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城市河涌植物景观改造调查与策略

2016-02-26 02:35张晓莹黄友明刘卓妍郑树强陈子扬吴炜豪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改造园林植物广州市

董 斌,张晓莹,黄友明,刘卓妍,郑树强,陈子扬,吴炜豪

(1.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507;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



广州市城市河涌植物景观改造调查与策略

董 斌1,2,张晓莹1,黄友明1,刘卓妍1,郑树强1,陈子扬1,吴炜豪1

(1.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507;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

城市河涌作为有限的、贯穿城市的水资源,对城市发展、景观建设、生态建设、生物多样性保存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河涌污染程度愈发严重,在投入大量河涌整治资金却收效欠佳的情况下,大部分城市不得不采取河涌封盖等手段,用阻隔的粗暴方式解决河涌污染问题。2003年,广州市启动了“青山绿地、蓝天碧水”民心工程,投入数十亿资金对广州市市区主要城市河涌进行全面改造,致力于打造一个青山绿水的国际化大都市,具体手段包括:清淤通渠、引水调水、堤岸建设、植被复绿、景观营造等工作[1-3]。巨大的投入建造了优秀的样板工程,东濠涌、荔枝湾涌、猎德涌等都是广州市河涌改造的成功案例[4]。但是,由于广州市未实现真正意义的雨污分流,很多城市污水与河涌周边的污染源并未根除,一部分河涌在改造后水质仍较差[5-6]。可见,当前巨大的财政投入并未取得预计成效。笔者从河涌改造过程中的绿化建设着手,对广州市6条主要城市的河涌园林植物进行调查,分析其应用情况、观赏特性、使用频率、改造策略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建设建议,以期为广州市乃至广东省的城市河涌植物应用及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1研究区概况

广东省广州市地处亚热带沿海,位于112°67′~114°3′E,22°26′~23°56′N,北回归线从其中南部穿过,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区常年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一年中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达28.7 ℃;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9~16 ℃;全年平均气温20~22 ℃,平均相对湿度为77%,市区年降雨量约为1 720 mm。广州市属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土壤为偏酸性红壤。

2研究对象及调查方法

该研究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于2015年1~9月对广州市核心区内6条新改造河涌两岸成片应用的园林植物种类进行调查,部分零星点缀的植物未纳入统计范围。

本次调查河涌分为两类,具体如下:①高强度改造河涌:特指政府投入经费较多,用地面积较大,营造较多的亲水及园林活动空间,游人使用率较高的城市河涌,选取对象为东濠涌、荔枝湾涌和猎德涌。②低强度改造河涌:特指仅在河涌两岸构筑绿化带和步道,或建设效果不佳、游人使用率较少的城市河涌,选取对象为程介涌、沙基涌和棠下涌。

3结果与分析

3.1种类分析华南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河涌植物应用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如表1所示,广州市6条城市河涌主要应用园林植物110种,其中上层乔木、中层灌木种类较多,各有40种,下层地被28种,另有木质藤本2种。近年来,广州市日益注重复层绿化体系,重视利用绿量的建设思路增加城市河涌乔木比重,这种做法更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在所有植物中,藤本种类较少,主要原因是河涌属于条形绿地,狭长的河涌两岸不适宜建造大量构筑物供攀缘植物生长,这是藤本植物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层间植物太多容易形成密闭的环境,而密闭的植物群落并非河涌绿化的适宜模式。

3.2应用频度分析在乔灌草各层选用的植物中,按照在6条河涌中出现3次及以上频度标准计算,各层出现频率较高的园林植物见表2。

结果显示,使用率较高的乔木、灌木和地被分别占该类植物的42.50%,47.50%以及57.14%,表明广州市河涌改造乔木、灌木以及地被层的植物应用均相对集中,且多为观花、观果以及色叶植物,观赏价值较高之余,能反映广州城市及气候特色。同时,诸如桑科榕属、蒲桃、海南杜英、落羽杉、春羽、龟背竹等具有良好亲水性的园林植物得到了业界的认可,使用率较高。

表1 广州市城市河涌园林植物统计

注:表中仅列出成片应用的园林植物。

Note:Only massive planting landscape plants were listed in table.

表2 广州市城市河涌园林植物应用频度统计

注:括号中数字为相关植物出现次数。

Note:Figures in brackets stand for occurrence times of related plants.

