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能忽视的三个问题※

2016-02-28 05:45雷明全
现代经济探讨 2016年7期
关键词: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农业

雷明全

老龄化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能忽视的三个问题※

雷明全

内容提要: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我国的农业必然要走现代化的道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是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本文认为,老龄化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本投资还有三个问题需要高度重视:第一,投资的对象难寻,广大青壮年普遍不愿意成为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对象,构成了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制约因素;第二,城乡劳动力难以双向流动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第三,人力资本投资不能“孤军前进”,要与物质资本、土地资本和农村基础设施同步推进。

农村人力资本现代农业老龄化背景

以劳动力短缺和普通劳动者工资上涨现象的出现为标志,我国于2004年迎来了刘易斯拐点,如果以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即人口抚养比上升为标志,2010年开始人口红利消失;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力数量在逐年递减,老龄化社会也在人们的预料中提前来到。由于人口老龄化,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也日益增加。城市经济受到的影响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其实影响更深;不论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还是速度,农村都快于城镇已经构成了当前的现实(林宝,2015)。由于全国性的人口老龄化,加上农村劳动力加速向城镇转移,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加快土地流转,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增加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增加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并非易事,在我国理论界有很多的探讨,目前主要的方向是考虑农民增收方面最多,关注农业发展的研究主要涉及新型农民职业教育(沈红梅,2014),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构问题(罗述权、郑震,2013)和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贾彧,2012)研究等。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还有三个问题不容忽视,需要理论界关注。

一、人力资本投资的对象是首要问题

人力资本投资涉及到投资主体、资金来源、投资内容与结构及投资对象等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人力资本的投资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对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来说,人力资本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投资内容和结构,投资主体、资金来源及投资对象一般不会构成人力资本投资的制约因素。投资内容与结构不符合社会需要,既有市场机制不完善的原因,也与市场失灵有关,这对于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来说都是如此。

投资主体、资金来源及投资对象对于第二、三产业的人力资本投资一般不会构成制约,之所以如此,首先在于不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民对于在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工作都是乐意接受的事情,因而,投资对象就不会构成人力资本的制约;然后,我国不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民的收入水平都已经是今非昔比了,作为人力资本投资最大主体的国民基本上都有投资的能力;最后,国家财政投入已经规范化,公共财政在教育领域的投资占GDP的比重已经连续3年达到了4%的法定水准。然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仅与第二、三产业一样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内容与结构问题,投资对象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极少有人愿意成为服务于农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对象;如果不解决此问题,那么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就会无的放矢,发展现代农业也就是空谈。

增加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也是老龄化背景下的应对之策。但是,人力资本的投资对象却构成了最大障碍。我国的传统农业是劳动密集型农业,对人力资本要求不高,只需要广大农民掌握基本的农业生产技术即可,不论是哪一个年龄阶段和受何种教育程度的人都有能力掌握相关的技能。因而,传统农业只需要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不存在人力资本问题。现代农业则不然,现代农业由于在生产结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改变,要求农业生产主体具备的技能也比较复杂;年龄大、文化层次低的农民无法接受新的技能,这就需要至少受过高中教育的年轻一代才有可能成为新型人力资本的理想载体。现实往往又是十分残酷的:首先,在广大农村,青年农民尽管基本上都接受过高中教育,但他们要么考上了大学告别了农村,要么选择进城务工,鲜有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其次,即使考上大学,也很少有青年学生愿意学习涉农专业,以至于涉农专业的招生规模太小,并且结构也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如果市场不存在失灵,上述问题也就不存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对象难寻,很显然是市场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关于人力资本投资存在市场失灵,理论界的探讨也不少,但普遍的认识仅限于人力资本投资存在较强的外部效应这一方面。然而,这不能解释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象难寻问题;外部效应不仅存在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上,二、三产业人力资本投资同样也也不例外,而后者就不存在投资对象问题。看来,和第二、三产业相比,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所表现出来的市场失灵要更严重、更复杂。

