探析电视新闻标题的提炼和制作技巧

2016-02-28 18:59:38阮丽妍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新闻标题电视新闻

阮丽妍

(阳江广播电视台,广东 阳江 529500)



探析电视新闻标题的提炼和制作技巧

阮丽妍

(阳江广播电视台,广东阳江529500)

摘 要: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媒体引导公众关注电视台、增强栏目竞争力与影响力的一大平台。对于电视新闻来说,标题就像是节目的窗口,它要迅速吸引住观众,从而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就需要编辑来精心装扮这个“窗口”。电视新闻标题的提炼与制作,可以说是个老话题了,但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全媒体时代,如何在不违背客观事实的前提条件下将标题做精、做简、做活,仍然是值得每一位电视新闻编辑和记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闻标题;提炼和制作

电视相对于报纸和广播来说,覆盖面更广,传播效果也体现出无法比拟的优势。[1]近年来,随着数字电视和网络电视的发展,电视成为当前普及率较高的“家用媒体”。电视节目是电视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新闻立台”理念的指引下,电视新闻节目更是体现一个台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编辑经验来分析电视新闻标题制作的重难点,并尝试提出一些提炼方法和制作技巧。

一、制作电视新闻标题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题文不符、文题游离

对于一篇电视新闻稿件,它的标题需要涵盖的范围和内容比较广,文字字数的限制相对严格,制作标题的时候就有了很大的局限性。[2]如果记者在写稿时难以抓住新闻的主旨,就容易在概括标题时出现离题、偏题的情况。

(二)语言不准确、不简洁、不生动

电视媒介具有线性传播的特点,一句话或者一个画面都是转瞬即逝,因此观众接受某个信息的时间只有短短几秒。基于这种压力,记者在编写标题的时候就容易出现以偏概全、言过其实、句式啰嗦不工整、词义不达、晦涩难懂等情况。有时候记者又容易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编写出的标题格式化和概念化,呆板而不生动的标题更容易失去对观众的吸引力。例如,原题为《区文化中心二馆一场综合楼工程公开招标择优确定施工单位》,改为《区文化中心工程公开招标》,就简洁明了多了。

(三)缺乏深度,不尊重客观事实

电视新闻作为一个公众舆论平台,要求其所报道的新闻要有深度、能反映当前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并且透过现象看到问题本质,同时报道的真实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味追求标题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或者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而违背了对客观事实的概括,就和“标题党”没什么两样了。

二、制作电视新闻标题要具有个性化特征

不同的新闻媒体,由于其所属的地域、面对的观众、所报道的新闻内容的属性和新闻节目所播放的载体不尽相同,因此在拟定新闻标题的时候就有了针对性的要求。

阳江广播电视台属于广东省内的一个地方媒体,其面对的收视群体大多数为当地市民群众,因此在制作标题时可以根据当地的语言和风俗习惯,拟定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标题。比如标题《阳西:春节到 油角飘香》,阳西是一个地名,油角是当地群众过春节时手工制作的一种传统应节食品。把这种食品称作“油角”符合当地的语言习惯,大家一听就懂。

电视媒体通常采用的新闻标题结构有单一型标题、多维型标题(包含正标题、副标题)和实写型标题。相对于报纸的复合型标题而言,电视新闻标题几乎只能以单一型标题的形式出现,这种方式通常用于报道主题鲜明的新闻报道中,如人物专访、新闻专题片、新闻特写等。

电视新闻一般从客观的角度来剖析新闻内容,以“让事实说话、让镜头反映真相、让数据说明问题”[3]来烘托新闻的真实性,这就属于实写型标题,如标题《逢源大厦工地没日没夜连续打桩附近居民不堪忍受屋震床撼之苦》就直接表明了事件发生的地点、涉及的对象和产生的影响。

但有时候为了激发观众思考,让他们参与到新闻讨论中来,偶尔需要用色彩比较鲜明、带有主观意见的“虚题”来作为电视新闻的标题。比如《住宾馆坐飞机吃西餐河南小伙20元游遍欧洲》,标题中用简洁的话语概括河南小伙的经历,“20元游遍欧洲”给人无限的想象。

