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创业圈的这些潜规则

2016-02-26 14:51:54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期
关键词:红杉喜马拉雅潜规则

什么是潜规则?吴思在《潜规则》里说:“真正支配这个集团行为的东西,在更大的程度上是非常现实的利害计算。这种利害计算的结果和趋利避害的抉择,这种结果和抉择的反复出现和长期稳定性,分明构成了一套潜在的规矩??????姑且称之为潜规则。”在不同行业,都或明或暗存在着这种潜规则,在互联网创业圈也不例外:

1、注水的用户产品数据

一般一个创业项目都会研发自己的App,然后想方设法推广出去。让投资人看到数据,拿到更多的钱投入到下一期运营。在各种方式中,最快的刷数据方式就是刷榜。根据刷榜公司的爆料称,AppStore榜单排名更新时间是不固定的,有一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更新一次,甚至可能一整晚都不更新,不过只要时机把握住,一次更新榜单的排名就能冲到前面去。使用不正当手段将应用刷到排行榜靠前的位置,从而引起用户关注并获得下载。这种方法其实早期的论坛很早就有了,例如“顶楼主”“好人一生平安”这些都是充满人文情怀的刷榜。虽然APP刷榜不是很道德,可是参与其中的就是赚钱了,有了钱之后又会用更多的钱去刷榜。

刷榜工作室的服务内容包括冲榜(就等于是微博的买热门头条)、维护(等于是微博的买粉)等细分工种,可以为应用添加评分和评论,甚至可以给竞争对手的应用进行差评。据媒体报道,刷榜分为冲榜和维护排名两种,其中冲榜方面,冲到AppStore免费总榜的TOP5的价格为2.5万元,TOP5维持一天的费用分为是2.8万元。刷榜的手段很多,从早先用软件刷榜,到后来模拟人工,现在直接变成真人手工刷榜。所以一些专门做刷榜的人应该这样宣传:“祖传刷榜,纯手工操作,绝对不含任何科技成分。刷得安心,用得放心。”

不止是用户数,就连企业销售额、网站访问量、客户转化率等数据通通可以造假。韩国的整形也不过如此,我们的创业者能把整个网站的客户都整出来!一度被视为社区O2O标杆企业社区001,从成立到现在,就没有停止过数据造假的争论。2014年10月,其天使投资人之一的薛蛮子曾在微博公布,社区001获得了1亿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达到20亿元人民币。通过这种方式高调回击造假传闻。但是很快在今年8月份,媒体爆出社区001多家店已经数月没有发工资。根据媒体报道,员工说他们通过将电话下单的数据再重复输入到电脑的下单数据库里等方式,粉饰数据。但是没想到他们的苦心没有等来下一轮融资,O2O的风口就已经过去了。退潮后的底牌被人看得一清二楚。

2、浮夸的融资并购消息

虚报融资额早已是业内已经公开的秘密。很多创业者一般是将融资额翻三到十倍报出,将人民币报成美元,或者将估值说成融资额。O2O市场、智能硬件领域以及互联网金融领域,估值泡沫比较普遍。辣妈帮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根据腾讯科技、创业家等多家媒体分析,号称C轮融资1亿美元的辣妈帮,实际额度大概在3000万美金左右,虚报融资反而引火烧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除了虚报融资额外,还有一些创业者借助媒体故意散布莫须有的融资信息或并购信息造势。由于这些信息都属于企业内部信息,外部的人根本无从核实。

大家都攀比着虚报融资额度,想在势头上压倒竞争对手。就像小时候,考得不好的时候要是父母问起,会说:“差一点就95分了。”其实只有9.5分,名符其实的差一点。不过有时候吹牛逼吹大了,吃亏的还是自己。比如深圳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上午刚刚宣布融资,结果午觉还没睡醒,投资方就站出来说他们根本没投资。

3、花样繁多的财务造假

如果不是上市公司,企业财务造假是常态,当然上市公司也不见得好到哪去,毕竟不造假的话,当初能不能上市都难说。种子期和成长期的企业财务造假现象更是花样繁多,包含企业营收造假、转移公司的融资或者利润等等。

