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智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笔者认为,推进依法治国,落实到县域层面,最根本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依法治县、依法治区。古人讲,郡县治,天下安,这是县(区)委书记的重大历史使命。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必须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去探索和实践县域治理问题。可以说,县域信访治理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背景分析
(一)从宏观层面看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一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演进的过程中,生产力得到极大调动,发展的不平衡衍生了诸多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二是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深层次结构性社会矛盾凸显。三是基层党委政府缺乏应对这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理论指导,许多矛盾和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导致信访高发。中央提出稳定是第一责任,发展是第一要务,笔者认为,如果把整体工作看作百、千、万这样的整数,信访稳定就是最前面的“1”,没有这个“1”,后面再多的“0”都将失去意义。只有做好信访工作,做其他工作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前提。信访工作十分重要,解决信访问题,我们责无旁贷,不能回避。
(二)从微观层面看
安阳县信访形势严峻。一是信访总量大。2014年1~4月份,到市以上信访总量占全市的30%,排第一位。二是赴京非正常上访在2014年3月份出现“井喷”,有的乡镇能发生十多人次非访。三是老案积案多,近600起。四是堵门堵路多,因为安阳县与安阳市市县同城,经常出现堵县委、县政府大门的同时也把市委、市政府的门堵住的情况。五是恶意上访多。一些信访老户每到敏感时期就赴京上访,多次重复登记。安阳县有一个信访老户,因他多次赴京上访,导致县委在稳控问题上先后处理了5名科级干部,最后没有人愿意分包这个信访老户。还有的信访老户,所反映的问题已经多次解决,得到的补偿已达到原诉求“标的”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但还在上访。信访问题已经成为安阳县发展稳定的严重制约,如果不大规模解决信访问题,其他工作将受到很大阻碍。
二、产生信访问题的原因
(一)国家政策调整
国家取消了劳动教养制度,国家信访局对6种情况不受理、不交办,在此情况下,党委、政府没有及时找到有效的应对方法和手段,导致非访“井喷”。
(二)地域问题
安阳县与安阳市市县同城,距北京不足500公里,乘坐高铁仅需2个多小时,一些群众能非常方便地越过省级市级直接到北京上访。
(三)民风问题
安阳县的老百姓历来权利意识较强,史志记载当地“善诉讼”,历史上曾发生过砸政府、砸法院现象。
(四)干部工作方法不对路
一些干部平时不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敏感时期靠“摆平”问题、“销号”应对检查考核,以致积累了大量积案和信访老户。
(五)干部作风问题
一些干部群众意识淡漠,不把群众诉求当回事,工作不负责任。安阳县涉法涉诉案件占全部案件的70%左右,在涉法涉诉案件中,40%以上是由乡村两级干部遇事推诿、处事不公、处理不及时不到位造成的,40%由职能部门包括执法部门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文明、不透明造成的。如农村宅基地纠纷问题,大多一开始只是一般纠纷,但由于乡村干部处理不力,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结果演变成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有的执法部门、县直部门衙门作风,不负责任,也使矛盾积压,形成信访。2015年以来,因信访责任问题我们处理了县法院一名副院长,免了一名国土局副局长,停职了一名镇长,2015年已处理15名科级干部。
(六)不依法治访
