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明+甘甜
青山作证,绿水含情。党中央始终牵挂着赣南这片红土地。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其后国家教育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先后正式出台了支持原中央苏区教育发展的文件,赣南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好机遇。赣州市教育系统抢抓这一历史机遇,以落实教育部贯彻意见、省教育厅实施意见为重点,通过抓对接推发展、抓项目改条件,全力推进教育各项改革,绘就了教育发展的新画卷。新年伊始,本刊“走基层,看变化”采访组记者来到赣南这片红土地上,亲身感受赣南教育在“振兴原中央苏区”大背景下发生的巨变,请看一组来自赣南的报道。
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思源学校、标准化幼儿园等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冬日里的上犹县生机勃勃。
2013年8月以来,上犹县在教育部倾情对口支援下,凝聚起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抓项目、扩投入、惠民生,书写教育振兴发展新篇章。
“楼房更多了,教室更宽了,环境更美了。”12月5日,在上犹县油石中心小学,校长何明旺兴致勃勃地领着记者参观即将完成标准化建设的校园,并介绍说,“教育部对口支援以来,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心校近两年来先后投入了396万余元,新建了教学楼、教师周转房及学生食堂,还装备了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教学设备。”
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上犹县成为2013年至2020年教育部对口支援县。教育部明确将上犹列为教育扶贫重点县、欠发达地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创建中西部地区学校标准化建设示范县;还将上犹列为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县,并指导开展了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试点。
“标准化建设与师资队伍两手都要硬”
2014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对口支援上犹县工作实施方案(2013~2020年)》,提出将通过加大政策倾斜、项目支持、工作指导力度,推进教育扶贫、教育综合改革、学校标准化三大平台建设,促进上犹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并带动上犹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计划到2016年,初步完成对口支援上犹教育的前期重点项目,基本改变上犹教育相对落后面貌。到2020年,全面完成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2013年11月14日,为做到精准扶贫,教育部派出专题调研组深入到上犹县山区、库区、学校、企业,切实了解上犹县经济和教育工作情况。随后,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等专程带领相关人员到上犹调研对口支援工作。
教育部还创造性地设立了部、省、市、县四级年度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教育部对口支援上犹县工作协调小组,推进对口支援的沟通、协调工作落实。2015年2月4日,受教育部党组和袁贵仁部长委托,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副司长王洪元深入上犹县走访慰问困难教师和困难户。冒着绵绵细雨,王洪元一行来到黄庆平等教师家里,以及县三小走访慰问。每到一处,王洪元都与他们亲切交谈,聊家常,询健康,祝愿他们新春愉快,并送上慰问金,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快乐生活,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经过多次深入广泛的调研,教育部对我县的经济社会和教育工作情况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真切感受到了我县教育发展的困难、问题和差距。”上犹县教育局局长罗桂明介绍。
在教育部的关心和帮助下,中央资金7974万元投入上犹县教育建设项目: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中央专项资金1875万元、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央专项资金2997万元、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中央专项资金886万元、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央专项资金555万元、学前教育建设类中央专项资金1611万元、特殊教育中央补助经费50万元,精准地用于改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
“现如今,我县标准化建设已经到了村小、教学点这一级了。每年全县投入6000万用于农村学校薄改、周转房建设。”罗桂明介绍,“同时,为了解决城区大班额现象,全县近几年先后投入2亿元用于改扩建上犹二小、上犹二中。加上现在正在建设的上犹中专和思源学校,近乎4亿元办4个学校。手笔之大,前所未有。”
学前教育一直是上犹县的短板,全县仅有公办幼儿园8所,县城仅有1所,民办幼儿园条件落后,90%以上设备不达标,但最重要的还是缺乏相应的教师队伍。
2014年5月,教育部率先启动学前教育对口支援项目,新增上犹县为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县,设立学前教育巡回支教点50个,招募学前教育巡回支教志愿者133人,下拨巡回支教点志愿者工作经费274.5万元,解决了上犹县近2000名农村学前幼儿“入园难”的问题。
3年时间,总人口仅30万的上犹县累计择优招聘补充教师647名,2015年,上犹县就招聘录用中小学教师173名,接收安置16名定向培养的农村小学教师,同时择优选送了15名优秀初中毕业生到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定向培养。
信息化助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人大附中”)的数学课堂上,当教师刘蓓抛出一个问题后,学生们纷纷举手抢答。与此同时,在千里之遥的上犹二中初二(16)班的课堂上,一只只小手也举了起来,他们也是刘蓓的学生。就这样,来自北京的优质中学和地处贫困山区的一所学校,通过网络实现“同步上课”。
通过信息化教学实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从2014下半年起,上犹二中利用人大附中双师慕课资源,在七、八年级开展慕课教学实验。通过共享名校教学资源,不仅让教师在反复观看中提高了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更让学生在与名校学生同步学习、思考中找到自信。
教育部对口支援上犹工作以来,对上犹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给予倾斜支持,推动安排73万元资金,扶持上犹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协调中央电教馆支持上犹县,开展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提供免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2014年上犹县以上犹二中、营前中学为重点实验学校,引进人大附中双师慕课教学项目,同时在上犹二中、上犹二小引入成都七中和成都实验小学东方闻道网校远程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目前我县的教育实验还在有序进行,教学效果良好。与此同时,我们还在争取教育部支持,与华东师大、华中师大等部属高校建立帮扶机制,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罗桂明说。
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
细雨给背靠大山的上犹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上犹中专”)添了份宁静,刚迈入校园,校长蔡云峰就忙着将记者领到利用革命老区专项资金建成的实训楼内。这所创建于1984年的学校是上犹县唯一的三年制公办职业中专。2015年8月24日,学校搬迁到占地180亩,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的新校区,条件一改善,2015年秋季开学就有在校生638人。“以目前的建设规模可容纳学生1500人。学校全面建成后能容纳3000多名学生就读,这个目标我们力争五年内完成。”蔡云峰胸有成竹地介绍,“新校区总投资2.03亿元,目前只完成了教学楼,实训楼A栋、B栋及食堂宿舍等一期建设。近期,我们向县政府请示利用中央国债资金1000万元启动二期建设,届时校门围墙、运动场、绿化等一些附属设施也将跟上。”
2013年12月和2015年3月,教育部分别组织上犹县政府、教育局和职业学校负责同志到广东顺德、江苏常熟学习考察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并与发达地区的职业学校建立结对帮扶机制,提升办学质量。2015年4月,教育部还联系华夏基金会为职业中专捐赠10万美元,帮助学校实训基地采购装备。
通过教育部的牵线,学校与一些国家优势企业形成校企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正与深圳、广州、赣州等地强势的数控模具、汽车美容、软件公司合作,计划把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与应用、会计三个专业建成省级优势专业。
“现在我们主要是把汽车装潢美容这个专业办强,接下来把汽修和其他专业也办好。”在学校与广东腾虎汽车美容装潢连锁机构合作建立的汽车美容实训基地,蔡云峰一边说一边带着记者参观汽车培训车间、项目施工培训车间,企业不仅提供实训设备,还安排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上犹中专汽车美容专业的学生胡仰熊,母亲残疾,家庭贫困,一毕业就在东莞找到了一份月薪4000元的工作,刚步入社会的他对这样的工作与收入还是非常满意。
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上犹县实施了职业中专、教师周转房等项目建设,2015年完成1.35亿元教育投资,同比增长648.8%。文化资源信息共享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投资1.8亿元的文体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化、体育和娱乐方面完成投资4.46亿元,同比增长146.5%。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人口减少了4.4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