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雯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工作的转型
陈 雯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本文从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特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工作面对的挑战和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的转型方向三个方面探讨传统新闻编辑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
新闻编辑;工作转型;新媒体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新媒体迅速崛起,新媒介的出现给传统新闻编辑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传媒行业,新闻媒体若想得到更多公众的信赖和支持,就需要不断提高和突显自身的编辑特色。
1.1传播方式的交互性
在传统大众传播理论当中,传者与受者之间严格区分。新闻编辑者基本上控制着传播的内容,而受众没有任何挑选的余地,最多只能选择看与不看。即使传统媒体有意识地设置节目热线、读者反馈等栏目,但由于技术和传播方式的局限,使传统媒体的信息反馈从总体上表现出滞后性,导致传者和受者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而新媒体的出现使受众不再被动接收信息,他们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评论者及舆论的影响者。通过互联网,受众除了可以在极大的范围内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外,还参与了信息的传播,他们也可以将自己的信息实时发布到互联网上,同时受众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媒体编辑进行实时交流。
1.2传播速度的快捷性
在传统大众传播时期,传统媒体由于受到技术、成本等多方面的制约,新闻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也受到限制。而在新媒体时期,互联网可以对文字、声音和图像进行快速地传输,打破时间、空间的影响,不受印刷、运输和发行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1.3传播范围的广泛性和全球性
在传统大众传播时期,传统媒体的传播会受到如发行量和地理时空的限制,而使信息的传播范围得到限制,不能保证每个对信息有渴求的人都得到该信息的载体。但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共享使信息一旦被上传到网络,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可以接收到。
2.1新闻编辑对新闻传播控制权的削弱
传统概念中,新闻编辑是信息的把关人和控制者,他们控制着提供和控制有关信息、娱乐资讯的通道。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拥有议程设置功能,即新闻编辑者有权利决定什么是新闻,哪些信息可以被公众知晓,哪些信息是重要信息。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这样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种传播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传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使信息的传播不再是新闻编辑者的专利,借助新媒体平台,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人人都有对信息的报道和对新闻发表评论的权利。
2.2新闻专业精神的消解
新闻专业基本精神是指“新闻媒介须以服务新闻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1]。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下,这种新闻专业精神正逐渐被消解着,笔者主要从编辑方针和编辑方式两方面来着手分析。
从编辑方针来看,在传统媒体环境下,新闻机构的市场份额主要靠议程设置和独家新闻的实现来保障。但是在纷繁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和新闻编辑对信息的控制权在不同程度上都被消解,拥有巨大信息量的新媒体不断蚕食和分流着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和受众。
新闻编辑工作方式的变化。网络媒介的出现使传统新闻编辑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新媒体中,传统的图片、声音、文字和图像逐步被多元化的视觉、听觉及立体影像的综合运用的方式所取代。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和冲击,若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受众与经济收益,那么传统新闻编辑就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对自己的编辑方式进行转型以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3.1提高媒体公信力
新媒体的崛起,给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带来一定的冲击。信息资源的泛滥,让受众在信息海洋里无法判断信息的真假和价值。面对突发事件,由于自媒体监控系统的不完善导致舆论场上虚假信息不断,而面对突发事件,人们的社会性必然会产生“新闻欲”,作为国家党政喉舌的新闻媒体在这时就应当反应敏捷、走向深入且反应得当,将真正客观、真实、丰富、深刻的事件信息报道和分析呈现在受众面前,树立媒体的权威,提高公信力。
3.2重视新闻编辑的广度和深度
在信息资源泛滥的今天,受众对信息的选择和接收的要求也更加苛刻,要培养忠实的受众,新闻编辑应当注重报道的时效性。所谓新闻,“新”是最重要的元素,新闻编辑者应当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最新信息发布出来,并呈现在受众面前,使大家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新的信息。
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资源的丰富在给新闻编辑带来更多的话题选择的同时,对新闻编辑工作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传统的新闻编辑应当勇于接受来自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优化自家的新闻资源,且在市场化的竞争中寻求差异化发展以促进新闻业的发展。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