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2016-02-26/ 第12版面/娱乐·体育 /作者:本报驻德、法特约记者 青木 董铭 ●冯国川
颁奖礼举行在即,工人们25日在好莱坞高地中心铺设红地毯。
即将于美国时间28日举行的第88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在因“太白”而招致多方批评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娱乐作家吉恩·西摩近日撰文指出,奥斯卡的问题不是太白,反而是“太灰”——缺乏丰富多彩的内容。
“太灰”:内容缺乏新鲜元素
奥斯卡提名上月公布后,没有一位黑人演员获得提名,这一名单激怒了一些人士。一方面,人们纷纷谈论应该被考虑的演员,另一方面也有演艺界人士发出抵制的抗议声音。奥斯卡的“太白”与本周出炉的一项报告不谋而合。调查显示,少数族裔在美国电影和电视剧中扮演说话角色的比例只有28%,远比其他普通大众低10%。但即便没有这些调查,好莱坞的主要工作室和投资商都明白,关于黑人、亚洲人、拉丁美洲人的电影都属于“小众市场”。一些大制作电影即便出现多种族人群,也不会有太多跨文化内容。好莱坞以此为公式,就得到了标准的、缺乏新鲜元素的作品,就是“太灰”的问题。
“不待见”多样化电影是弊端
“电影面对的群体不仅肤色各异,而且个性和脾气也不尽相同”,该文章认为,差异化的东西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电影应融入更多多样化的内容。独立电影在这方面走到了工作室前面。2005年的最佳电影《橘子》描述了两个变性人在平安夜的遭遇。这样的情节不会激起奥斯卡评委的兴趣,因为它关注的是社会边缘人,拍摄过程也仅靠一部手机完成。然而从市场的反应来看,这部电影的新鲜度、趣味性以及所展现的人性光辉都胜过大制作电影。它关注的东西更与当前文化的变革更为贴切。相比而言,好莱坞电影是“落后于时代的”。不过,由于好莱坞比较庞大,这样的理念渗透、传播直至被搬上银幕恐怕还需要数年时间。
与此同时,本届奥斯卡遭遇的“太白”危机并没有完全散去。为了强调颁奖典礼的多元化,除了主持人洛克(上图)、乌比·哥德堡、昆西·琼斯、李秉宪等非裔和亚裔面孔被邀请出席,黑人脱口秀明星凯文·哈特也将登上奥斯卡的舞台。但仍有不少人抵制本届奥斯卡。“我不会去颁奖典礼”,着名导演斯派克·李坚持自己的立场,黑人影星威尔·史密斯夫妇也有可能缺席。
奥斯卡需要“注入新活力”
“‘白色奥斯卡’仍是趋势”,德国《图片报》25日称,这也许不是美国电影的种族歧视,确是一种病状。那么,黑人如何在好莱坞占有一席之地?《纽约时报》称,曾有10名黑人女性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提名,其中9名饰演的是无家可归或很快就要无家可归的角色,在这10个角色中,有7个没有丈夫、男友或父亲(或者在狱中),其中6个曾遭受暴力虐待,有5个曾遭强奸。总而言之,获得提名的演员都是演绎伟大或悲惨的穷人和犯人,而且奥斯卡很喜欢历史。最近获得最佳男演员提名的10位演员中有8位是饰演历史人物。
“走过88年的奥斯卡奖已变得苍老。”也许正如德国新闻电视台评论的那样,奥斯卡面临的问题也许不只是“太白”与“太灰”。“奥斯卡奖要赢得全球影迷的关注,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国际电影上的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