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芳宇(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0)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讨
侯芳宇(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扩招、教育体制的改革加大了学生管理难度。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高校学生管理的意义,通过不断创新将高校学生管理植入高校建设之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就上述问题加以阐述供同行参考。
高校教育;辅导员;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面对社会发展瞬息万变的情况,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内管理的意见。高校大学生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特殊人群,他们的大学教育是校园生活过渡至社会生活的关键时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我们应及时掌握校内大学生的心理诉求,及时解决他们面对的各种思想问题和现实问题,针对部分学生出现的心理疾病应掌握其病症表现、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法,从而做好意识形态的管理工作。本文以新形势为背景,论述了高校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视角去分析问题成因及破解方法。
1.人数与构成发生较大变化
高校扩招使得学生人数急剧攀升,直接增大了高校的管理难度。随着各高校的人数激增,大学城建设在各大城市风起云涌。大学校园汇聚了不同地域的学生,他们在生活习惯、思维观念以及为人处世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和地域性特点。新生入校后,面对新的环境与学习生活方式,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变化。据统计,各高校新入学学生中有近16%的同学存在生活、学习方面的不适,心理问题较为突出。这部分同学最终表现为心里孤独、学习吃力等情况。上述问题加大了高校学生管理的难度,是现存的主要问题。
2.管理经验不足 业务水平有待提升
以我校为例,截止2016年底共有本科生思想政治辅导员60余人,这其中助教、讲师占90%以上、副教授、教授只占不到10%,辅导员队伍人均年龄为35岁,且专职辅导员人数仅占辅导员总人数的60%左右。按照现在人员配置,辅导员人均管理234名学生,部分辅导人员还需肩负教学、深造等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的管理存在不到位的情况,无法兼顾每名学生的情况。此外,大部分高校辅导员招聘标准多为硕士,学历不达标的辅导员还需抽时间学习进修,无形中降低了学生管理的力度。新任教的辅导员缺乏相应的学生管理经验,不谙学生的社团活动和生活管理。上述实际情况无法发挥辅导员高学历的优势,还有可能造成管理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
3.环境日趋复杂 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近年来,民营资本开始逐步介入高等教育领域。民办院校的出现,增加了社会与高校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某种程度上讲,高校与社会的交流有利于教学的实用性,同时也加大了学生管理的难度。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突出问题表现为:贪图享受,不关心专业学习和社会公益活动,个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等。此外,受社会现象影响、利益分配多元化、毕业择业压力影响,大学生在个性化选择方面更具多样性,思想活动更具复杂性,类似外出打工中的人身安全问题、分辨能力不强陷入各种骗局的问题等成为高校管理的薄弱环节。
另外,大学内部环境的变化也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以大学生就业为例:相比于上世纪大学生就业而言,现在的大学生就业直接受市场需求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传统的固定学制已被弹性较强的学分制替代;助学金政策已无法满足学生的日常生
活所需,勤工助学与助学贷款成为贫困大学生的重要经济支撑。上述校内环境的变化源于多种因素,已成为高校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这些变化都需要辅导员结合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开展工作,但传统的管理机制和方法与实际需求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
1.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
高校辅导员既是班级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管理者,还兼具了政治思想教育的职责,是学生党支部开展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高校教师多以专业理论知识授课为主,指导学生完成专业课程的深造,其对学生的管理更为注重专业性。辅导员是学校管理中承上启下,左右沟通的重要纽带。为完成其工作职责,需及时把握院校管理的大方向,同时还要和各专业授课教师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此外,辅导员还需随时掌握学生的生活、心理健康、就业等多种管理问题,确保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
2.设立模式的必要性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多以辅导员机制为主,辅导员多为中国共产党员。他们中的大部分为青年,因而工作热情较高且态度端正、勇于承担责任。他们在大学生涯中多数是优秀骨干人员,便于和在校生实现有效沟通。但缺点在于:阅历较少,对本院校专业了解不够,无法快速有效的处理棘手问题。
高校创建新的学生管理模式,需建立在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思想基础之上。这才符合教育体制改革的时代需求,促进校园建设迈上新的台阶。近年来,我国经济步入快行轨道为高校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良机,这也助长了不良风气的滋生。面对这种新的社会现象,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学生模式管理仍然固步自封,将直接羁绊学校的健康发展,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将无从谈起。从根本上讲,人本教育理念是高校教育基石,无法确定并贯彻这一理念将极大地限制高校教育改革步伐。此外,高校教育改革的前提是党中央的政策,各高校应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将大学生管理纳入社会整体发展体系之中。这样才能抓住高校学生管理的脉络,最终构建出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
