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李欣
(沈阳理工大学,辽宁 沈阳 110159)
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认识和思考
郭李欣
(沈阳理工大学,辽宁 沈阳 110159)
摘要:随着国际经贸和国际投资、融资的迅速发展,会计的国际化问题日益成为会计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会计国际化是必然趋势,它应包括会计准则规范的国际化、会计实务水平的国际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国际化三大方面,在会计国际化大趋势的进程中应该体现出中国国情,从而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国际化道路。
关键词:会计;国际化;中国特色
1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性
1.1会计国际化的含义。国际化是指由于国际交往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处理有关事务上,通过相互沟通、相互协调,从而达到采用国际规范和统一通行做法的行为。会计领域中的国际化行为,会计界常简称为会计国际化,它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
1.2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性
第一,会计国际化是我国市场国际化的必然要求。我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家庭中的一员,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市场国际化的结果要求会计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参予竞争提供真实、公允、可比,能满足国际决策需要的会计信息。因此要求我国会计惯例必须趋同国际会计惯例。
第二,会计国际化是跨国公司发展的必然要求。跨国公司通过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并享有其控制权和经营决策权而达到节约成本、降低税负和风险、优势互补、增加利润、保持市场份额等目标。跨国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要求跨国公司按国际惯例提供会计信息和处理利润分配等会计事务;这就需要消除各国之间会计的差异,按照国际上公认的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跨国公司的经济业务。
第三,会计国际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从事对外贸易,必然通过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来分析评价客户的资产实力、资信状况和风险状况。会计信息已成为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市场交易质量的高低,并影响全球范围资源的有效配置。
2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
2.1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我们在制定准则的过程中无须过多地强调中国特色。对于那些政治的、法律的不可控因素的要求,当然应该在会计准则中得到体现,但应尽量做到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除此之外,凡是与国际上相同或类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尽量采用国际会计惯例,对于会计术语和定义,也应尽量采用国际流行的表述方法,只要符合我国的语言习惯就行。
2.2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水平相对滞后。从会计实务的国际化程度来看,即使我国会计准则提高到国际化水平,也并不能说明我国的会计工作就达到了这个高度。只有理论与实际进行有机结合,会计实现了实务方面的国际化,才算真正的国际化。目前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已初具规模,正在逐步向国际化靠拢,但会计实务国际化的任务却还很艰巨。
2.3国内会计高层次人才缺乏。要使会计服务国际化必须使会计人才达到国际化水平,为其全球业务的开拓提供必要的水平支持。但是就目前来看,国内的会计水平无法为其提供全球性的服务,主要是人才缺乏,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缺乏,而低层次的人才相对过剩。正是由于人才的缺乏,才导致会计服务行业不能拓展会计服务领域,进行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经营也受到限制,这一方面的需求会随着中国入世的深度和广度而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趋势。
3正确对待我国的会计国际化的策略建议
3.1要正确认识中国会计的国际化是一个渐进过程中国会计的国际性的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在这一渐进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会计的中国特色为前提,掌握一定的原则:
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必须既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交往,又有利于维护我国自身的利益;必须与国际会计协调的总体进程基本一致、并且做到循序渐进。我国应当走出去听取他国在会计改革中的经验和教训,尽可能的少走弯路;协调不仅仅在于减少国与国之间的差异,更要在适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协调,综合我国的经济特点做出调整。
3.2坚持会计国际化在我国,是由中国市场经济的特色决定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的一种类型和模式,其最大特点在于以公有制来配置资源,同时十分强调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这些都是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为了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真正取得理想的效果,一方面要与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相适应,按照国际惯例提供的会计信息及处理方法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也要使会计信息符合我国具体经济管理的需求,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服务。
3.3通过争取国际会计界话语权,反被动为而主动。我们应当以积极的姿态、以各种形式、真正地作为成员、作为主人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从中学习其制定的背景、实质意义,同时针对情况提出我们的想法和意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更实际的可以我国会计准则与缩小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
3.4不断改进和提高会计教育水平加强国际性的双向会计交流 。教育是未来发展的奠基石,提及我国的会计教育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必然仍存在着差距,在此笔者提议在财经类高等学校中可以设置一系列介绍国外会计、国际会计的相关课程,如西方会计、经贸外语等,使每一个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都能熟练掌握国际会计知识,并能将其中与中国不同的处理方式区别开来,以便进行更深层次的协调。同时,有条件的一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政府会计主管机构可以建立专门的外国会计、国际会计的研究机构。这将有利于我国会计行业的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冯淑萍。关于我国当前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问题.会计研究,2003,(3):31-36.
[2]王梓楠.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思考.金融 财经,2009
[3]张文艳.浅谈我国加快实现会计国际化.经济论坛,2008.91-92.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2-0095-01
作者简介:郭李欣(1990-),女,汉族,山东省青岛市人,学生,会计硕士,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专硕,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