3.3应用的特点

3.3.1注重复层绿化体系的构建。复层绿化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长条形的复层绿带能有效引导城市风,对改善城市内部空气质量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广州市逐步摒弃大面积种植草坪的绿化模式,通过城市绿道工程、河涌改造工程、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积累了较多在狭长空间开展复层绿化的经验。

3.3.2观花植物的引入。广州市作为花城,近年来通过引种驯化等手段,从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地引入大量观花园林植物,尤其是木本观赏植物。该调查共记录大叶紫薇、黄槐、鸡蛋花、朱缨花、翠芦莉等观花园林植物39种,占所有植物的35.78%,均匀分布在各层。植物花色包括红、橙、黄、蓝、白,可营造全年有花、花色丰富的植物景观群落。

3.3.3观果树种的引入。岭南佳果全国有名。调查中共记录杧果、龙眼、荔枝、芭蕉、银边山菅兰等具有观果特性的园林植物11种,果色遍及红、橙、黄、紫、绿。记录到的观果树种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且集中在乔木层,灌木层和地被层相对欠缺。日后园林引种及开发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灌木层和地被层观果园林植物的开发与利用上,进一步丰富这两层的观果植物种类。

3.3.4亚热带风情的营造。广州市是典型的亚热带城市,北回归线贯穿而过。广州市城市河涌植物景观为营造亚热带植物风情,主要采用棕榈科、龙舌兰科、芭蕉科、旅人蕉科等典型热带亚热带特色植物。此外,诸如红花檵木、洒金榕、紫锦木、黄叶假连翘、花叶艳山姜等色叶植物的大量应用,结合整形修剪,营造跃动的植物曲线,亦能展现城市活力。广州河涌上层园林植物主要选择木本花卉、观果树种或者乡土乔木树种,中层灌木选用观花、观果树种以及色叶植物,地被选用多年生草花、色叶植物,在形成良好的生态效益的同时,营造花果齐放、色彩斑斓的城市形象。

3.3.5水景植物的应用。水景植物具有良好的改善水质、为水生动植物提供生存空间、丰富水景的作用。调查中发现有落羽杉、风车草(Clinopodiumurticifolium)、大薸(Pistiastratiotes)、睡莲(Nymphaeatetragona)、水生美人蕉等滨水植物(由于部分水生植物种植面积有限,故未在表格中列出)。植物生长型遍及木本和草本,范围包括耐水湿的水岸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以及沉水植物,是水生植物造景形式的重要展现。聂磊等通过实验发现,海芋、花叶美人蕉(Cannageneralis)、翠芦莉、风车草、花叶芦竹(Arundodonax)等挺水植物为适宜的广州河涌水体净化和景观美化植物材料[7]。

4广州市河涌绿地使用频度分析

4.1河涌水质严重影响园林绿地使用率对广州市植物景观的调查发现,3条低强度改造河涌的部分涌段出现水质差、异味及涌内淤泥裸露现象,使用率非常低。相同绿化模式在水质较好的高强度改造河涌显现截然不同的效果,使用率明显提高。结果表明,河涌水质好坏是影响河涌绿化使用率的重要因素,甚至是最关键因素。在低强度改造的3条河涌,大量绿化、道路、园林建筑及小品处于无人使用的荒废状态,造成政府财政投入的巨大浪费。

4.2亲水的植物群落效果较好亲水是人类天生的生活习性。调查结果显示,在水质好的河涌或涌段,将原有河涌边缘护栏打破,改造成延伸入涌内的造景及植物种植模式能吸引更多游人前往,提高使用率。可采用延伸性植物群落,使用率较高的绿化形式有:①部分乔木具向水面空间延伸的习性,能打破单调呆板的涌岸线。如广州市城市河涌改造中的小叶榕、海南杜英、蒲桃、串钱柳、洋蒲桃等植物具此特性。②在涌岸边种植水生植物,或在水中置石旁种植水生植物,实现绿化由涌岸向涌内水平空间的延伸。③在涌岸边或涌壁设置花基,种植草本或垂枝植物,实现从涌上向涌面空间的垂直延伸。

4.3密闭性植物空间使用率较低对同一河涌不同涌段的调查发现,相对密闭的植物群落使用率较低。即便在城市核心区域,市民宁可选择河涌绿地外的人行道,也不愿进入狭长的植物群落下的园路;大部分长距离植物密闭的涌段的使用率几乎为零。从心理学层面分析,封闭且黑暗的空间易让人不安和恐惧,这也是该类河涌使用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该类布置也易使场所藏污纳垢,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河涌植物改造时,应在兼顾开放性和通透性的基础上营造复层绿化形式。

4.4半开放性植物空间形式使用频度较高调查结果显示,较宽阔的涌段,植物形成半荫蔽空间的涌段使用率较高。两层或稀3层的植物群落能更好地吸引游人,是河涌绿化建设的适宜选择。

露天涌段宜将乔木层做得半通透,保留该层的遮荫作用,配合地被层或灌木层形成两层或稀3层的植物群落,具体包括:①1个乔木层+地被层,如“小叶榕+三角梅、迎春花”、“串钱柳+黄叶假连翘、红花檵木”、“海南杜英+春羽、海芋”等模式。②1个乔木层+1个地被层,中间零星穿插若干灌木或灌木球,包括红花檵木、狗牙花、黄金榕球、造型类杜鹃、造型花叶榕。

广州市内环路高架建设时为减少对城市的切割和破坏,将部分高架段建于城市河涌上,导致该类涌段荫蔽且压抑,宜采用“灌木层+地被层”的两层植物群落模式,如“灰莉+蜘蛛兰”、“含笑(Micheliafigo)+鹅掌柴”、“细棕竹+春羽”等。

