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演讲类节目的传播价值

2016-02-28 05:54:45李大鹏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3期

李大鹏

(作者单位:锦州广播电视台)



电视演讲类节目的传播价值

李大鹏

(作者单位:锦州广播电视台)

摘 要:新媒体技术下的电视传播艺术形式日益新颖,给受众带来了更多的视觉冲击。在这得天独厚的优势下,电视节目内容和艺术表现力成为制作人追求的重点。当下,从中央台到省级卫视兴办的演讲类电视节目,以其“炫、益”的视听效果、跌宕起伏的情节构架、忧国忧民的爱国主题、个人励志和社会情感的正能量被广大受众接受认同,使节目在审美艺术、语言艺术等方面具有超强感染力和精深思想性,产生了深远、广泛的社会影响,具有艺术传播价值。

关键词:《开讲啦》;《中国青年说》;《我是演说家》;主流价值观传播

“文艺形式的作品,大多数是通过讲故事来交流思想和情感的,于是,如何讲故事和讲什么故事成为文艺传播的两个核心问题。”中央电视台《开讲啦》《中国青年说》北京电视台《我是演说家》,从电视艺术的超强感染力、演说艺术的精深思想性、情感艺术的受众心理认同性三方面认证了电视艺术故事传播的能力,在传播过程中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凸显艺术力量,被受众所接受,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 电视艺术的超强感染力

1.1 视听效果冲击

《开讲啦》是央视持续三年播出的一个老牌高收视节目。节目形式是由主持人、一位主讲嘉宾、十名青年学生代表、三百现场观众以及一个360度的舞台组成。特别是嘉宾身后巨大的环形LED屏,随着演讲内容播放之前录制好的三维影像,开场音乐、中场音乐的配合画龙点睛,静态的演讲由此呈现出动感。镜头包括舞台全景、主持人近景、演讲者和嘉宾互动时的中景、演讲者在演讲出彩处的特写,内容强调时的镜头回放,这种镜头设计非常关注观众的观赏心理,增强试听效果。

《我是演说家》于2014年10月正式开播,共播出了19期。节目形式主要由四位导师、演讲选手、现场观众组成。对于视听效果来讲,节目每个部分都有独特的看点。资深导师鲁豫,情感细腻真诚;性格分析师乐嘉,语言犀利,观点独辟蹊径;新晋导师张卫健形象积极健康,节目表现有思想深度;天后级导师刘嘉玲聪明睿智。在选手争夺战中,四位导师各显神通,展开舌战,看点大增。从选手角度来讲,参赛选手年龄、职业、经历跨度较大,演讲内容各有风采,不容易造成收听疲劳。值得一提的是,节目整体策划由美国格莱美颁奖礼的御用专业团队全面把控现场,现场经验极其丰富,《我是演说家》舞美设计将再添新意、更具看点,最大限度发挥专业团队的实力,充分融合国际流行趋势。舞台色彩斑斓,舞台后面是选手上下场的通道,增添了纵深感,配合极具感染力的音乐,最大程度激发现场观众情绪。在《我是演说家》中,主持人只起到了一个穿针引线作用,节目的整体构架是在四位导师对选手的演讲进行点评中完成的,除选手演讲本身外,导师们的语言表现也非常有感染力,值得品味。

1.2 情节的跌宕起伏

与视听效果冲击一样,这里的情节矛盾冲击也表现在演讲内容之外,是节目的魅力组成之一,表现在嘉宾和演讲者之间、嘉宾之间以及主持人和观众的反应,形成一种戏剧性的艺术冲突。

《我是演说家》是三档节目里唯一比赛性质的演讲类节目,有比赛就存在竞争,这也是情节冲突的关键点。在导师选人环节,面对优秀选手,导师们当然希望能收入自己门下。冠军选手梁植在海选中以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主题,精彩演讲让各位导师很快选择了他,乐嘉以两面说服的方式打动了梁植,他首先道出自己认为梁植演说中最打动人的地方是细节,充满了感人的力量,同时指出梁植台词的痕迹感过重、表现形式过于正统。由于乐嘉的点评正中梁植的内心,梁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进入乐嘉战队,其他几位导师羡慕不已。导师们或惊喜、或遗憾的各种表情和语言表达非常具有情节冲击力。