新古典经济学告诉我们,市场不出现失灵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第一、商品或者服务是具有竞争性、排他性和可分性的私人物品,商品的使用不存在免费搭车;第二、一种商品对潜在消费者的全部价值或效用都反映在该商品的需求函数上,全部消费者都具有正确和诚实的偏好显示,不存在“欺蒙拐骗”和胁迫购买;第三、生产该物品的所有成本都反映在供给函数S=MC上,边际私人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成本;第四、市场是竞争性的,厂商的垄断力度为0,没有单个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能明显影响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满足了上述四个条件,资源的配置就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关于第一个条件所表现出来的市场失灵就是“外部效应问题”,在理论界已经是有目共睹;不具备第二个条件而存在的市场失灵能够解释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象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广大的农村学生在接受教育时,没有或者不愿根据自身的禀赋和比较优势选择接受教育的层次与专业,大家都把自己看得“高大上”,都是争先恐后地挤“独木桥”,都不愿意就读涉农专业,“恶农”心里很重。很显然,不少人的选择是错误的;有的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是错误的选择,有的人可能意识到了,考虑到“面子问题”和对城市生活的向往而“义无反顾”。青年学生在选择接受教育的层次和专业时“恶农”情节的存在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便构成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象问题的原因。为什么广大青年学生对农业和农村“深恶痛绝”,对从事农业生产避而远之,政府该怎样作为才能化解?解决了这个问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象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发展现代农业,首要的问题是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投资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投资对象。因而,吸引城乡公民,特别是年轻一代乐意成为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对象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要重视城乡劳动力的双向流动

城市化率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也是现代化的结果。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化进程;当前城市化也在稳步推进,按照常住人口计算,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了50%;并计划在2020年让全国的城市化率达到60%的水平 (2016年2月3日新闻联播播报)。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特别是户籍城市化率,政府出台了多项措施鼓励农民进城。然而,能够进城的农民基本上是人力资本存量较多的青壮年,他们中的相当部分接受过高等教育,留存下来的大多是只能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高龄农民。这样问题就来了,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要的青壮年农民都被政府“鼓励”进城了,谁来担任新型农民这个角色?固然,农村中还有一点“漏网之鱼”,但数量可能还是远远不够。在城市,也多少存在一些有理想、有抱负、有知识的人愿意下乡当农民;而现实情况却是城市劳动力要下乡当农民比农民进城更难。城市人下乡难不仅存在土地流转不畅的问题,在农村落户障碍更大。要鼓励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不能一味为提高城镇化率而出台很多政策鼓励农民进城,鼓励农民在城市安居乐业;也要在制度上鼓励在农村大有作为的城市人下乡。这不仅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也是工业化提速的条件。当下,农民进城,取得城市户籍的难度较小,反而是城市人下乡,获得农村户口十分不易,特别是拥有耕地极难。这种劳动力流动的“棘轮效应”其实存在了很多年,只不过没有引起决策者的重视,没有得到广大理论工作者的关注。全社会的视角都被吸引到农民进城上去了,大家都在探讨如何促进农民“洗脚进程”,在城市安居乐业;全然忽视了“知识青年”也应该可以“上山下乡”。

在消除了市场失灵的基础上,生产要素按照市场规律自由配置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在不同区域之间能够自由流动,既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加快工业化进程。如果为了提高城市化率,只重视农民进城,而忽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结果只会是事倍功半;不仅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受阻,发展现代农业也只会是纸上谈兵。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是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要求,做到了这一点,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农业才有可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对于一个人口总量和经济总体规模巨大的中国来说,脱离了工业化,城市化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城市化滞后,工业化进程也会降档减速;没有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就谈不上发展现代农业;而离开了现代农业,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就会裹足不前;措施得当,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农业之间会互为促进,否则,就会相互制忖。目前,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处于明显的非均衡状态;工业化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城市化和现代农业,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发展严重滞后。政府现在重视城市化,也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但是,促进城市化的政策措施不要扭曲要素市场,不要右手扬鞭发展现代农业,左手还是紧捏缰绳。要素的自由流动,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合理配置不仅是工业化、城市化的要求,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条件。