5城市河涌植物景观的建设建议

5.1治理河涌应优先治水调查发现,水质差的河涌,即使有再好的植物景观,也难以吸引游人前往,利用率低,造成财政资金的严重浪费。治理河涌应优先治水,污染整治应明确纳入河涌景观整治的关键环节[8]。部分水质未能在短期内明显改善的河涌,应采用低强度的绿化形式,减少高档植物、园路、园林小品等的配置,进而节约资金。同时优先选用乡土树种,从构建城市绿色生态走廊着手,形成复层绿化体系,将其生态效益最大化。

5.2优化狭长空间的植物造景形式城市河涌周边用地早已被城市构筑物所占,部分涌段甚至有城市居民房屋贴涌而建。政府拆迁部分居民房屋需耗费大量财政资金,因此很多河涌及涌段难以提供更多绿化空间。如果照搬传统道路单调呆板的绿化模式,必将导致河涌绿地使用率的进一步下降。增加植物多样性,使河涌具有明确的植物观赏主题,结合城市绿道的建设[9],综合运用半开放式的复层绿化体系等手段,是城市河涌绿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

5.3拓宽水岸及水域的绿化空间城市河涌绿地空间有限,应在有限的绿地范围内进一步提高绿化质量,同时避免形成封闭性植物空间的负面影响。充分利用河涌水岸和水域面空间,建设生态驳岸,将河岸与河流连为一体是可行且必要的途径[10]。在河涌水质得以整体提升的情况下,可采取生态种植槽,建立小型蓄水区域,减少局部区域流速,增加植物生长空间等手段,进一步加大水生植物应用的数量和频度。

5.4充分利用河涌周边的公园狭长的河涌空间及较为单调的绿化形式易导致景观单调,使用率下降。游人较少选择沿着长条形的城市河涌一直走下去,因此每隔一定距离,在河涌涌段设置节点小广场、口袋公园等公共绿地,以及充分利用与河涌相连的人工湖公园等措施能有效地吸引游人,把河涌作为景点与景点间的连接,继续强化“廊道+斑块”模式[11],才是河涌植物景观改造的正确定位。

6小结

广州市河涌及其植物景观改造已有一定成效,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更多新技术、新手段的不断应用,河涌改造效果必将更加显著。未来的城市河涌改造必将推行全方位的复合改造模式,市民将拥有更宜居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青,沈虹.广州中心城区河涌滨水景观环境综合整治[J].中国园林,2011,27(7):7-12.

[2] 赖寿华,袁振杰.广州亚运与城市更新的反思:以广州市荔湾区荔枝湾整治工程为例[J].规划师,2010,26(12):16-20,27.

[3] 阮小燕,邱维.广州市猎德涌流域内涝成因及对策[J].中国给水排水,2011,27(4):18-21.

[4] 潘建非.基于城市更新视角的旧城中心区水系整治:以广州荔枝湾涌、东濠涌为例[J].中国园林,2012,28(3):62-65.

[5] 赵建刚,乔永民.广州市区典型河涌、人工湖营养盐现状调查及评价[J].光谱实验室,2012,29(2):777-779.

[6] 付广义,俞盈,叶恒朋,等.广州城市河涌氮、磷污染研究[J].水资源保护,2010,26(1):24-28,35.

[7] 聂磊,贺漫媚,代色平.十种湿地挺水植物净化广州河涌污水的生理生态效应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9):1776-1780.

[8] ZHOU T,WU J,PENG S.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landscape pattern on river water quality at multiple scales:A case study of the Dongjiang River watershed,China[J].Ecological indicators,2012,23:166-175.

[9] 任秀玉.广州河涌景观变更对城市公共生活的影响分析:以东濠涌改造为例[J].广东园林,2012,34(2):37-39.

[10] 董斌,丁健,高中旺,等.华南地区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营造[J].广东园林,2010,32(6):54-57.

摘要对广州市6条新改造的主要城市河涌绿地开展园林植物应用调查,分类整理出广州市城市河涌改造工程中常用园林植物种类,并对其观赏特性、应用情况、使用频率、改造策略等问题进行分析。该调查在一定层面揭示了广州市乃至广东省河涌改造工程中植物应用的规律,期望为城市河涌改造过程中的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广州市;园林植物;城市河涌;改造

Investigation and Strategies of the Plant 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in City River of Guangzhou

DONG Bin1,2, ZHANG Xiao-ying1, HUANG You-ming1et al(1.Guangdong Agriculture Industry Business Polytechnic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07; 2. College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plants in 6 newly reconstructed city rivers of Guangzhou was investigated, the main landscape plants used in these rivers were classified and recorded. The ornamental characteristics, application situation, utilization frequency, and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were analyzed. The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e application rules of landscape plants in reconstruction of Guangzhou city river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garden greening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Guangzhou City; Landscape plant; City river; Reconstruction

收稿日期2015-12-02

作者简介董斌(1982- ),男,广东广州人,副教授,硕士,从事风景园林、园林植物应用研究。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立项项目。

中图分类号S 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1-248-04

猜你喜欢
改造园林植物广州市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