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明明
商业银行助力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方式
□倪明明
国家层面推动的供给侧改革,致力于解决结构失调,走出发展困境。商业银行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应积极发挥助推器作用,在助力经济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转型升级。
国家层面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多从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展开,充分挖掘内生动力与增长潜力,转变传统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从注重速度、总量调整为注重质量、效率,激发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加大对低效、无效供给的淘汰力度,一方面鼓励扶持新兴、绿色环保、中高端供给,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供给侧改革的推进离不开金融的鼎力支持。
与我国经济发展轨迹类似,我国银行业经过十多年高速发展,也在近几年出现明显的增长拐点,增速下滑至个位数,有些银行甚至出现负增长,不良贷款率攀升创历史新高。服务国家供给侧改革不仅是金融业应有的责任担当,也是一次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商业银行要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契机,积极寻找与产业结构升级契合的增长点,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实现自身发展的转型升级,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商业银行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浪潮的推动下,积极寻求转型发展,但目前提供的服务与市场需求和改革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创新能力不足。
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大同小异,难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金融需求。利率市场化改革客观上推动了商业银行从被动的存贷利差发展模式向中间业务发展模式转变,商业银行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积极寻求战略转型,但产品主要集中于基础需求层面,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
(二)贷款模式单一。
商业银行贷款模式多以固定资产抵押为主,而对于很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而言,信用评级低,资产以流动资产尤其是应收账款为主,不符合商业银行以固定资产抵押的贷款要求。商业银行传统贷款高的门槛,客观上造成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批新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急需资金支持,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创新贷款产品,解决非固定资产抵押贷款问题。
(三)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商业银行伴随着增长速度下降,资产质量隐藏的风险也逐渐暴露,不良贷款率上升客观上因为经济整体不景气影响,主观看相当一部分投向了产能过剩、夕阳落后产业,造成投资回报率低甚至损失。在国家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结构性调整中,商业银行要研究信贷资源投向问题,紧跟国家产业政策走向,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资本利用效率。
(一)创新投资产品,积极引导储蓄资金。
随着投融资产品日渐丰富,我国居民储蓄投资习惯也在逐渐改变,日益注重投资收益率。目前我国整体储蓄资金的投资存在使用结构不合理问题,具体表现为储蓄转化为投资率低下,居民投资意愿得不到满足,这也是民间借贷盛行的一大原因。商业银行应结合市场需求,通过公开透明合法合规的操作,在整体风险可控、充分履行客户告知义务的前提下,通过设计出风险等级差异化的投资产品对接信用评级不同的企业需求,满足风险偏好各异的居民投资需求。对于供给侧改革涉及的新兴投资领域,也可以通过银行投资产品进行引导,满足资金投资效率需求。如推出环保相关理财产品,积极引导居民购买,助力国家产业升级。
(二)深化供应链金融发展,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
供应链金融指金融机构围绕产业链核心企业提供金融增值服务。通过产业链核心企业,为其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流服务,将整个供应链连成一个整体,把单个企业不可控风险转变为整个供应链企业整体可控风险,解决中小企业因信用等级低而融资难的问题,实现金融服务的价值增值。供应链金融不论对于银行还是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中小企业,都是一种多赢关系。位于整个供应链核心的主体企业,希翼供应链在自己主导下运营顺畅稳定,如果链条上某些企业因为资金流问题导致供应链断裂,将给主体企业造成损失,并带来重新选择合作伙伴的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主体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由于较强的依附性与较弱的定价话语权,承担着巨大的资金压力,自身由于规模小、信用评级低而无法直接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支持。因此,供应链上的企业都希望获得充足资金支持以维持整个链条的运营顺畅。从供应链实际运行分析,主体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之间真实存在的交易,为商业银行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了基础,并借助主体企业较高的信用分散中小企业风险,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为供应链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战略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
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资产主要以流动资产为主,多为存货、银行承兑汇票或应收账款等。因此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要紧紧围绕链条企业交易特点而设计,以应收账款、存货等为质押物,只要交易合同关系真实有效,就可以依托主体企业的良好资信为其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解决中小企业卖货与收款时间差导致的资金缺口问题,化解流动性风险,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三)紧跟政府产业政策,助推地区转型升级。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上日程。各省市区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现状,纷纷出台区域规划实施细则,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走有区域特色的新兴产业发展道路。商业银行要紧抓地区产业调整机遇,加大信贷资金的投放,实现自身业务转型。
第一,针对政府区域规划整体布局。明确区域内重点产业、重点客户,构建业务承载对接模式,为信贷资金安排、风险管控、营销服务等做出全面部署。第二,作为投资主体,探索新的投融资模式,介入关键领域。第三,做好重大项目的营销储备工作。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地区转型升级中起主导作用,商业银行要加强银政合作,在对辖内重大项目调查分析基础上,做好项目储备工作。第四,提供一体化综合性金融服务。商业银行要以国家政策为指引,结合地区经济与政府规划情况,构建适合当地市场需求的特色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一体化金融解决方案,并根据国家政策适时进行调整变化,持续进行产品的创新与完善。
(四)践行绿色金融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绿色金融指金融机构将环保理念贯彻于业务发展之中,投融资活动中通过资金的引导作用,实现金融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在我国起步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绿色金融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不是一个强制约束条件。从国家层面,亟待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发挥强制约束作用,并配以政策的倾斜与支持,引导鼓励参与绿色金融。从商业银行而言,绿色金融不仅是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的需要,也是保护银行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商业银行如只注重眼前利益,向污染企业发放贷款,对自身信贷资金安全性而言,存在极大的潜在危险。即使信贷资金已经回收免于了损失,但合作关系存在极大威胁,污染企业最终逃脱不了被关停、淘汰命运,增加了银企合作机会成本。商业银行践行绿色金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加强银政合作,与当地环保部门建立紧密联系,及时获取辖内企业环保相关信息;第二,设立绿色金融发展考核指标,以考核信贷资金投向推动环保业务发展;第三,提高对绿色金融发展理念的认识,发展绿色金融是商业银行积极支持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通过信贷资金支持环保企业成长,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实现商业银行经营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作者单位:农业银江南京江宁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