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菲 张宇
近两年,武昌区徐家棚街道社区书记的日子,过得并不“太平”,5名书记“下了岗”。
“许多社区属于偏远老旧社区,为了便于资源集中使用、便捷管理,我们砍掉了5个社区,整合有限资源,让更多居民享受更好的服务。”街道党工委书记谢世华道出了原委。
2015年,该街道计划新建或改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6个,全部建成后,社区单体独栋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有13个,占社区总数的82%。
这一公共空间是党员群众活动的场所,也是凝聚民心的阵地。近年来,徐家棚街道将工作重心放在打造空间平台上,高标准建设了一批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2015年12月7日,记者来到徐家棚街道水岸星城社区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4800平方米的空间功能强大:新建的健康食堂宽敞干净、社区O2O生活体验馆虚位以待、公益养老中心的老人们正聊天打趣,老年大学的教室里秩序井然。
“老年大学今年9月首次招生,近1000名老年人踊跃报名。之前,不少老人为了上课,不得不坐车到省老年大学,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上课了!”水岸星城社区书记季敏自豪地介绍,不仅仅是水岸星城的居民,武昌区老年大学水岸星城分校开课后,不少其他社区的老人也慕名而来。第二学期老年大学的招生在即,他们将第一学期的28门课扩充到75门,让老年人有更多的选择。
在寸土寸金的城区地段,建社区公共服务空间,土地是摆在街道干部们面前最大的难题,街道和社区拿不出地盘,只有动脑筋让开发商或土地所有者拿出闲置土地——水岸星城社区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所在的楼栋,原是与住房同期开发的商业休闲会所,但是入驻商家少,大部分空间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经济效益并不乐观。街道、社区看到这栋空荡荡的地盘,打起了主意:与其闲置,为何不物尽其用,为社区打造一个多功能的活动中心呢?
“我们和开发商有个共同契合点,都是为了服务好群众。”谢世华说,街道、社区干部与水岸星城楼盘的开发商反复沟通后,对方终于点头应许,拿出这4800平方米的闲置地盘。“武昌区每年都会投入2到3亿元,扶持各个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谢世华介绍,水岸星城社区通过区财政资金扶持,完善闲置楼盘功能,变成了如今集老年大学、养老、科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三角路社区面积达3600平方米的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同样也是徐家棚街道联动各方资源,打造“空间平台邻里情”的硕果。“那里原是一个准备拆迁的废弃酒店。”谢世华说,通过反复协商,三角路集团拿出了这块闲置的土地。如今,这栋曾经废弃的小楼里建起了窗明几净的办事大厅、“村改居”第一家村史馆、养老中心,旧貌换新颜,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不仅如此,徐家棚街还积极建设“物理空间+互联网空间”的互联平台:水岸星城“居民e家”推出社区互动APP“优家园”,提供便民惠民定制活动,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配套的生活服务。
“我们社区有一对老人患有尿毒症,需要定期打针,可儿子长期在外出差,得知社区可以定制服务,马上在手机上定制了一项定期上门医护的服务。”季敏说,这一服务解决了他们的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