造假目的,除了为获取融资外,也可能为欺瞒合作伙伴,或者将公司的资产转为己有等等。举个例子,有个创业者人叫张三,他拿了5000万投资,用其中2000万去做营销和推广。他找了一家叫李四的广告公司,让这家广告公司再转包给指定的另一家公司,王五广告。而这家王五广告其实就是张三自己的关联公司,这样可以顺利的把钱转移出去,即使创业失败了,但是起码自己还是赚钱了。

4、恶意攻击对手无底线

现在创业者一方面是把自己的数据搞得高高的,把自己的品牌弄得响响的。但另外一方面,会花更多力气、使用各种手段去打击竞争对手,比如雇佣枪手写黑稿、恶意投诉、虚假评论等干扰对方正常运营或者直接泼脏水。

就在上周,国内音频市场风波频发,《喜马拉雅FM吹牛逼、上黑榜背后:“高位”恐慌?》等几篇文章传遍网络,喜马拉雅FM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关于喜马拉雅FM被恶意诽谤的声明》,就系列报道中提及的“涉总局黑榜”、“C轮BP融资资料造假”、“欠债2亿”等不实传言进行了正面回应。并指出,相关攻击性文章系某友商组织指使“枪手”撰写发布,并发红包在朋友圈转发。据截图显示,喜马拉雅的CEO曾说“友商”是叫昆虫的那家,应该就是蜻蜓FM。有意思的是,在这几篇文章中,引用的在今年易观国际7月公布的音频排行榜数据喜马拉雅是第一名,占25.8%。蜻蜓FM为第二名,占21%。但是在之前网络爆出的材料截图,喜马拉雅号称自己占据市场份额的60%。两者数据相差得甚远。还有一份第三方移动数据平台TalkingData发布《2015移动音乐应用行业报告》,称喜马拉雅FM以45%的覆盖量居同类应用首位。同样是第三方数据,相差数倍。在业内,付费报告的公正性也一直受到质疑。

早在今年4月17日,荔枝FM和多听FM两个软件被苹果Appstore下架。荔枝FM声明,是被同行恶意投诉以至于在苹果应用商店下架。紧接着,多听FM声明称,除了恶意投诉导致应用被下架外,竞争对手还通过恶意抢注关键词、恶意刷榜、伪造评论等手段,来干扰甚至抹黑他们的正常运营和品牌。这两家所说的恶意投诉对象直指喜马拉雅FM。但是很快,就在6月30日,喜马拉雅FM发布微博称,软件遭恶意攻击,致在app store被下架。

5、创业者与投资人相爱相杀

在很多人看来,获得投资方的融资是一件值得可喜可贺的事,但是要知道,投资其实就是一门生意,投资人永远都是为了追逐自己的最大利益化才会进行投资的。在这个过程中,投资人会想尽千方百计来扩大自己的权益,尤其是大品牌的基金会更加强势,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压低价格,最可怕的是,在折腾创业者很久之后,最后扭头就走,说现在不适合投资等理由,这样的项目一般很难在其它投资方那拿到钱,因为有强烈的心理暗示。另外,还有的投资人为了拿到项目情报,假装投资,反复拷问后一转身投资了竞争对手。让创业者防不胜防。

在去年,口袋购物创始人与红杉资本公开撕破脸的事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桩案例。据虎嗅当时的文章透露:口袋购物获得王珂3.5亿美元C轮融资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了和红杉的纠葛“后来让红杉成为主投资方,但是他们拖了十几个月之后了无音讯,基本是被放鸽子了。”由于被红杉拖着,既没有资金注入,又不能转而寻找其他投资人。“红杉以前这样拖死过很多项目,比如ispeak就被拖死了......就是红杉拖了7个月,最后说我没想清楚就不投了,其它本来要投的公司觉得既然红杉没想清楚那估计是有问题,后来就都不投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互联网圈也不例外。江湖险恶,各位且行且珍惜吧!

猜你喜欢
红杉喜马拉雅潜规则
巨人复活传 喜马拉雅
江苏省盱眙县:红杉映天泉
科学导报(2019年73期)2019-12-20 08:46:53
美女冒险家:“翼装”飞越喜马拉雅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8:20
红杉的启示
给喜马拉雅找找茬
小幽灵,大智慧
科学之谜(2018年3期)2018-04-09 06:37:46
清代阅卷潜规则
潜规则
小说月刊(2015年4期)2015-04-18 13:55:26
加州红杉根启示
潜规则
小说月刊(2014年10期)2014-04-23 08: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