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丹
(作者单位:唐山市曹妃甸区广播电视台)
基层电视台新闻记者的定位
王雪丹
(作者单位:唐山市曹妃甸区广播电视台)
新闻节目是电视观众最喜欢的节目之一,具有良好的观众收视基础。基层电视台的新闻记者要接地气,不仅要关注百姓生活,切实有效地发挥才能为当地群众服务,还要顺应改革,注重创新,保证节目跟上时代需求,并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确保每一个新闻的质量都得到保证。
基层电视台;新闻记者;定位
电视作为一种传统媒体,在我国拥有巨大的受众群体,对我国文化宣传教育以及群众娱乐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基层电视台是发布当地时时新闻,传播当地信息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我国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电视台。在我国各个层面的改革中,基层电视台新闻在引导舆论、发挥宣传作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保证基层电视台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及先进性,对基层电视台新闻记者的定位尤为重要。在新媒体逐渐兴起的背景下,基层电视台新闻记者做好精准定位,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切实提升新闻质量。
基层电视台的主要职能报道当地新闻,关注百姓生活,为人民群众提供切实有效的信息,创建信息平台等多功能、小范围的综合体。因此,基层电视台的新闻记者应接地气,关注百姓生活,保证基层电视台具有新鲜、高质的新闻素材。在采集新闻素材的过程中,新闻记者应融入到百姓的生活中,以群众的视角看待事物,多观察当地百姓的生活习惯,总结出百姓的喜好和需求,以此才能保证记者采集的新闻素材是百姓想看的内容。而在采集新闻的过程中恪守真实和公正的工作原则,才能确保基层电视台的公信力以及收视率,切实有效的发挥才能,为当地群众服务。
基层电视台的新闻记者要做到接地气,就应有一颗平和的心态,与人民群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发生新闻事件时能够开展及时有效的沟通,确保新闻素材能够顺利的采集,且保证所采集到的新闻内容真实有效。在采集新闻素材的过程中,基层电视台的记者应多让群众讲出心声,鼓励群众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影响群众的看法。
迄今为止,电视新闻节目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以适应现代媒体行业的发展需求。在我国全面改革的关键时期,基层电视台也应做好自己的改革工作,积极转变工作形式,创新新闻形式和内容。因此,基层电视台的一线工作人员、新闻记者既要保证新闻能够及时播出,又要跟上时代需求,做好创新工作。基层新闻记者在采集新闻素材时,应突出新闻的既视感,增加新闻的真实性,同时注意新闻素材的丰富性,在后期处理过程中,应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改变以往新闻生硬、呆板、无趣的形象,通过认真的编辑工作,提高新闻画面质感。在新闻的后期阶段,记者应结合新闻内容的不同特点,制作出各具特色的新闻视频,通过在实地采集素材的过程中对新闻事件的把握,突出新闻的主要人物或者关键情节,便于群众的观看以及对新闻事件的把握。
由于基层电视台面对的是文化层次各不相同的人群,在新闻的编辑中应让新闻便于理解,从新闻事件的讲述、新闻的视角选择以及新闻语言的运用等细节性的问题,应进行重点的关注。新闻制作中应提高百姓的参与度,在制作中应充分体现“民意”,也就是应满足群众的需求,并通过当地的群众调查来进行新闻后期的编辑制作。
职业形象的塑造也是电视新闻记者进行角色定位的基础,基层电视台的新闻记者往往需要经常与百姓打交道,其个人的形象对开展新闻采集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一名合格的基层新闻记者,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与扎实专业的基础知识,以便在采访工作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这样才能够在第一时间里发现聚焦性的新闻内容。此外,新闻记者还需要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与不同的群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同时还要能吃苦耐劳,具有潜心钻研的工作精神,以一种执着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新闻事件的素材采集,确保每一则新闻的质量都得到保证。基层电视台新闻记者的形象是一个持续性的累积过程,需要记者时刻铭记自身的工作理念,遵循工作原则,严格规范自己,以为基层电视台塑造良好的形象,让基层电视台的公信力不受破坏,确保基层电视台的顺利发展。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新闻传播的手段更加多样,这就到一些虚假新闻产生,新闻的真实性受到严重的冲击和置疑。基层电视台的新闻记者应做好自身的定位,不断提高新闻质量,为当地群众做好服务工作。为此,基层电视台新闻记者应做到:首先,放下身段,关注百姓生活,接地气的开展工作;其次,在改革创新的背景下,通过提高自身技能,创新新闻工作,提高质量;最后,应保持好个人形象。
[1]陈锡忠.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如何加强新闻采编能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5(8).
[2]刘伟功.电视台新闻记者提高新闻采编能力的策略分析[J].科技传播,2014(10).
[3]王剑男.关于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应注意的要点问题[J].民营科技,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