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的互动发展

2016-02-28 13:51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术期刊学术

管 珺

(南京工业大学 学术期刊编辑部,江苏 南京 211800)

大数据时代高校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的互动发展

管 珺

(南京工业大学 学术期刊编辑部,江苏 南京 211800)

本文简述了高校科技期刊的创办背景及其与学科建设的关系,认为当前高校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互动不足,主要是办刊体制松散、服务学科动力不足和优势稿源外流、挤压中文科技期刊生存空间的两点原因,并据此提出,在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编辑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服务意识,全心全意地为学科建设服务,建立高校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

高校;期刊;学科建设

在风起云涌的数字化浪潮和此起彼伏的改革呼声中,传统学术期刊,尤其是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目前,中国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有近1500种,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和办刊模式多种多样。每一种科技期刊都有其优势和特点,因此改革不可能一刀切,最合适的路要靠自己去探索。[1]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期刊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不同的高校科技期刊如何才能够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笔者认为,首先要认清高校科技期刊的创办背景及其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再据此分析原因并解决问题。

一、高校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的关系

高校科技期刊一般都是依托某一优势学科创办的,是高校科研人员发表学术论文、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国家科技部对其要求:“能从学术上反映本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及时地报道本学科的重大科研成果(含阶段性成果)和研究进展,代表学科发展前沿,有超前意识;刊载文章有创新、有突破性,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注重当前与长远、应用与储备、学科发展与新学科的生长点。”[2]

由此可以看出,科技期刊应该客观、真实、快速地反映出某一学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引领学科建设的前进方向。[3]学科建设的水平应该和科技期刊的质量相辅相成,互动发展。然而,当前很多高校科技期刊和相应的学科建设互动不足,不能真实地反映出优势学科的学术水平,加上很多高校对部分学科的不在意,以至于也忽视了对相关科技期刊的发展。

二、高校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互动不足的原因

(一)办刊体制松散,服务学科动力不足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科技期刊的工作人员属于事业编制,没有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等米下锅,安于现状,没有服务学科的意识。他们每天做着文字编辑的工作,却很少真正地介入相关学科的课题组;对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学术动态知之甚少,更谈不上酝酿有价值的选题。在此种情况下,实在难以将期刊做大做强。高校科技期刊作为科技成果的载体,却不能反映相关学科的真实水平,这对本校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学校声誉都有直接的影响。

(二)优势学科稿源外流,挤压中文科技期刊的生存空间

在学科建设中,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及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关键。[4]学术论文是链接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的关键纽带。然而,在“SCI论文”的指挥棒下,我国每年9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投向了国外的期刊,[5]导致很多中文科技期刊饱受优秀稿源外流之苦。在很多科研工作者的眼里,中文科技期刊就是评职称或者项目结题时的“急救箱”。需要时,拿出来用一下;不用时,就放在柜子的角落里。对于非核心的期刊,更是入不了一些学科带头人的法眼,也不屑于在其他同行的面前提起。再加上中文科技期刊自身管理体制的问题,其生存空间日益狭小。

三、建立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的建议

2015年11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发布《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以推动中文科技期刊的创新发展。其中第三点指出:“要大力支持我国各类公共资金资助的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在我国中英文科技期刊上的发表。”该政策给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了一线希望。对于科技期刊编辑来说,应该抓住这一利好政策,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数据信息素养,主动服务于学科建设,建立和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

(一)建立高水平的作者队伍,培育学科人才

科技期刊具有培育学科人才的重要责任,学术队伍的建设则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才培养是科技期刊发展与学科建设的共同目标。

1.期刊要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是作者队伍。而要建立一支稳定、高质的作者队伍,主编和编委会一定要切实地发挥作用。大部分期刊的主编和编委是相关学科领域的佼佼者,他们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力,必须依靠他们,形成以其为核心的同心圆,使其周围聚集越来越多的作者。此外,还要切实改革编辑部责任主体不明的办刊体制,改变形同虚设的现状,建立一套各司其职、逐层监管、环环相扣的学术管理运行机制,使整个期刊良性运转。

2.中青年科研工作者是一个学科的中坚力量,也是构成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编辑要重点跟踪和联系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研工作者,为其提供优质的学科服务,根据自身掌握的最新学科的前沿动态,为中青年科研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并根据学科发展趋势适时地增加新锐作者,进行作者队伍的新陈代谢,从而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老、中、青作者队伍,保证刊物内容的质量,打造精品期刊,为学科建设培养优秀的人才。

(二)编辑深度介入学科领域,服务学科建设

大数据时代,一个好的科技期刊编辑,既要精通编辑业务,又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信息素养,这样才能深度介入学科领域,从而服务学科建设。

1.编辑要和相关学科的课题组随时保持联系,全面地了解相关学科的科研资源;还要关注国内外学科的发展动态,对学术前沿持高度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科建设的要求,组织具有本期刊学科特色的专栏或专刊,跟踪报道学科的发展动态,系统地反映相关学科的研究进程;通过品牌专栏的形式宣传学科领军人物及其团队最新的科研成果,使优势学科的科研成果能够得到更集中、充分的展示。

2.开展学科情报跟踪研究,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学科领域的信息服务。比如利用已有的期刊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已录用文章的电子版,提高科技成果发布的时效性,使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科研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不必等到纸质版出刊;也可以利用电子文章的检索功能,进行热点链接,使读者可以在阅读一篇文献的同时,检索到与本期刊的作者、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6]此外,还可以增加文献评论功能,及时与读者、作者、专家和编辑进行多方的互动,为学科发展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信息。这样既能促进学科的发展,又能反哺自身,从而建立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3.编辑还要能够运用各种信息检索工具,从海量信息资源中获取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建立信息资源库;通过信息追踪、了解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学科动态和学术前沿,使期刊能够反映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不断地扩大期刊的影响力,推动学科建设发展。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编辑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服务意识,全心全意地为学科建设服务;要建立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高水平作者队伍,将优势学科的学术成果及时、真实地反映出来,从而构建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推动学科建设和期刊的协调发展。

[1] 游苏宁.对中国科技期刊的若干思考[J].编辑学报,2014,26(1):3-7.

[2] 蔡健光.中国期刊大全[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6:26-29.

[3] 赵伟,马云鹏.论学术期刊编辑与学科建设的有效互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6):59-61.

[4] 郭俊仓,何博雄.科技期刊发展与学科建设的关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9,10(4):256-258.

[5] 贺林平.国内科技期刊还有戏吗?[N].人民日报,2014-11-21(2).

[6] 冯玲.我国科技期刊信息增值服务路径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3(6):141-143.

G237.5

A

1674-8883(2016)22-0034-01

本论文为南京工业大学学科建设目标导向性研究项目“打造精品学术期刊,促进优势学科发展”(编号:201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学术期刊学术
科技期刊的分类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科技期刊的分类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