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峰(中共宝鸡市委党校 陕西宝鸡 721000)
浅析新常态下如何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任峰(中共宝鸡市委党校 陕西宝鸡 721000)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入一个全新阶段,是以201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为标志性事件的。随着利率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改革重点将存贷款领域向存款领域逐渐转化。在本文中通过对近些年来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历程的回顾总结、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可行性路径研究、进而为利率市场化的未来进行科学的展望。
利率;市场化改革;成果;不足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体制进行改革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整个金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逐步深入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是我国改善僵化的资源配置结构,优化国内金融融资大环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维持我国经济持续可较快速的发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强国梦的自身内在要求。因此,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是一个具有国家发展战略意义的问题,对我国发展具有全方位的影响和意义。
1.利率的概念和功效。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利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利率具有调节经济的功能,是经济发展的两大杠杆之一,随时可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利率的一般功能包括中介功能、调节功能、分配功能、动力功能与控制功能。利率的作用表现在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活动中,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利率的作用是相当广泛的。从宏观角度说,利率对货币的需求与供给,对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对物价水平的升降,对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对汇率和资本的国际流动,进而对经济成长和就业等,利率都是重要的经济杠杆。从微观的角度说,对个人收入在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分配,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和投资影响非常直接。
2.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就是将利率的最终决定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依据中共人民银行的基准利率和货币市场的利率,结合市场的供求等信号以及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自主的决定其利率水平(利率既是其利润率)。那么可以看到的是,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对我国的市场经济确实具有非常的意义。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利率一直受到严格的国家管控。我国是从1996年开始正式开始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除了保留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管理外,对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境内外币存贷款利率和人民币贷款利率等核心领域逐步放开管制,实行这些领域的市场化。2013年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2014年11月, 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至基准利率的1.2倍。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五次降准降息。
通过我国20年来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程,可以看到我国在逐步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的同时,一直在有意识的同步推进市场化利率体系和完善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体系。自1996年取消同业拆借利率上限管制开始,直到2015年央行五次降准降息,市场化利率体系培育在以下多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突破:一建立起来了一套规模庞大完整、结构逐步健全、竞争相对有序、效率逐步提升与优化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摸索并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型金融运行体制,促进金融资源市场化,市场化的已经相当成熟。二转变调控方式,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化,建立起以多种间接型金融调控工具为主体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三建立了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以及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组合而成的多样化金融组织体系。四建立了较为健全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 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的分设,使我国形成了与金融分业经营体制相适应的金融分业监管制度架构等。
1.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关键期,最后一步阻力仍大
目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只差最后一步。在经济突飞猛进的改革初期和中期,由于改革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红利,进行改革发的决心和动力都非常大,推动了改革的发展。时至当下,改革进入了关键的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出现了一些具有影响政府政策的人和群体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不愿意利率市场化继续进行下去,如此一来便会阻碍利率市场化的发展。
2.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还没有完全确立,与之相匹配的核心与外延业务活动还不够科学
