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漕涧镇阿昌族神话故事的研究

2016-02-26 01:03罗吟吟何帆
西部皮革 2016年6期
关键词:酋长龙王云南

罗吟吟,何帆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500)



关于漕涧镇阿昌族神话故事的研究

罗吟吟,何帆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阿昌族是我国特有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的西南地区,主要是陇川、梁河、盈江、潞西、腾冲和云龙等县。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阿昌族人口达三万余人。1988年大理州民委经过反复调查,批准承认居住在云龙县漕涧镇仁山村的1576人为阿昌族。至此,这里就成了大理州唯一的阿昌族集居地。在漕涧阿昌族人也口口相传着许多神话故事,本文主要探讨这些神话故事的形成与原因。

关键词:阿昌族;神话故事

1阿昌族介绍

阿昌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史籍称其先民为“寻传蛮”、“峨昌”、“萼昌”等。因居住地区的不同而有许多不同的自称,户撒地区自称为“蒙撒”、“傣撒”、“蒙撒掸”,梁河地区自称为“汉撒”、“阿昌”、“蛾昌”。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根据本民族广大群众的意愿统称作“阿昌”族。笔者调查的地点主要是大理州云龙县漕涧镇仁山村,位于漕涧镇东南边,是云南省7个人口较少民族——阿昌族聚居的村,也是大理州唯一的阿昌族村寨,阿昌族发祥地。村委会距漕涧镇人民政府所在地5公里,辖10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40.5平方公里,集体所有农用地总面积37236.9亩,其中耕地5010亩(其中水田3096亩,水浇地1914亩),园地310亩,林地287866.9万亩,草地2000万亩,其他1150万亩。

2主要的神话故事

天公“遮帕麻”和地母“遮米麻”的传说:阿昌族创世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讲诉了“造天织地”的故事。遮帕麻和遮米麻用血肉之躯创世,遮帕麻造天、造月亮、造星星、创造宇宙,遮米麻织地衍生山水树木、动物。这是由梁河地区的阿昌族和潞西市高埂田一带的阿昌族中,世代传颂下来的人类始祖开天辟地的神话[1]。

“盐婆”神的故事:天公“遮帕麻”对“遮米麻”说:“我要去南方开辟新天地,要是家里出事了,给我捎口信。”后来遮帕麻在南方遇到了美丽的桑木姑米。不久之后北方捎来口信说有恶魔抢占了底盘,遮帕麻立马赶回北方,把桑木姑米也带回了北方。经过激烈的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桑木姑米亲手给将士们下厨,所有人都赞叹她的厨艺,其实就是因为她在做菜的时候回在菜上洒上一些盐巴。遮米麻因为嫉妒桑木姑米,所以偷偷看她做菜到底用了什么方法,结果发现桑木姑米做菜时居然在菜里撒尿。遮米麻告诉了遮帕麻这个秘密,遮帕麻大怒,立刻把桑木姑米分尸。桑木姑米死后,为了让子孙后代迟到美味的佳肴,化身为盐河。所以阿昌族的世世辈辈都称桑木姑米为“盐婆”。

志奔山龙王和阿昌族酋长打朋友的故事:从前,阿昌族的酋长喇木去西山游玩。因为口渴了,看见志奔山流淌下来的小沟,但是水有股臭味,喝完水之后就继续往山上走了。看见一棵大青干栗树下坐着一个老人,精神萎靡,便闲聊起来。喇木看老人像是生病了,老人告诉他身体不舒服,酋长喇木发现老人腋下有一只形状怪异的怪虫叮咬着,于是帮忙取出怪虫,就走了。原来这个老人家是志奔山龙王。龙王为了报恩,在赶集的那天上街寻找喇木,后来终于找到了,要跟喇木打朋友,邀请酋长去龙宫玩三天。龙王让酋长躲到自己的腋下,不一会功夫就到了金碧辉煌的龙宫。三天后,酋长要告别,说民间还有正事要处理,不宜久留。龙王送给酋长了一个袋子,里面装满了鸭屎,还有一本密密麻麻的字画,一个铜马。酋长回到民间才发现,龙宫的三天是民间的三年,路上因为疏忽,也没有在意那袋鸭屎,结果路途外漏了一些,回到家才发现是满满的一袋碎金子。而密密麻麻的字画是“求雨”念的咒语,铜马是“求雨”时必须用的灵验物。从此以后,阿昌族酋长就把这个求雨的秘诀传给了喇式后裔[2]。

寻找水牛的故事:有一户人家的水牛失踪了,怎么找也找不到,主人很是着急。有一天,主任搭配旧州与漕涧交接的山梁上找牛时,突然看到漕涧坝子的窝心处有一个大的汪水潭,时不时还溅起一些水花。主人心想会不会是自己家的牛仔水潭里打滚溅起的。结果还真是自己家的牛,主人高兴的赶着自己的水牛就回去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正好是上次牛失踪的那段日子,自己家的水牛又不见了,这次主人直接跑到漕涧找到了牛。令人惊喜的是,之前自家牛拉出的粪堆那居然长出了谷穗,看来这里可以种地,于是主人又赶着牛回家了。过了好多年,旧州一带发生纷争,一些人户就往漕涧迁移,定居在漕涧坝子的东南面,并且把原来居住的地方的地名也带到这里。所以说仁山的苗丹村和丹梯村的祖先就是从澜沧江沿岸对的丹梯和苗丹迁移过来的。

3总结

通过以上的传说故事,我们不仅可以看出阿昌族人民的宇宙观,还可以看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依靠的阿昌族人民,依旧信仰着神灵崇拜。因为靠天吃饭的穷苦农民,只能把美好的愿望寄托于龙王,祈求风调雨顺,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阿昌族祖先与龙王做朋友的故事流传至今。1988年,恢复阿昌族身份之前,这里的阿昌族不敢承认自己是阿昌族。因为作为人口较少的弱势民族,一直受到其它民族的歧视和压迫。以前会被其它民族称作“阿昌子”,甚至学他们说话,导致很多的阿昌族在恢复身份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阿昌族,宁可说自己是白族,是汉族,是什么都可以,就是不是阿昌族。在长期的民族隔阂和对抗的情绪下,漕涧的阿昌族形成了如下几点的心里状态:1.对外不承认自己是阿昌族,而对内却团结性很强。不仅表现在生活上的互相救助,而且表现在本族人收到人侮辱时,挺身而出,拔刀相助。对待外人耿直,只要一言不合,有可能翻脸。2.具有尚武精神。男子对骑马射箭均有特长。3.男子都嗜酒成瘾。这些性情与德宏的阿昌族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因为远离本民族的大本营,所以曾经被周围的主体民族欺负,而不得不形成耿直的性情,但换句话说这又与历史上拥有阿昌刀的阿昌族一样,崇尚武力,是一个勇敢的民族。这个在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人口虽然较少,但是他们以他们的民族性情,必定会壮大,团结一致,为美好的生活继续奋斗。

参考文献:

[1]刘江.阿昌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

[2]左骞.云龙阿昌史话[M].昆明:云南出版集团,2015.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6-0155-01

作者简介:罗吟吟(1991-),女,江西南昌人,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硕士。何帆(1989-),男,湖南长沙人,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硕士。

猜你喜欢
酋长龙王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龙王的孩子
混乱的方向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格子龙
山的最高处
龙王闹海
酋长猜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