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高校学生管理创新工作离不开“人”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是社会的一员。因此,大学生管理必须建立在“以人为本”这一基础之上,辅导员在实际管理中需秉承这一理念并付诸实际行动。辅导员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形成较为完整的管理理念和逻辑思维方法,通过确定学生这一主体地位开始,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现状不断改进实施方案,不断提升管理手段的可实施性,更好的服务于大学生。此外,大学辅导员还需不断提升个人整体素质,将最新管理方法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逐渐培养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在平等的基础上梳理出民主、平等的校内管理氛围,这样才能推动大学建设向良性方向发展。
2.思政教育管理方式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政治觉悟的高低与道德水准不仅影响到其步入社会后的发展,还直接影响着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复兴。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打破以前呆板僵化的模式,重新建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格局,通过创新确保管理的灵活性和精准性。在以提升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思想指导下,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紧密结合到一起。学校可将优秀的年轻企业家聘为客座教授,讲解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如何统一,如何以轻松的心态学习,如何以快乐的心态迎接社会的挑战,并为社会发展增砖加瓦。思政教育工作还可与大学生社团活动紧密联系到一起,逐渐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构建畅通高效的管理体系
高校大学生的管理模式还需认真考量管理体系间的畅通性。高校内部有关大学生的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管理体系之间信息交流是否顺畅直接影响着管理效果。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构建出相应的内部信息交流平台,在同一平台上各负其责的教职员工可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更好的贯彻相应的管理制度。作为高校辅导员应从学生基层组织活动入手,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个人自律能力,通过这种基层建设逐渐构建出阶梯式的大学生管理体系。另外,辅导员在日常管理中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有针对性的选拔有潜质的学生,通过不断地教育培训来提升班级内部的管理水平。辅导员还需与班级内其他学生保持信息上的快速交流沟通,准确掌握每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现状,通过科学手段加以分析,并通过校内信息交流系统快速反馈,确保所有管理人员能及时有效的掌握一手信息。
4.创建信息化学生管理平台
目前,计算网络技术成为高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高校辅导员应通过创建新的大学生管理系统,逐步拓宽校内管理渠道,在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力求大学生管理信息的客观真实性。运用计算机技术,可采用新的软件技术,通过模糊化分析掌握学生的发展动态。由于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人数较多,难以兼顾方方面面,实际工作中需引入相应的信息平台,加快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目前,微博、QQ、微信等是众多师生使用的网络软件,辅导员应充分发挥网络工具的作用,通过共建平台及时谈论社会热门话题、及时传达院校信息、分享学习生活中的乐趣,保证师生之间的无障碍沟通。使用上述工具,还能避免面对面无法说出口的尴尬,让学生畅所欲言。
高校学生管理的灵活性还体现于“管理无定式,关键需得法”这一思想之上。我校辅导员管理工作介入了学生电子档案系统,结合学生心理、生活、学习发展动态,及时进行信息更新。针对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的学生,我校心理咨询中心及时进行现场咨询,为学生疏导心理上的问题。辅导员结合心理咨询师的诊断、疏导,及时将信息录入系统,按照学期进行评定,从而准确把握住学生思想心理变化趋势。上述手段已经在我校学生管理中凸显成效,并将进一步推广应用。此外,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还需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彻底颠覆了以往高高在上的管理方法,这样能够倾听到大学生的心理呼声,最终为无死角管理提供更多客观的数据信息。
总之,面对我国高校扩招、大学生构成日益复杂,以及社会化对大学校园的影响这一新形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将更趋于复杂,难度不断加大。高校管理者应结合实际情况,及时改变现有管理思路和模式。辅导员应在逐步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情况下,走到学生中间倾听大学生的心声,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分析他们的发展现状,并将更好的管理方法植入大学生管理工作中。
[1]方滨兴.学生管理归位:构建辅导员队伍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5,(21).
[2]潘颖.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辅导员工作创新思路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4,(05).
[3]李旭.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3).
[4]毛晓华.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的思考[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5]才晓茹.高职院校引入“辅导员+成长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1).
侯芳宇(1987--)女,汉族,山西太原人,文学硕士,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思想政治辅导员,助教,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10.19312/j.cnki.61-1499/c.2016.1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