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宛彤
【摘 要】《festen》作为dogme运动的第一部影片,是将dv电影刻画得出神入化的一部范例,虽然它并没有全部遵循纯洁宣言的准则,但这并不能撼动它的里程碑式的纪念意义,它的剧本、手持摄像、摇镜头、鬼视角等元素个个堪称经典,拍摄场景简单,致敬的却是一个国家。本文将从表意与色调角度着重分析此片。
【关键词】道格玛;表意的概念与运用;高低色调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108-01
《festen》(又译《家族庆典》)是由丹麦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执导的,是道格玛95拯救运动发起以来第一部获得资格认定的电影作品,同时也是道格玛电影中质量最高的代表性影片。整部影片的场面调度是经过精心设计雕琢的,但为了遵循原则还是选择了手持摄影。道格玛电影有10条规定意义的纯洁宣言,总的来说就是一定要保证真实的准则,反对过分包装、反对虚幻元素,强调回归电影初心,褪去拍摄手段与技巧。但其实,本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真正的道格玛电影,导演为了展现出电影最完美的艺术效果还是会不惜触犯宣言的。
《festen》讲述的是丹麦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在当地是名门望族,父亲过60岁大寿之际将儿女、亲戚、各上流社会好友聚集家中,举办一场富有传统丹麦特色的生日寿宴。但家中长子在讲祝寿词时将家中最丑恶最污秽的秘密一桩桩揭露了出来,父亲、母亲、客人、其余儿女的不同反应猝不及防地暴露在了摇曳的烛光下。他们掩饰、诬陷、装傻,做着人性泯灭前的最后一丝挣扎,但当长子克里斯丁一次又一次不断地冲击着家族长者权威的时候,压抑自己多年的当事者们终于决定要直面自己的内心了……
“表象”一词很是巧妙,它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如果让你用电影表现出“权威”这个词,你会选择什么方式?这个时候“表象”的概念应运而生。我们先从场景的空间设计来分析:影片进行到四分之一时,主战场正式拉开帷幕,在这个室内空间中,整个桌子呈大写的“I”字形分布。父亲与长子位于最两端的核心位置。父亲的位置正对着门,次子次女就坐于不起眼位置。单从这个场景空间设计上我们就可以看到父亲在家庭中的无上权威性。影像本没有含义,仅仅展示作用,但当影像被赋予了表象含义,影像就不再是单幅孤立的了。影片的最后,父亲被小儿子“请”了出去,如果我们脱离整个故事背景来看,只是父亲来了又走,我们甚至是体会不到父亲情绪的。但当他被赋予了“权威”的符号,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家中的核心权力受到挑战,一个小小的转身离去代表着权力的衰败崩塌。再比如,影片45分30秒时,父亲对长子进行第二次反击,克里斯丁并没有像第一次那样慌乱,他镇定地继续咀嚼食物,表面上看不出任何破绽,只有父亲近景的放大的愤怒。下一个镜头切换全景,人物在画面的一侧,被风扬起的窗帘占据了整个画屏的一半位置,看似很不对称不合理,但这其实就是克里斯丁摆动的心,我们拍不出一颗跳动的心脏,却可以用具体的事物表达自己心意的动摇,这就是“表意”符号的厉害之处。
整部影片开始采用的阴暗色调,照明多采用逆光,宴会时只有顶灯一个光源,人物在讲话时显得格外压抑阴郁。房间一侧是台灯,一侧是三个大大的落地窗,这样明暗对比强烈的场景选择大大突破了镜头带给我们的二维平面限制,自觉填充了我们的想象,塑造了更真实的视觉上的立体结构。原本不长的桌子在灯光的作用下无形中被增强了纵深感,将这难以逾越的鸿沟从物理距离变成了父子间的心理距离。尤其是酒窖里的父子对话,几乎全靠从窗户投进来的微弱的自然光所完成。克里斯丁四分之三的脸都近乎埋没于阴暗当中,他初次与人生当中最大的恶魔交锋。这种光线的选择丰富地展示了克里斯丁的内心活动,虽然看不清他的表情但可以从他不断吞咽的喉咙和慌不择路的言语中感受到他的害怕与恐惧。尤其当父亲告知他可以去警察局里说个清楚明白的时候,长子的心理防线被击溃,这时候光线的配合传达出了他想要退缩的意味,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气氛凝造的非常棒。当谈话结束,父亲离去,长子望向唯一的光源,正对着镜头的二分之一脸被过度曝光,打得煞白,从他坚毅的侧脸我们似乎看到了重新燃起的熊熊希望。
影片84分钟的时候,解脱了的儿女在房间内歌舞升平,光源用了蜡烛这种自带散射效果的软光,增强了画面的朦胧感。可以看出,从这里开始,影片已经逐渐进入了明亮的色调。当一家老小在享用第二天的早餐时,光源转向了硬光,有着鲜明的轮廓与质感,人物的表情与动作变得更加明朗,父亲知耻而退,大儿子要带着女仆出国,小儿子迈克尔也站到了家族传统权威的对立面,新生活开始了。
全片中对于复杂的人物关系的处理都是病态的,整部电影也是病态的。可惜生活不会像电影一样戛然而止,电影结束了生活还要继续,它演绎得再真实,被搅得一团糟的人生也是假的。被邀请的客人出了这个家一定会变成流言利器,克里斯丁看似鼓起了莫大的勇气,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可其实呢,什么都没有变,却又什么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