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习语与英国文化的关系

2016-02-25 17:38张思雯
西部皮革 2016年2期

张思雯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浅谈英语习语与英国文化的关系

张思雯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摘要:英语一直是英语学习者,甚至是社会上每一个个体都十分重视的一门语言,它不仅仅是一门社会交流的官方语言,更是当今社会人人看重的一种能力,英语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人们偶尔还会受到英语的诸多影响,给生活带来不便。本文将从英语习语与英国文化的关系入手,分析习语的特点,进而通过分析习语与英国的自然环境、民族习惯之间的关系,揭示习语的文化内涵,浅谈英语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英语习语;习语的特点;习语的文化内涵;英国文化

何为英语习语: 习语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听、说、读、写的基础。准确掌握英语习语,有助于深刻理解英语中的文化内涵,使我们的英语地道和传神。习语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相对固定的表达,你无法根据字面意义推断其真实含义,所以是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作为文化的载体,习语又是一种语言的升华.习语一词的含义甚广,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英语习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习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习语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适宜于用来比喻事物,因而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习语有的意思明显,有的寓于含蓄,意在言外,可引起丰富的联想,习语既是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手段,同时其本身也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不少习语前后对称,音节优美,韵律协调,英语习语就起广义而言,包括俗语,谚语,俚语等。

1英语习语的来源

英语中有许多习语都来自神话、寓言、传说或某些文学名著。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有关知识,将大大有助于我们对英语词汇的理解和应用。现举几例,供大家略窥一斑。

1.1take French leave

这则习语来源于法国人的习俗。16、17世纪时,法国人出席宴会经常不向主人告辞就离开。这在说英语的国家显得不懂礼貌。于是take French leave便应运而生。有趣的是,法国人认为这是英国人对自己的嘲讽,于是在法语中出现了“像英国人那样离不辞而别”的习语,作为“回报”。现在的take French leave指不辞而别,擅自离开,含有贬义。

1.2to meet one’s Waterloo

19世纪初,威震一时的拿破仑称雄欧洲,但最后在比利时的Waterloo惨败。后人便将to meet one’s Waterloo喻为惨遭失败,它类似于汉语中的关云长败走麦城一样。

1.3get up on the wrong side the bed

古代西方人认为,人体内有善恶两种力量,善在左,恶在右。如果早晨起床是一不小心从左边下床,便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一整天都会心烦意乱。它也作get up of bed on the wrong side讲,意为“发脾气,心绪不宁’。

1.4the salt of the earth

盐在古代曾被视为珍品,普通人民是无法享受的。宴会上的最主要的贵宾必被邀请坐在离盐瓶最近的地方。现在人们仍称社会上的优秀骨干、精英分子为.the salt of the earth。

1.5pull one’s chestnut out of the fire

这则习语源于法国诗人拉封丹的寓言故事。猴子极力怂恿猫从火堆中取出果栗,然后与之分享,但每当猫取出一颗,猴子即剥开吃掉。结果猫徒劳无功一场,爪子也比灼伤。因此,pull one’s chestnut out of the fire的意思是被别人所骗而去做蠢事,替别人冒险,而别人坐享其成。

2习语翻译的方法

2.1直译法

在能确切地表达原意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 习语的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指在译文中保留英语习语的比喻、形象、民族和地方色彩的方法。对于那些有明显的西方特色、历史和地方色彩的文章尤应以直译为。用这种方法把西方语言移植到汉语中来, 可以丰富译文的语言。

2.2汉语同义习语的套用法

有的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相符合, 双方有相同的意义和修辞色彩, 遇到这种情况, 译时可直截了当地套用汉语同义习语。

2.3意译法

如果用直译法不可能保留英语习语的表达形式, 并且在汉语中也找不到合适的同义习语可套用, 就可用意译法结合上下文把英语习语的含义表达出来。译时要注意一方面应尽量保存习语所反映的民族特色, 另一方面又不要把汉语中鲜明的民族或地方特色强加到译文中去。

2.4解释法

近年来,解释性翻译法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接受, 实践证明, 解释性翻译法是一种有效的翻译方法。习语大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征, 尤其是典故性习语, 翻译时必须进行解释才能交待清楚原意。

2.5增补法

增补法, 是指当原文中词语的理性意义在译文中出现词汇空缺, 其联想意义也近乎空白时, 译者保留原文中词语的形象, 而将其深层意义以补充的形式进行增补性翻译的方法。英语习语常以缩略形式出现, 添加补充部分可以解释原文的比喻含义、文化特征或文化背景以及原文的省略部分。

2.6反译法

反译法是把英语肯定句或肯定词译成汉语的否定句或否定词; 或是把英语否定句或否定词译成汉语的肯定句或肯定词的翻译方法。英语谚语中有一种特殊的句型: It is + adj. + n. + that clause, 翻译这种句型时要采用反译法。此类谚语多是莎士比亚时代流传下来的, 它们和现代英语的用法不同, 翻译时一般是在主句加上“再”、“即使是”之类的词语以加强语气, 后面的从句原文是否定句应译成肯定句, 反之, 译为否定句。

总之, 习语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是语言中的特殊成份以及民族特色和各种修辞手段的综合表现, 因此习语的翻译非常重要。翻译英语习语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可采用, 但主要还是靠译者根据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原则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灵活处理。习语包括了比喻句,俚语,俗语,谚语等等,它集中体现了语言的民族风格和不同修辞手法的表达方式。习语往往是一个带有深刻含义的简明的短语或句子,在被人们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成为了一种习惯。习语是一种带有特色的特殊的语言形式,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英语。