按照利率改革的初衷与目标,在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金融机构将是金融市场活动的完全主体,应当逐步脱离于政府之间的业务关系,自主的进行市场活动,不再依赖政府。但是目前来看,依然存在着金融机构行政管理色彩浓厚,机构设置不合理; 信贷资产质量不高,违规经营时有发生;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业务制度不健全等不足之处。还有,当前我国的利率管制基本上还是国家控制型,各商业银行根据自己的利率定价机制来确定利率,然后报中央银行备案。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监督各商业银行的利率实施状况。这种利率管制和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利率传导机制,使得人民银行主观确定的利率水平难以真正体现市场均衡,从而降低了利率的宏观调控效能。因此,要进一步完善金融企业制度,理顺利率定价机制。
3.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其他金融改革会有影响
中国的改革问题从来不是单一的某方面改革的问题,中国的经济问题也从来不是单一的经济领域问题。利率市场化改革更不是单独的、孤立的银行与金融系统某些方面的改革。而是整个金融系统内部多方面资源重新整合以及与我国整体经济、行政等多方面改革互动的相互影响、促进、制约的复杂过程。因此,从金融领域内部来说,这些改革包括对金融机构的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货币市场利率形成机制的改革、金融业监管制度的改革、证券市场的改革以及人民币汇率的改革等等。这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他们之间就会相互交叉、制约、甚至摩擦,影响就会加剧,甚至出现负面的一些结果。
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仅剩存款利率放开这最后一步。从国外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来看,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核心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然而这一步牵扯广泛,实施起来是非常有挑战性,因此需要根据各项基础条件的成熟程度分阶段、有条理、合国情推进实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曾向社会公开了其为十八届三中全“383”改革方案总报告全文。报告中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骤如下:今后我国贷款利率下限完全放开;存款上浮比例提高到20%至30%,为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资金市场的价格波动提供启动条件;推动银行融资方和资产方与市场的融合,发展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市场,为商业银行转型提供市场条件,提高利率市场的传导效率;发展多层次的资金市场,尤其是完善国债一级和二级市场;构建基准利率体系,并培育价格型货币调控工具,控制货币调控风险等。
1.继续培育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
进一步优化SHIBOR报价生成机制,促进以SHIBOR为基准的产品创新,切实增强SHIBOR的基准性和公信力,继续完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
比如目前采用的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制度,将利率市场化向前推进了一步,但该基础利率仍有较多不合理限制因素。首先,利率作为衡量资金价格水平的标尺,从理论上来讲他的定价权(利率的高低)应当主要取决于市场的供需,而不是其他的非市场的因素(如谁来报价等)。但是在目前的实际当中,商业银行很难做到主要根据资产负债比例来决定自己的放贷规模,并且在贷款客户的选择上也存在很多倾向性因素,非市场的氛围仍然过于浓厚,贷款利率的真正市场化基础还没有完全形成。
其次,现行的基础利率是面向商业银行优质客户的利率,而优质客户的界定应当是由市场选择出来的,这样才符合利率改革的大的思路。如果在在这个问题上偏离了以市场效益为准绳的大的改革原则,就会造成基础利率的市场化大打折扣,最终流于形式。比如某次央行公布基础利率5.71%后,有些专家就提出了意见,认为根据当时的资金供求格局,这样的利率水平明显偏低,进而大大降低了基础利率的指导性和权威性。
最后,在利率的改革过程中,那些贷款余额较大、占比较高的大型银行对利率定价的形成将起到主导性作用。这有可能出现金融领域的新“垄断”问题。
2.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退出机制
利率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商业银行可能从改革中获得更大的利益,但同时要面临更大的风险,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另外,利率市场化也增加了银行业的道德风险。在利率市场化完全放开的未来,可以想象金融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金融企业自身风险加大,竞争更激烈,那么由此带来金融企业的破产倒闭将不可避免。那么此时受到伤害不仅仅是企业本身,更是广大的社会融资群体,一旦有风吹草动,储户挤兑金融机构的事情就很可能随时发生了。比如,在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每年约有200家银行倒闭破产,而在拉美等国家,中小银行几乎全军覆没。因此,发达国家都出台了明确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确保存款不会因为银行的倒闭而受损失,从而打消储户挤兑银行的动机,降低金融风险,稳定民生经济。从这个思路上展开来,存款保险给银行间的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提供了基础,是利率市场化的一个前提,这个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保障机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适时地推出与国外相类似的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退出机制即有助于保障储户的利益,也可以提高国家金融系统的稳定性。目前,笔者了解到央行除了一再表态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外,并未透露更多的具体细节。
尽管目前我们看到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差最后一步,仍然有很多未知因素,可能存在很多变数,情况也很复杂。但是结合十八届三中《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文中“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的论述可见,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金融机构也一定能够很好应对利率市场化的艰巨挑战。
[1]吴土金,周炳林,林松立,崔嵘.利率市场化的案例与影响[J].资本市场,2011(03).
[2]肖欣荣,伍永刚.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1(01).
[3]利明献.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盈利模式[J].中国金融,2011(20).
10.19312/j.cnki.61-1499/c.2016.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