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芬(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基于微课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应用研究
魏芬(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教育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如何能让学生高效的学习是每一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而微课的出现,就是顺应时代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针对一些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积极性不佳,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合适的微课,激发C语言程序设计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达到最佳效果。
微课;C语言程序设计
计算机技术、网络的飞速发展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人们每天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每天面对大量爆炸性的信息,人们更乐于接受一些“微”信息,“微博”、“微信”等软件的火热预示着人们进入了一个“微”时代。
时代在发展,教学方式在变化,现在学习者只需要有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进入到网络,就可以观看视频,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受到了学习者的欢迎。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微课”也引入到了课堂,“微课”的出现是顺应时代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微课”是教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每一个教学知识点制作成一个小视频,通过动画等形式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进行自主学习,因为每一个知识点录制的时间不长(十分钟左右),而且采用的是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因此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开展了一系列的信息化比赛,如全国中小学微课大赛、全国微课教学比赛等,目的是通过比赛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让教师能够制作出更加生动的“微课”,协助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采用的教学形式为理论+上机实践,一堂理论课程结束后再配合一堂上机实训,在理论授课过程中,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及板书的形式讲解知识点,上机实训时针对知识点进行训练。
《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涉及到很多理论知识,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讲授学生兴趣不浓,并且该门课程连贯性较强,一旦一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对于后续的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一些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学习起来较吃力。
2.《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一学期,由于各种原因,课时量得不到保证,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每堂课程内容较多,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当场消化理解。
3.《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程序设计课程,需要学生多练,能够独立思考设计程序,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遇到困难的知识就选择放弃。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打破传统的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模式,辅以现代科学技术,而微课的引入正好满足了这一条件,可以很好的弥补传统的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的不足。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以微课的形式教学,需要老师对该门课程经脉非常熟悉,对课程进行分解,提炼关键知识点,并且要考虑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在设计的时候也需要注意每个知识点应该采取的制作形式。
本文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一个知识点选择结构为例,来说明微课的设计及应用。
1.教学目标
选择结构是C语言三大结构之一,是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后续知识的基础。
选择结构通过不同的判断条件选择不同的运行程序,得到不同的结果。选择结构需要使学生理解单分支、双分支和多分支结构,能够分析程序含义,运用正确的分支结构编写程序,运算得到正确结果。
2.微课的设计
微课知识内容选择好后,应该根据知识内容选择适合的设计形式。本文采取的是动画加PPT录屏相结合的方式制作微课。
(1)导入设计
微课制作第一步大多数是导入知识点,导入的方式有多种,比如动画、学生直接提问、情景引入等方法,本文采用的导入方法为动画视频“迷宫大营救”,要营救朋友必须穿过迷宫,迷宫里有很多条路,必须根据条件来选择走哪边,路的条数与选择结构的单分支、双分支和多分支一一对应,正好可以引出本次微课的知识点。
(2)知识点讲解
随着动画短片的播放,根据路的条数及条件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学习三种分支结构(知识点采用PPT录屏的方式进行讲解):
第一种单分支结构:if语句。
第二种双分支结构:if-else语句。
第三种多分支结构:if…else if…else语句。(多分支结构有多种形式,这里以最常见的为例进行讲解)
(3)结尾总结
微课最后由动画人物进行知识小结,巩固知识点,加深印象。
通过微课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应用研究,可以发现微课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1.微课输出的格式为视频,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讲授给学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微课的时长为10-15分钟,学生可以在任意的课后时间进行观看学习,增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消化;
3.微课教学资源除了微课视频外,还有知识点教案,教学PPT、上机练习及素材、作业及答案等,形成一个资源包,巩固学习。
这些特点的应用正好解决了本文在前面提出的《C语言程序设计》的问题,因此可以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手机和电脑的普及使我们进入到了信息时代,高科技为高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教学手段,微课就是最新型的一种教学模式。
可以通过对《C语言程序设计》整个课程关键知识点进行微课制作,形成知识点资源包,产生课程“资源库”。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结合资源库实现自主学习,达到最优效果。
[1]李玉林.微课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山东工业技术,2016(6)
[2]黄丽韶.微课在C语言公共课中的应用。软件导刊.2016(5)
[3]呙明辉、周文芳.“微课”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3)
[4]相方莉.“微课”翻转课堂在高职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0)
10.19312/j.cnki.61-1499/c.2016.1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