对无理闹访、以访施压、以访谋利、破坏社会秩序的上访人,处理失之于软、失之于宽,不能严格依法处理,形成极坏的社会导向。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确保一方平安,只有依法治访。
三、依法治访的主要做法
(一)明确目标
县委提出三个阶段性目标:一是从2014年4月份起,用三个月时间,把“库存”积案化解掉。二是用半年时间,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和初信初访办理机制,将信访量从全市第一降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下,退出前三名。三是用一年时间,彻底扭转信访工作被动局面,摘掉信访大县帽子。
(二)明确要求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对接访、处访、结访提出了三条要求,即“三真三依三公”。一是真心真意真情接访。来访群众诉求合理的要耐心听、耐心记,对主要问题不合理或没有政策依据的也要心平气和、和颜悦色,尽量找出其合理部分,给予认真答复。二是依法依规依纪处访。处理信访,不是他闹得凶就解决,不是他到北京就解决,而是有理才解决。对缠访闹访,坚决依法依规依纪处理,绝不姑息迁就。三是公开公平公正结访。对已按程序办结、信访人仍不满意的案件,召开社会各界代表参与的听证会,接受监督,确保办理结果经得起评判。
(三)谋划治访方略
治访工作归纳起来就是三句话,严密稳控治标,依法处理治恶,解决问题治根。一是严密穩控治标,使信访人不能越级上访。对排查出的每一起信访案件,全部实行一名包案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套化解方案、一份会议纪要、一套稳控措施“五个一”工作法,进一步了解情况,做好当事人思想疏导,把当事人留在当地解决问题。二是依法处理治恶,使信访人不敢缠访、闹访、非访。在这个问题上,过去一直有争议,导致公检法部门一直硬不起手腕,安阳县十几年来没有因违法上访抓过人。现在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依法处理!那些缠访、闹访的,以访施压、以访威胁政府、以访谋利的,不代表人民群众,是极少数。有的原来“标的”几万,已经解决到几十万,还继续向政府施压,甚至还串访、撺掇别人上访。还有的为了泄私愤、图报复,借助换届、全国“两会”等各种时机,以访公报私仇。虽然这些人在整个上访人中比例很小,但他们是害群之马,必须严肃依法处理治恶。我们依法处理了15个长期缠访、闹访违法信访人,虽然只占全县100万人的百万分之几,但社会风气转变过来了。在群众中宣传一定要合法上访,堵党委、政府门就是违法,就是扰乱社会秩序,就要依法处理。治理一个月以后,正常上访者都到信访局,没有人再堵政府门了。笔者曾经向公检法表态,要大胆执法,因依法处理信访问题出了问题,县委承担责任。这里面就体现了党委、政法委在依法治国、依法治县中的领导作用。从2014年6月份到年底,没有一起赴京非访。三是解决问题治根,使信访人不想越级上访。要真正使信访人息诉罢访,根本的还是要给老百姓解决问题。老百姓上访的90%都是有理的。为什么我们干部对这个问题都抵触很大,就是因为极个别害群之马,他代表不了人民群众,但是又没有依法处理他,伤害了广大干部的感情和工作的积极性。
(四)打好“三大战役”
第一个战役叫“歼灭战”,解决积案问题。2014年4~5月,我们用两个月的时间,化解了430起积案。第二个战役叫“攻坚战”,解决“骨头案”。2014年6月份,啃下了153起硬骨头案。有一起20多年前的命案,一家3口人被杀,一直没有破案,家属不断上访,生活比较困难。对此,我们一方面进行思想疏导,另一方面给予生活救助,现在不再上访了。还有一起交通事故引发的上访,因肇事方没有赔偿能力,我们通过政府救助使其停访息访。第三个战役叫“持久战”,解决初信初访问题。老百姓第一次上访的时候,对党和政府抱着无限的信任,他们认为政府能为他们做主,如果能解决问题,他们也不会去北京上访。这是一个导向问题。老百姓是谁解决问题他往谁那儿去,如果只有闹到北京才能解决问题,他就只有去北京。针对初信初访,2014年7月份,我们拿出28条意见,出台了一个暂行办法,在国家有关部门出台加强初信初访办理管理制度之前已开始运行。县委明确提出,持久战要持续下去,哪个乡镇、委局解决不好初信初访,就给你挂流动性的黑旗。以一个月为限,登记在案,建立台账,这就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导向促民生,因为老百姓反映的这些问题是真正的民生问题。积案化解了,初信初访解决了,社会也就和谐了。
(五)强化三项措施
一是一日一通报,二是一周一点评,三是一月一评比。从2014年4月起,日通报、周点评坚持了3个月,每周一上午开点评会,县委书记主持,县四大班子成员、乡镇和部门主要领导同志参加,雷打不动,把劲鼓了起来。月评比一直坚持到年底,哪个单位落后就给哪个单位挂黑旗。
(六)兜住三个底线
