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2016-02-25/ 第06版面/关注中国
美国福布斯2月23日文章,原题:中国2.0:升级后的城市正如何推动中国未来“我们正在进入新的市中心”,4年前带我游览江苏泰州——一座迅速扩张的中国三线城市——的当地商人查尔斯·窦说。“新中心是什么意思?”我问。在我看来,“市中心”通常位置固定且不可改变。“过去,市中心位于坡子街附近,但万达广场开业后,这里逐渐成为市中心”,他不动声色地回答,好像在说一种日常现象。
万达广场2011年在泰州城区南部开业,之后周边街区的发展“车轮”全速运转。数十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高端餐饮企业陆续入驻。一两年内,当地居民逐渐从老城中心迁往这片时尚街区。
如今在中国,各地都在复制这种模式。近些年来,中国许多城市都在曾经的偏远区域修建全新“副城”、街区和城镇。上海有浦东新区、郑州有郑东新区、广州有珠江新城、天津有滨海新区、成都有天府新区、苏州有苏州工业园、昆明有呈贡新区、兰州有兰州新区……尽管大城市的传统城中心大都保持着某种中心地位,但新的“城中心”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在其周边涌现。这些新中心大多从零建起,在推土机来到前只散落着小村庄和大片农田。如今,中国的几乎每座大城市都至少拥有一个“升级”版,二者要么比邻而居,要么前者被后者四面合围。这些新区大多十分庞大,面积与老城区不相上下甚至超过前者。新区大多配备了21世纪的中国城市需要的所有设施,在各方面都无异于“城市2.0”版:能容纳大量私家车的宽阔马路、优质写字楼、四通八达的物流和交通网络……这些广阔的新区是一种尝试,旨在摆脱过去的城市痼疾。对已厌倦老城的拥堵、污染和不当设计的中上阶层来说,是可以逃往的乐土。这些获得巨额投资的新区,往往令相邻的传统市中心相形见绌。最时尚的零售店、寻求改善办公空间的众多企业、最好的学校和医疗机构,还有希望与新购物中心为邻的时尚居民都被吸引而至。在中国,这些新区至关重要,因为是商机涌现和巨额资金汇流之地。政府大都会帮助启动这种转变,为其引进新的大学、国企、银行并通过减税等优惠措施激励私企入驻。例如,成都天府新区如今正在生产全球1/5的台式电脑和2/3的iPad,天津滨海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已分别吸引到57家和91家《财富》全球500强企业。这些新区一旦开始运行,市场力量就将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些曾经死水一潭的地方,将讲述中国的未来。▲(作者韦德·谢帕德为《中国鬼城》一书作者,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