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司河位于武汉市武昌城区南端,发源于汤逊湖,全长16公里,与长江相连,是主城武昌在该段的主要流通渠道。巡司河承载着主城区近10%人口的污水排放,路面整修、地铁修建,导致了更为严重的水污染。每到夏季,即便在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阵阵臭味,看见发黑的水源,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
一是居民区的生活污水。最初开发南湖花园时,由于没有规划污水处理厂,离小区较近的巡司河成为排污“首选”。另外,沿河的湖北工业大学和武昌首义学院因没有污水处理系统,数万人的生活污水全部直接排入巡司河中。除了生活废水外,居民每天的生活垃圾渗滤液也会不经意间流入巡司河,对巡司河附近的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众多人口产生的大量生活废水使巡司河的水源净化能力受到遏制。
二是农业区的农业污水。巡司河沿岸有一大片农业区,提供武昌广大地区的蔬菜供应。但是菜农们用于浇灌农田的农药、化肥等未处理,直接排入河中,对巡司河的水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是工业区的工业废水。巡司河附近的工业区,由于其排污口常年积累下的污染物太多,甚至已渗入土壤,对水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工业废水的成分复杂,有毒物质含量高,POPS、EDC、PPCP等污染物排放量大,对环境危害极大而且存在事故风险,对居民的饮用水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四是排水口的污水。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了巡司河有一个别名——排污沟,两岸数不清的众多排污口将武昌洪山区的许多污水排入其中,并且每年的九、十月份,到武泰闸开闸的时候,又会有大量污水流经巡司河。
加大宣传力度。巡司河的水污染问题不是某个人的问题,而是巡司河居民共同的问题,要让民众充分了解巡司河水污染问题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加强居民环保意识,使他们真正明白,保护巡司河水质安全就是保护他们自己的生命安全。要使每个群众自发、积极地承担起保护巡司河水源的责任。
加强落实力度。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巡司河水源治理问题,各级部门应协同一致,共同谋划巡司河未来的发展,严防水污染恶化,并与当地群众一起建立相应的垃圾分管回收机制,把政策落到实处。
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国家、社会、个人等资金流入,购买先进的排水、排污管网系统,防止未净化的污水进入河流。采用新型的人工湿地模式,种植水草等浮叶根植物,利用生物系统精华水质,放置膜软性载体,使微生物得以筑巢,以便于控制藻类植物的生长,还需安装推流系统,使得水源更快地流动起来,让水源循环起来,提高巡司河水质自净能力。
控制污水排放。政府等相关部门需大力控制巡司河附近工农业区的污水排放,排污越多,相应缴纳的费用越多,不仅要靠政府、地方财政出钱,更要让企业与居民参与进来,担起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严格执行河长负责制。
巡司河在武汉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武汉人民的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它不仅是承接武泰闸及长江的重要枢纽,也是沿线乃至整个武汉人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源头,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更需要保护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既要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也要保障巡司河沿岸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等民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