撒贝宁在节目中总是适时为嘉宾解围,《开讲啦》节目组称他为“总结帝”,因为他总能精辟说出嘉宾演讲的精髓,控制好嘉宾与青年代表之间互动的现场情绪与气氛。节目首位演讲嘉宾陈坤在《人生路莫慌张》演讲中遭遇了一位女性青年代表的犀利提问:“看不出来你倡导的‘行走的力量’哪里是在做公益?”面对近似挑衅的质疑,陈坤说他不能接受,正当场面即将陷入尴尬时,主持人撒贝宁出语相助:“你的公益就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妙言巧语使现场掌声如雷,大家皆大欢喜。

在三档节目中,这种情节上的冲突比比皆是,增加了艺术性,也极大增强了观众的收视愿望。

2 演说艺术的精深思想性

演讲艺术是有主题的,它具备思想影响力,三档节目都有这样的传播力量。从节目定位来讲,《开讲啦》定位于全国首档大型公益类青年公开课节目,从2012年8月至今,功成名就的主讲嘉宾一直在谈梦想,讲奋斗,提倡不怕困难,树立正确人生态度,为年青学子们传递人生正能量。《中国青年说》定位为青春分享节目,被称为中国首档青年思想秀,“说青春,看中国,向未来”,展现中国青年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思考力和行动力,传递积极向上的青春正能量。3月17日,中国记协在京举办以“普通人讲述精彩中国故事”为主题的《我是演说家》研讨会,各位学者认为,节目用情感因素改变传统话语方式,建立起良性沟通,为普通人搭建舞台,在潜移默化中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播主旋律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梁植的《语言的力量》,提出我们要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现在,我们中国经济发展世界第二,军事也日益强大,可是,近年来,我们引进那么多西方电影、电视、文化;而我们中国文化、中国声音传出去多少?若此发展下去,是什么后果?每个中国人都要认真想一想;每个有语言能力的人,都有责任向世界大声说出你是中国人,你要捍卫中华语言文化。你有能力发扬中华语言文化。如果,我们的发言是步枪,那么,我们的媒体,我们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们,你们的发言就是原子弹!”话音一落,现场观众全部起立,长时间热烈鼓掌,这种发自内心的强烈爱国情绪不可抑制。

中国青年馒头讲了自己的爱情故事《我们在努力,让离别的那一天远去》,馒头是一个小有成就的音乐人,爱上了开朗乐观的橙子,婚后橙子重病,馒头停滞事业、疏离朋友、放弃娱乐,与橙子形影不离地照顾她。这是个动人的爱情故事,难得的是数年如一日的馒头的作为,这种为爱的付出带给人们更多信心。

3 受众的心理认同感

在多媒体传播时代,电视依然是一个有广泛收视率的媒体。它的节目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节目传播的内容随着收视增加自然得到更多传播,因此,在满足受众合理需要的基础上,这三档节目都做到了提升受众的价值境界。

传播的作用很多,其中之一是心绪转换,指电视节目传播的内容可以提供消遣和娱乐,帮助人们舒缓工作、生活压力,满足受众情绪上的转换与放松。这种情绪也表现在所有受众在听到演讲嘉宾的故事后的反映,或凝重深思,或泪流满面,或会心微笑,或开怀大笑,获全场起立鼓掌,这都是节目对受众心理的满足。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本我”,想知道我是什么样,也想知道如何能让自己更好。三档电视节目中的内容和情节,其实是为观众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参考和自我提升的榜样,观众通过嘉宾、演讲人、参赛选手的演讲,对比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对自身行为观念进行判断和思考。正如在梁植《我的偶像》演讲后张卫健导师总结道:“你讲到我的心坎里了,我一直低着头,我在想,张卫健你有可能在你余生当中,不为任何名和利,去贡献你的一切吗?我真的要回去好好地思考这个问题,听到我要回去思考我的下半生,我就确认了这个人的讲演是有血有肉的,所以我拍了你。”

演讲类电视节目凭借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通过故事性的语言表达力量,传递给受众主流正能量,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让绽放的思想、温暖的力量陪伴受众,让人生之路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陈力丹,陈俊妮.传播学纲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美)史蒂文·布莱登,迈克尔·斯各特.演讲的艺术与科学[M].顾肃,谢友倩,宣莹,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钱蔚.开讲啦1:对自己狠一点[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