3中西翻译对比

人们通常把狗当成是忠诚的象征,并且西方人们很喜欢养狗作为宠物.而在我国呢,我国人们似乎对于狗这种动物持有比较贬义的色彩, 人们通常对狗有种厌恶的心理.从古代来看,狗首先是人们的食物之一,再者中国古代养狗最大的目的是为了看家,保护财物。在我国这个对外开放的国家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商人,学生涌入,因此,了解一些关于西方文化的东西,势必对我们有好处,避免会在一些特定的情景之下被外国人误会,甚至贻笑大方……

如果遇见一个外国人亲切的将他的手放在你肩膀说:“You are a lucky dog”自然的,如果用中文的角度翻译来看我们都会以为外国人在骂我们,但是在西方,Lucky dog是幸运儿的意思。如果此时外国人面对的是一个学过英语,但是对于中西方狗的文化差异不了解的话,说不定很跟这个外国人大吵一架,而这个外国人想必也会一头雾水,甚至认为中国人素质真低,取消了在此投资,学习等目的…….对于已经学习了6年英语的我们,有的人甚至从小学,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如果学了这么长时间了,还因为英语这个东西闹出笑话,就有点儿对不起我们的英语老师了。

再者,狗这一名词在西方国家也不完全是褒义的,虽然意思与中国不尽相同,但有的词也间或含有贬义。this/that dirty dog(这/那个狗东西),并且在西方狗这一名词也有中性的含义,具体情况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时代不断变更,对我们要求也不断地提高 。我们要顺应社会发展提高自身素质。我国与外界的交流不断频繁。因而,更需要了解国与国之间所存在的文化差异。

由于各国的历史发展存在天壤之别,因而,文化也就形成不同的意义。因而,人们知识积累过程形成本国特有的价值、意义。为生活中事物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如颜色、动物等身边的事物含有不同的蕴意。从“狗”来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汉语与英语中的“狗”的含义不大一样。在西方,狗是忠诚的伴侣动物。但在我国,人们通常对狗有种厌恶的心理。中西方人对狗有持不同的态度,自然而然也在各自的语言中反映出来。

狗是人类的好朋友,也许正因为如此,英语中才会有许多表达法,明明是在形容人类或其活动,表用“DOG”来表达。中西方人给动物和颜色的文化附加意义一般是不一样的,如在中国有人听见YOU ARE A LUCKY DOG,必然生气,但是在英语中LUCKY DOG 是幸运儿,“风水轮流转”的英语表达是EVERY DOG HAS HIS DAY 在美国狗作为宠物对人们极其重要,被看作家庭中一部分。在英语中DOG是一个中性偏褒的词,DEVER DOG(聪明人)等都可以指人。中西方文化在其各自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带有本民族的精神。从天人合一与征服自然、家族本位与个人品位、忧患意识与宗法精神、持重贵和与分别对抗等四方面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和探讨对其差异优劣。旨在促进中西方文化积极因素的有机结合,建设面向未来,符合全人类发展前进方向的中国新文化。英语在当今有着举足重轻的地位。在国际交流中,英语是联系国与国之间的交流的重要语言。随着国家发展,为了扩大本国市场,与外国进行贸易,都需要通过英语进行交流。

21世纪人类的物质和精神观不断进化,视狗为宠物的人越来越多,中西方的狗差异的诠释丰富多彩,更充满差异,更具有多元化。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同时增强,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也日益重要。英语的传播与运用越来越广泛,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势在必行。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可以容纳文化的各个方面,也可以反映文化的任何内容,同时它也受到文化的制约。正如J uri Lotman 所说:“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根植于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中心的。”习语是语言的精髓,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比喻,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

如习语“有眼不识泰山”,大家知道泰山位于我国山东省,我国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用来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且有价值的事物。汉语习语中用了这一特定地域的事物,来比喻重要的人物。英谚也是如此,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因此要翻译好习语,就必须了解这些习语中用作比喻的内涵。风俗习惯也同样影响习语,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般西方人不太可能知道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美人,因此不可能理解这句习语中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喻义。在翻译中译为“情人眼里出美人”为宜。又如英语习语中的“Do as the Romans do. ”只有译为“入乡随俗”才能被译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英汉文化同样也受到明显的宗教影响,因为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文化中人们受佛教影响较深,许多习语中都含有佛教中特有的事物,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英语文化受天主教、基督教影响较深,有关的习语有:as poor as the church mouse. (像教堂里的老鼠一样穷)由此可见,翻译好英汉习语,不但要求译者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而且,还要熟悉和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异域的风俗习惯、民族色彩以及宗教信仰。

4总结

总之,习语不仅仅是语言的精髓,也是语言特色的集中反映。英语习语与英国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许多英语学习者由于背景知识的缺乏而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错误,因而不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而常被误解。因此如果英语学习者想要更好的学习英语,就需要学习一些英语习语来掌握英国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汪榕培,卢晓娟.英语词汇学与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王令申.英汉翻译技巧.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4]陈文伯.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5]於奇.世界习语文化研究.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

[6]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2-0276-02

作者简介:张思雯,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商务英语),研究方向:商务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