三、找准切入点制作电视新闻标题

(一)标题应该提炼主旨,深化内容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原来的“读写时代”早已转变成现在的“读题时代”。无论是电视媒体还是平面媒体亦或是网络媒体,标题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句话的背后承载的是传达新闻主题、深化新闻内容、评论新闻事实等多重功能的体现。有时候,一个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就依托于它是否有一个好的标题。新闻记者拿到一则新闻的时候就要快、准、精地把握它的主旨,并将自己体会最深刻的一点提炼出来并加以概括。只有用心体会过的东西才能引发观众的共鸣,只有从客观角度描述的事件才能反映真实性。贴切精准的好标题是电视画面和声音报道无法代替的,它不仅能让观众接受新闻信息,还能帮助观众全方位解读新闻的主要内容。

而要深化新闻内容,就需要记者或编辑从观念和理念上端正自己的态度,只有自己对社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之后才能将“正确”的观念传达给观众。新闻虽然是流水的信息,但是好的新闻也会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和人们的赞赏。例如,在报道香港回归时,标题《九七回归齐乐颂万千灯火共心声》就客观地诠释了全国人民的喜悦之情。

(二)标题要能避虚就实,虚实结合,引人入胜

如果将标题写得太实,栏目就会显得比较古板枯燥,难以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如果为了博得观众眼球而写得太虚,又会让新闻信息失真,容易被一些犀利的观众贴上“假大空”的标签,栏目的声誉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提炼和制作新闻标题时最需要注重的是虚实结合的技巧。例如,在我市近期推出的有关房地产利好消息播报的新闻中,拟定的标题是《利好政策落地 助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这个标题看似很“实”,但其提供的信息却是“虚”的,观众最想知道的一些信息是利好政策是指房价下调了吗?如果下调是下调了多少呢?房地产平稳发展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利好?虚实结合的标题更容易引发人的联想,阐述事实又不说明核心内容,由此激发观众继续了解观看下去的好奇心。

(三)标题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

21世纪最不缺的就是接受信息,网络热词和人们的“口头禅”更新速度更是层出不穷,不少电视新闻栏目也摆脱了传统的古板风格,开创了不拘一格的风格理念,旨在创造出更易打动观众的新闻标题。

无论是句式的安排还是遣词造句的构思,都要求新闻编辑和记者能够及时地掌握社会的流行动向。在广大的信息海洋中要做到“出彩”就要求新闻标题能够标

新立异、与众不同。[4]新闻标题的惯用句式为陈述句式、祈使句式和疑问句式,甚少使用感情色彩较重的感叹句,但是如果要强化内容,加强语气,做标题时用感叹句式也未尝不可。以《民生追踪:龙舟路开始硬底化施工了!》为例,此标题用了感叹句式,可以表达出市民群众对这条路的建设是盼望已久的了。

另外,在字幕和字体的安排环节上也可以做一些创新,如采用颜色比较显眼的字幕或是用对话框的形式配以图片来做衬底,让设计出的电视新闻标题起到美化画面的作用。清新活跃的设计风格不仅对于电视台来说是一大突破,新颖的方式也会受到观众的好评。

总的来说,创新的突破口有很多,只要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无论是从文字、语言还是字幕的排版方面,都能给观众带来惊喜。

四、结语

电视新闻标题对观众来说,是第一视觉的冲击波。要想迅速吸引住观众,从而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就要求记者和编辑不仅要有足够的文化功底、开阔的知识面,而且还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穆艳花.如何提炼电视新闻标题探析[J].当代电视,2010 (7):33-34.

[2]李天生.试谈电视新闻标题的提炼与制作[J].内江科技,2008,29(9):55.

[3]刘晓峰.电视新闻标题如何吸引人?[J].新闻爱好者月刊,2012(8):39-40.

[4]薛橇.电视新闻节目标题的策划与创意技巧探析[J].民营科技,2015(10):249.

中图分类号:G2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5-0191-01

猜你喜欢
新闻标题电视新闻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9:06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00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闻传播(2018年2期)2018-12-07 00:56:26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新闻传播(2018年5期)2018-05-30 07:02:58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喜剧世界(2016年9期)2016-08-24 06:17:26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
新闻传播(2015年6期)2015-07-18 11:13:15
电视新闻的后期编辑之我见
新闻传播(2015年5期)2015-07-18 11:10:26
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
新闻传播(2015年5期)2015-07-18 11:10:25
新闻标题制作的技巧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