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安
中图分类号:S834.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6)02-0056-01
1 分群饲养
刚出壳的雏鸭因受种蛋品质和孵化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有大小、强弱之分。为提高育雏率,应根据出壳早迟、体重大小和体质强弱,分群饲养。有条件时,最好公、母雏鸭也分开饲养,弱雏鸭放在靠近热源或温度较高的区域饲养,可促使“大肚脐”雏鸭吸收腹内卵黄,提高成活率。头几天必须实行小群管理,如果采用整个育雏舍内温度都比较均匀的加热方式饲养,用隔板或金属网围成每群约300只;如果用保温伞供热,保温伞下温度较高,离保温伞越远温度越低,这种情况,也用隔板或金属网把保温伞周围围起实行小群饲养,每群100只左右,以后再根据雏鸭大小强弱每隔1周调整1次。
2 合理饮水
第一次给雏鸭饮水称“开水”。种蛋经过存放,又通过长时间孵化,蛋内水分丧失较多。因此,雏鸭进入育雏舍后就应供给充足、清洁的饮用水。开始1周饮用水可稍靠近饲料槽(盘),便于随时饮水或洗口腔。随着雏鸭长大,把饮水器和料槽的距离拉开,可减少饲料消费。
3 适时开食
第一次给雏鸭喂料称“开食”。开食常在“开水”后15min左右进行,即“开水”以后让其梳理一下羽毛,身上干一点后再“开食”。有的紧接“开水”之后就喂料,一般在出壳毛干后18~24h,主要看气温高低、出壳迟早和雏鸭的精神状态而定。开食一般宜采用直径为2~3mm的颗粒料,1周内最好喂碎粒料,无碎粒料可把颗粒料弄小些来喂。无颗粒料也可喂粉料,粉料应用水拌成半干半湿来喂。第一天把饲料撒在报纸或塑料布上,量宜少,撒布均匀,以便雏鸭学会吃食。第二天后改为饲槽(盘)喂料。
4 洗浴与运动
鸭喜水,无论采取哪种育雏方式,都应让雏鸭从小就进行下水训练。一般5日龄后就可训练雏鸭下水,每天中午把雏鸭赶入盛有3~5cm深水的大盆内,嬉戏5~8min,然后赶到无风的太阳下或干草上,使羽毛迅速干燥,每天1次,夏季可每天2次,1周以后逐渐增加水的深度和延长戏水时间。白天每隔20min,将躺睡的仔鸭沿着育雏室四周徐徐哄赶,可避免久卧的雏鸭胸部和腿部发生病变;另一种运动形式是在运动场或户外运动,当室内外温差不超过3~5℃时,1周龄的鸭子每天中午可赶到室外活动15~20min。随着鸭龄增长,每次活动时间可逐渐延长。
5 其他管理
1周龄以后可用水槽供给饮水,每100只雏鸭需1m长。水槽的高度应随鸭子大小来调节,水槽上沿应略高于或与鸭背同高,以免雏鸭吃水困难或爬入水槽内打湿绒毛。水槽每天清洗1次,3~5d消毒1次。做好防疫工作,定期接种疫苗。对于太弱的雏鸭应单独词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