县委明确提出,严格执行各项措施,依法依责做好稳控,确保不发生赴京非访和集体访、不发生群体性事件、不发生恶性事件。这三条底线,做不到要严肃追责。
我们将做法总结为“六个三”信访工作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明显效果:一是信访量降下来了,2014年10月信访量全市最新排名倒数第二;二是全县社会大局稳定,特别是2014年6月份一直到年底,没有发生赴京非访和集体访,没有发生群体性事件,没有发生恶性事件;三是全县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部全心全意谋发展,群众一心一意奔小康,县委的向心力、凝聚力、号召力增强了。
四、思考
(一)群众路线是基础
坚持真心真意接訪、依法依规依纪处访、公开公平公正结访,与群众沟通面对面,与群众商议心贴心,与群众交流手拉手,干部主动走近群众,增进了了解与信任,使许多矛盾纠纷问题得到解决,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二)领导重视是关键
县委确立了三个理念,把对信访稳定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是信访稳定关系国家安全的理念。国家安全包括外安和内安,内安关键是信访稳定,要提高到这个高度来认识。二是信访稳定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头等大事的理念。没有信访稳定的扎实成效,其他一切工作都将无从谈起。三是抓信访稳定就是抓民生、抓发展、抓干部队伍建设的理念。老百姓找到你反映问题,你去解决,这不就是抓民生吗?要想发展,离不开信访稳定这个前提,否则,就没有心思来谋发展、干事业。干部队伍建设,信访稳定工作就是锻炼干部队伍的载体和平台。2014年4月份以来,作为县委书记,我亲自抓安排、抓落实、抓问责,县四大班子成员认真落实“五个一”工作法,促使大量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有效化解。
(三)依法治访是核心
县域信访治理的核心是依法治访,要双向依法,就是不单单要求我们的政府依法行政、干部依法工作,群众也要依法信访,谁违法也不行。为此,县委提出了“六个三”工作法,强化依法治访。有了法治这个理念,才能扭转社会风气。
(四)树立导向是前提
工作中,县委着力树立了五个导向,引领信访秩序走上正常轨道。一是主动办理导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要等着老百姓去反映;二是不越级访也能解决问题的导向,这就要求从乡镇、村开始,各级都要解决问题,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了,就肯定不会去北京了,谁能解决问题老百姓就找谁,这是肯定的,所以我们要把信访工作重心向下移,群众反映的问题有人管,有人解决,不用越级访也能解决问题;三是不闹更有利于解决问题,凡是闹访的,一律先等等,等冷静下来,违法的先纠正违法行为;四是无理上访没用,违法上访必究,决不手软;五是解决好信访问题就是干部的政绩,就是好干部,这是要给干部树立的导向。
(五)解决问题是根本
坚持一手抓解决问题,一手抓依法治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形成了信访工作的新机制。谋划了三大战役,促进了大批信访积案化解,初步扭转了信访工作被动局面。
五、对依法治访的建议
(一)通过立法的方法来治理信访突出问题
建议制定首都法,规定在天安门、中南海、使馆区等地方,不允许游行、示威、上访,上访去接访的地方。支持省会通过立法,把非访问题治理好。现在信访工作代价太大,用立法的办法治理信访突出问题,可以节约社会治理成本。
(二)改革信访工作体制,解决人治和法治的问题
信访局第一个导向就是人治。现在解决信访问题有两个渠道:一是各个职能部门这条渠道,县级解决不了就往市级反映,市级解决不了向北京反映,这是一条路线。二是走司法部门这个渠道。现在的情况是,用信访局一个单位弱化了政府各级部门的职能,弱化了执法部门的地位,等于说挑战了法律的权威。所以,现有信访体制应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不断研判。只有从体制上解决这个信访问题,才能不断解决法治和人治的问题。诉求人属于法的问题就找公检法,其他找职能部门逐级反映。但是,信访局是批发站,它不是解决问题的主体部门,也解决不了问题,一个问题批来批去到最后还是不解决,老百姓怨声载道。所以对信访问题,一要用法治的、立法的办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二要用改革体制的办法解决法治和人治问题,强化各级政府的职能,树立法律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