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项目中驻校社工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2016-02-26 01:03于姗姗
西部皮革 2016年6期

于姗姗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00)



浅谈青少年项目中驻校社工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于姗姗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00)

摘要:青少年社会工作,指将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方法技巧应用于青少年这一重要实务领域的专业活动,其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以及家长、老师、社区等;根据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需要和特点,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巧,充分发掘青少年的潜能,促进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青少年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驻校社工

1青少年学校项目

1.1项目概况

青少年学校项目主要是针对公立学校开展的青少年成长服务体验项目。项目主要借助社会事务办、学校、社工及社会资源,通过学校、社工、志愿者三者联动模式促进学校里的青少年健康成长,通过个人成长、家庭成长、志愿服务成长等系列主题平台,开展在校学生感恩、个人成长与能力提升、心理及情绪辅导、亲子互动、小志愿者以及亲子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旨在通过能力品德提升、个人身心发展、亲子家庭互动、公益服务等方式解决在校学生存在的学业问题、心理情绪问题、行为问题、个人能力提升问题、亲子关系问题、社会责任感缺失问题。重塑青少年社会角色,培育青少年的自我、家庭、及社区认同感,培养与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驻校社工是青少年学校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员,驻校社工是指驻扎在学校的社工,长期在学校工作,主要是帮学生解决各种心理困惑和成长烦恼等一系列问题,努力营造“教”、“学”、“成长”的和谐环境,实现“学校”、“家庭”“社区”三者的完美联动,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2015年10月,团中央和民政部根据《关于组织实施全国首批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示范项目的通知》(中青办联发〔2014〕9号)要求,组织实施了青少年社工示范项目评选工作。经各省级团委、民政部门广泛推荐和专家严格评选,最终拟确定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的“驻专门学校社工综合服务项目”等100个项目为全国首批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示范项目。据此可见现在我国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的发展有诸多的突破和发展。

1.2项目问题

社工影响力亟待加强,专业性待提升。

(1)提升社工服务专业性

青少年项目开展以来,社工积极开展专业服务,青少年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有了新的突破,服务的规范化、服务的合理性有进一步的提升,但是社工的专业化服务水平不足,有待提升;在日后的工作中应以青少年的特点和需求为根本,大力推广社会工作,积极提倡社工元素,项目社工在工作中需要加强个人的专业学习,定期参加机构组织的实务培训,提升社工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社工服务的专业性水平,树立社工的专业形象。

(2)强化宣传、拓展服务范围

青少年社工服务至今,服务已覆盖很多的公立学校,但是目前做的还是远远不够的。驻校社工的服务范围仅局限于一些方面,服务的广度不够,没能做到全覆盖;同时社工的影响力有些不足,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并不知道寻求社工的帮助,部分家长并不知道驻校社工的存在,所以我们迫切需要加紧在学校、社区的宣传,扩大社工的影响力,如何通过网络以及媒体平台来积极宣传学校社工的服务是下一发展阶段社工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2驻校社工的积极影响

2.1解决青少年问题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诸多问题,诸如:犯罪问题、道德问题、心理问题、网络成瘾问题、亲子关系失衡问题、厌学逃学问题、失学辍学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习成绩问题、身心障碍问题、吸烟行为问题、偏差行为问题等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社会工作者则要以解决青少年学生的问题为基本出发点,介入青少年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良好行为,致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提高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训练,矫正个别学生的偏差行为,加强对成绩低下的学生的学业辅导,协助解决家庭经济生活困难问题等。

2.2推动青少年发展

社工可以从青少年本身及其所在的生活环境入手,发掘青少年的潜能,发展青少年的社会资源,增强青少年的个人能力,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者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构筑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引导学生寻求个别化和生活化的教育,建立社会化人格,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与未来生活;社工可以设计举办感恩、亲子、志愿服务等类活动;提供情绪、心理、行为、人际等方面的知识辅导;开展成长指导、就业辅导、生活方式辅导、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训练、领袖素质培养、自我发展训练等。

2.3协助青少年预防问题的发生

社工通过了解并掌握学生的个人、家庭、学校和社区的信息,及时发现环境中的问题诱发因素,开展早期的环境介入行动,及时发现和控制一些潜在的、阻碍社会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和情景,辅助青少年消除或减少问题诱发因素,进而达到预防问题产生的目标。社工可以从家庭、学校、社区这三大重要单位着手,预防问题发生。改善家庭环境,提供亲职教育机会和父母沟通教育的技巧;改善学校生活环境,加强学业辅导;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的模式,倡导有效的青少年服务和发展政策等。

参考文献:

[1]姚航远.青少年社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京文学,2010(10).

[2]刘洪.介入教育的新角色——学校社会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08(15).

[3]章友德.青少年社会工作[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1).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6-0258-01

作者简介:于姗姗(1991-)女,汉,辽宁朝阳人,硕士在读,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研究方向: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