重视城乡劳动力的双向流动,需要消除一切劳动要素流动的制度障碍;这样,每个劳动力才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城乡之间选择。这不仅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矫正市场的失灵,只有这样,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农业才能得到良性发展。

政府常常还没有矫正市场失灵,就出现了自身的失灵。城乡劳动力本来应该是能自由流动的,我国过去几十年的户籍制度却限制了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政府为了推进工业化,加快城市化进程,户籍制度改革也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农民进城也由过去的“望洋兴叹”变成了现在的“家常便饭”,我国的城市化率也连续多年以每年2个左右百分点的速度推进。然而,在农民进城越来越容易的情况下,城市人下乡当农民却步履蹒跚。更为严重的是,这里存在的制度障碍还没有得到政府的足够重视。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老龄化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人力资本就更显重要。城乡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实现劳动力资源帕累托配置的要求,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农业之间的协调发展需要城乡劳动力的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没有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不仅现代农业的发展无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会停滞不前。于此,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能两眼只盯着农村劳动力,要放眼全国,要消除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

三、人力资本投资不能“孤军前进”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从而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水平;如果劳动力拥有的土地资本和物质资本不能同步增加,则人力资本的边际报酬会迅速递减。因而,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能“孤军前进”,需要与物质资本、土地资本同步推进,否则,拥有丰富人力资本的农村劳动力也只能“大材小用”,传统农业也不可能转变成现代农业,人力资本的投资者也会停止投资。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在加速下降,理论界提出的化解办法是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以抵消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如果只是增加每个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存量还远远不够;因为,在物质资本和土地资本不匹配的情况下,仅仅增加单个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农村劳动力报酬的大幅度增加,也就不能实现农业总产出的稳定。

不论是农业,还是非农产业,要想促进产出水平的增加,不能只关注物质资本投资,同样也不能只增加人力资本存量,需要全部要素齐头并进。对于农业来说,土地资本更加不能忽视。没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的流向城市,才给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空间。然而,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新型农民拥有足够的人力资本、土地资本、物质资本及必要的基础设施;因而,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能滞后,同样也不能超前,需要多种资本同步推进。在单个劳动力拥有的土地资本和物质资本不能增加的情况下,仅仅增加人力资本

投资,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劳动力的报酬递增。这也能部分解释即使是农村学生,在升学时也纷纷逃避涉农专业的原因。

尽管降低土地流转成本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而且农村劳动力数量也在逐年减少,但是现在15-59岁的劳动力仍有4亿左右(刘泌菲,2016),如果把70岁左右的农村劳动大军也一并计算进来,真实的数字可能还要大一些。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大幅度减少农村劳动力,需要农村土地能自由流转;然而,大部分现有农村劳动力除了从事传统农业外不大可能转行,即使消除了土地流转的全部制度障碍,他们也很难放弃赖以生存的土地,因年龄原因退出劳动市场也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土地流转速度也必然减慢。这样,发展现代农业也就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假以时日;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培养新型农民也就不能“拔苗组长”。

总体来说,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培养新型农民的速度需要考虑农村土地流转的进展,需要考虑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的程度,需要考虑农村固定资产的投入状况。

1.林宝:《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影响与应对》,《西部论坛》2015年第3期。

2.沈红梅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现代经济探讨》2014年第1期。

3.罗述权、郑震:《科学优化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结构的模型与实证》,《求索》2013年第3期。

4.贾彧:《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统计与决策》2012年第4期。

5.雷明全:《加快土地流转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现代经济探讨》2014年第11期。

6.刘泌菲:《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学术论坛》2016年第1期。

[责任编辑:吴群]

F320.2

A

1009-2382(2016)07-0029-04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的研究”(项目编号:11A082)、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产业经济学、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农地流转与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研究”团队、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研究基地”的中间研究成果。

雷明全,湖南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常德415000)。

猜你喜欢
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