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上海国际杂技教育论坛回顾

2016-02-27 06:30黄燕上海市文联
杂技与魔术 2016年6期
关键词:杂技上海教育

文/黄燕(上海市文联)

图/作者提供

第三届上海国际杂技教育论坛回顾

文/黄燕(上海市文联)

图/作者提供

2016年11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杂技家协会、上海市文联共同主办,上海市杂技家协会、上海市马戏学校、上海杂技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第三届上海国际杂技教育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尤存,中国杂技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王仁刚,中国杂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肖世革,上海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沈文忠,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艺术总监陈雨人、上海市杂技家协会主席俞亦纲、名誉主席程海宝等分别参加了各项活动。

本届论坛共有开幕式、大会宣讲、嘉宾会客厅、校园开放日、嘉宾论坛、闭幕式以及演出观摩等10余项内容,来自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国家马戏院校的9名国际杂技教育专家和国内从事杂技教育工作的80余名代表、嘉宾,围绕“中国杂技教育的未来走向”,梳理国内外杂技市场和杂技教育的现状,分析中国杂技教育遇到的瓶颈和问题,交流展示杂技教育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共同展望了中国杂技教育的未来前景。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本届论坛设计精要、内容充实、会务周到,促进了国内外杂技教育工作者的深度沟通,为杂技界办了好事、实事,希望论坛能够继续举办下去。

论坛期间,中国艺术报、东方电视台、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东方网、上海文艺网进行了不同角度和深度报道;上海文艺网“文艺上海”微博、微信对论坛做了跟踪报道,在杂技界引起较大反响。

一、举办缘由

中国的杂技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艺术的响亮品牌,但是作为杂技大国,中国却并非杂技强国。尤其近十多年来,世界马戏杂技演艺业迅速发展,创新与改革成为主流,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杂技演员职业化教育理念。相对而言,中国杂技艺术的发展遇到了更多的问题,传统杂技教育培养的单一技术型演员,在国际杂技赛场和市场同时遭到冷遇的现象尤为突出,已经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与反思,大家呼吁能有一个平台来为中国杂技教育的现状号诊,为中国杂技人才的未来培养把脉。

作为中国杂技的一支重要队伍,上海杂技一直发挥着排头兵的作用,不仅享有政府对文化事业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投入与支持,而且拥有广阔的杂技演出市场和丰富的演出资源,同时还有地方杂技教育基地上海马戏学校。此外,上海国际杂技教育论坛已经在沪成功举办过两届,是一个开放、稳定、进取的高端平台,在国内外杂技教育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各方面一致认为,由上海来举办杂技教育界的高峰论坛条件充分且优越。

二、创新与发展

为了有效发挥论坛对全国杂技教育发展的引领作用,本届论坛充分吸纳前两届的经验,对主题、议题的设定,活动内容和环节的设计、邀请对象的选择做了反复研讨和斟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组织更加有力有序。筹备阶段,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国杂技家协会、上海市文联、上海市教委、上海文广演艺集团等上级主管单位在政策、资源、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主承办单位密切沟通,紧密合作, 付出了大量心血与努力。主办单位对论坛整体严格把关,承办单位在分工协作上的默契配合,保证了各项会议内容的有序落实,各项会务工作的顺畅进行。

主题更具前瞻性。在召开专题策划会,多角度分析国际杂技艺术、杂技赛场和杂技市场的发展变化、剖析中国杂技艺术当下及未来所面临的困境后,大家一致指出,必须从杂技艺术的根源——杂技教育入手,寻找走出困境的方法和途径,认为“第三届上海国际杂技教育论坛”的目标应对准中国杂技的转型发展,提出“中国杂技教育的未来走向”这一前瞻性主题。

议题更有针对性。分议题的设计紧扣论坛主题,结合杂技界共同关心、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别提出了“新形势下中国杂技教育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杂技演员职业化语境下中国传统杂技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传统杂技教育理念、模式与创新型(新/现代)杂技教育理念、模式之比较”“传统杂技和(新/现代)杂技在未来杂技艺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杂技教学中的兴趣引导、技巧训练和艺术表达能力培养”等5个议题,引导与会专家深入挖掘传统杂技演员培养与新马戏杂技人才培养之间的差异,反思新形势下中国杂技教育面临的问题,共同探讨中国杂技教育的未来走向。结合议题内容,论坛“嘉宾会客厅”进一步针对性地提出“杂技教学中本体语言的探索与实践”“杂技演员综合艺术素养培育之探索”“职业化语境下杂技人才培养的方向”三个依次递进的具体话题,确保论坛研讨内容的层次与方向。

形式更加多元化。本届论坛在主题宣讲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了嘉宾会客厅、校园开放日、嘉宾论坛、演出观摩等多个环节。主题宣讲选择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8篇专业文章;嘉宾会客厅分为4个单元,每个单元拟定1个主题,由主持人与嘉宾以访谈形式展开讨论,并与观众互动;嘉宾论坛则是由嘉宾和与会代表围绕议题发表各自观点。通过宣讲、访谈、观摩、实践、交流等多样化的参与方式,层层推进与会嘉宾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由全面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又回到理论的全方位沟通交流,保证了论坛有不同主张的阐发,不同观点的碰撞,达到集思广益、共谋发展的目的。

嘉宾更趋代表性。与往届相比较,本届论坛在嘉宾人选上重质不求量,更具代表性,重点邀请了在杂技教育领域处于领先位置的国家、地区和学校的专家。国际方面,囊括了法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等新马戏与传统杂技教育的典型代表;国内方面,涵盖了北京、上海、河北、河南、安徽、贵州、山东、黑龙江、云南等或领军或取得创新成果的杂技团、校。考虑到杂技教育与杂技业态紧密相关,本届论坛也邀请从事杂技产品营销的杂技院团与公司参加,让处于产业链两端的供需双方可以面对面交流,使论坛更具实践意义。

三、论坛成果

促成不同观点碰撞。从实际效果来看,本届论坛在主题、议题确定和内容引导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国际杂技教育界专家介绍了他们的教育体系、理念和培养模式,同时坦诚建议中国杂技界应注重杂技演员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更多地关注杂技市场与观众需求,认为中国杂技教育已经走在改革的路上,必将拥有乐观的未来。国内杂技界专家介绍了近年来各省市、地区杂技校、团的思考与改革,普遍认同目前国内杂技教育理念滞后,认同应该在坚持自我的基础上,适度借鉴西方理念,予以更新。但在应该如何更新理念、更新什么样的理念等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各种观点之间进行了碰撞与交流,很多代表表示,论坛促成了各方的深度沟通与相互理解,让大家对中国杂技的定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确定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收获丰厚理论成果。本届论坛共收到国内外论文15篇。论坛期间与会嘉宾的精彩言论,被整理成了一份6万多字的材料,将与大会论文一起集结成册,作为内部材料供杂技团校学习交流,扩大论坛成果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杂技上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上海电力大学
题解教育『三问』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老鼠演杂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