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颖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岩井俊二电影主题研究
王 颖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作为“日本新电影旗手”的岩井俊二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电影导演和作家。残酷和唯美成为其青春片的代名词。本文从青春主题来分析研究岩井俊二电影的主题,以期为今后的岩井俊二电影研究带来一些启发。
岩井俊二电影;青春;爱
岩井俊二影片中的青春主题是矛盾而极端的,一面残酷绝望一面唯美清新。事实上,这并不是不可理解的矛盾,而是受到日本社会根深蒂固的影响。正如约翰•托兰在《日本帝国衰亡史1936-1945》中分析的那样:日本人认为,任何存在都是一种矛盾。他们既讲礼貌又野蛮,既忠诚老实又诡计多端,既勇敢又懦弱,既勤劳又懒惰——统统同时存在。2002年,岩井俊二带着《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来上海电影节参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道:“我喜欢在一部作品中彻底极端,无论是唯美还是其他。”
1.1残酷青春映射社会群像
青春被看作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但这往往出于青春逝去后对青春缅怀的人之口,而青春正当时的少男少女们却充满了青春里特有的迷惘、感伤、甚至是绝望和死亡,难以找寻到美好的迹象。这也正是岩井影片中所展现的。
《梦旅人》中的三个青年——小梧、可可、卷毛被送进精神病院,被冷漠与畸形的社会遗忘时,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对美好一无所知。卷毛因为不堪老师的欺负将老师杀害。可可认为自己是世界的独一无二,于是掐死了双胞胎妹妹,在医院把自己的病服涂成黑色以显示不同,她喜欢拔下乌鸦的羽毛,穿起亲手做的黑色羽衣。卷毛相信圣经,说世界就要末日了,可可说不对,世界末日是自己死。他们一起去寻找世界末日,结局卷毛失去了唯一的爱,可可朝自己开枪,小梧在他不知道的地方死去。
1.2唯美青春展现美好愿景
除了残酷和绝望,岩井影片中还有一系列的唯美与诗意。《四月物语》中尽管没有明确的故事线,没有特定的主题,只是将榆野卯月的大学生活交织着对学长的暗恋娓娓道来。却像散文诗一般唯美。《燕尾蝶》中凤蝶和古力果坐在拾荒车上,车的后面载着她们捡来的钢琴,夕阳下,古力果在车上弹奏着钢琴。凤蝶在一旁默默倾听;飞鸿在被警察局释放后飞奔在街头,大声喊着“莫名其妙”,蓦然回首,看到了已经成为明星的古力果的海报。
战后日本社会生存和竞争压力极大,人际关系淡漠,社会致力于经济恢复,在美国的援助下,日本资本主义得到极大发展。社会充满物欲,人们追求金钱和欲望的满足。因此,诗意与唯美这种东西只会在岩井影片中那种地方产生。在发达的现代文明社会里成为一种廉价畅销品。这也正是岩井俊二的一种呼吁,即我们需要那刹那的诗意与唯美。
宗教世界认为:上帝给予我们爱与宽恕的能力,我们以其行事。爱作为文艺作品中永恒被关注的焦点与青春一同成为岩井俊二电影中的经典主题。
2.1爱与救赎
“救赎”,在宗教世界中指的是在上帝主导下,人与上帝重拾起和谐关系。宗教上认为“人”都是有“原罪”的,背负了“原罪”的每个人在世间所做的一切都只为自己赎罪,以换取上帝的召唤、与上帝同在。岩井影片中的主人公们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不同层面的缺失和困惑。《梦旅人》中的卷毛起初认为相信《圣经》相信基督才能得到救赎,结尾卷毛对着太阳举起手枪,以为可以毙掉太阳,迎接末日。可当他对着太阳扣动扳机后发现什么都没有改变。这时可可拿过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对卷毛说:“我替你赎罪吧。”卷毛失去了唯一的爱。赋予爱情以宗教色彩,强化了爱的救赎力量。
2.2爱与希望
纵观岩井俊二的电影,我们会发现,他影片中的青春尽管布满残酷和绝望,但其中也仍可以看出爱和希望,他一直希冀于残酷中让我们窥见黑暗中的一线光明和信仰。《四月物语》中,榆野为了从高中时代就暗恋的学长发奋图强考入了学长所在的武藏野大学,尽管在电影最后一幕榆野都没有对学长表白,但对他的爱已然成为她内心世界的希望。影片《燕尾蝶》中,凤蝶和古力果之间的爱就是彼此的希望。凤蝶去纹了和古力果相同的纹身也是由于想和其拥有相同的身份,和永远在一起的希望。
岩井俊二的电影中没有完全美好、梦一般的青春也没有彻底绝望的青春。而是残酷与唯美同时存在,让人们在爱里得以重生。这也正是他想传达给受众的。纵然青春充满苦难,我们也必须长大,每个人都必须坚强地在爱里活下去。
[1]苏静.江江.嗨!岩井俊二[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
[2]约翰•托兰.日本帝国衰亡史1936-1945[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
[3]吕品.岩井俊二电影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
[4]张亦琪.岩井俊二电影中的缺失、威胁与救赎[J].电影评介,2012(7).
[5]邓文河.颠覆:关于岩井俊二影片主题的探究[J].电影评介,2008(14).
王颖(1992-),女,山西朔州人,硕士,新闻传播专业,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