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理念与启示

2016-02-24 16:16苑永丹
西部皮革 2016年14期

苑永丹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2)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理念与启示

苑永丹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2)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取得较大的成效。其中以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实验”影响颇大,他提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培养一个人,创新型的优秀人才,培养科学家,也要培养实用型的技术能手,最关键的是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让孩子们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个向上的梦想,有一种学习能力。新教育实验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新教育理念的具体阐释,从新教育实验中学习创新之处和新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新教育实验;新教育理念;创新和意义

2002年9月新教育首个实验基地在江苏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开始,“教育在线”网站论坛的开展,更加推动了新教育实验的发展,至今参与实验的学校已达200多所,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新教育实验“新”在何处,为什么能取得那么大的发展和成功?当前很多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素质教育一直不能推行,我们的孩子在考试的压力之下渐渐失去神采的眼睛。从新教育实验出发,或许我们能找到改变一些不良教育现状的“良药”。让我们一起来详细的解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的理念;新教育实验如何开展以及给我们的基础教育带来怎样的启示。

1新教育简介

新教育实验始于2000年朱永新教授出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书中提出了“理想教育”的基本思想,朱永新对现行教育的批判、反思及对行动的渴望引发了民间教育思想者的热情响应,通过网络,通过对话与碰撞,一种新教育思想逐渐成形。2002年6月,“新教育实验”的专门网站“教育在线”开通;2002年8月,实验于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启动,提出了核心理念、基本观点、基本原则,并规划设计了“六大行动”实验项目。

1.1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新教育实验的目标是为了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生活。

新教育对话录

教育的原点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小学阶段,学生有较大的课业负担,难度相对较高,上课时数较多,学生学习方式也较为模式化。据调查显示,有近一半学生每天在教室上课的节数超过6节,56%的学生周末参加各种课外补习,城市中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比例更是超过70%。这些致使部分学生学习状态出现问题:“一是睡眠时间不足,缺乏运动,有62%的小学一年级学生能保证10小时睡眠,但随着年级的增长,这一比例快速下降;二是基本学习习惯难以坚持,良好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效率不高;三是缺乏长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学习十分被动,缺乏活力;四是学习成绩不均衡,学习满意度有待提高”。

新教育提出教育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这里一切的人既包括老师也包括学生,因为没有老师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教育是为了追求一种幸福而完整的生活。顾名思义,教育就是一种生活,一种幸福而完整的生活。那么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在读书中是不是真正得到了幸福。幸福而完整的生活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注重感官体验,完整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理性的思维。一种知性而丰富的生活。如果我们都能从这个理念出发,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不会在繁重,单调的课业之下失去明亮好奇的眼眸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1]

1.2教师在教育中应该与学生共成长,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也应该为了教师成长,为了所有人的成长”。[2]

古时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的地位自古以来都是受人尊敬和仰视的,只有老师提高了专业素养,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

新教育采用师生共读,师生共写随笔的方法。新教育开展了教育在线,教师们可以在线交流和学习,不断的进步和提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在教育中成长能使学生受益颇多。比如当下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问题,有些专业采用降低学习难度的方法进行“减负”。其实,学生真正的负担不在于教材的难度,而在于教材被分割,缺乏丰富性,缺乏关联性,缺乏生活经验作为背景。如果智慧的老师,肯思考的老师能够丰富教材,使教材具有关联性,能够以生活经验作为背景,我想那么我们的孩子学习起来会多了些轻松,多了些欢乐。[3]

现在孩子课业负担重,具体表现就是老师给留了一堆堆的作业。学生们整天忙于本命的写作业,而没有了思考和阅读的时间,又怎么很好的成长呢?缺乏经验和不思考的老师,会布置大量的作业。而真正有专业素养和智慧的老师,只会布置适量的有效的作业,这些作业能够基于学生不懂得基本问题;这些作业要有典型性和启发性,难度要适中;作业必须及时反馈,能够让学生了解自身的缺陷和待改进的地方。[4]

1.3新教育实验书香校园

营造书香校园,不仅使学校充满了书香味,还给学生们带来一个新奇和丰富有趣的世界,更让学生多了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户。阅读改变人生,阅读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很大的作用。

晨诵-午读-暮省的读书方式,师生共读,师生共写随笔,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师生共写随笔”就是倡导师生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学习生活,在写随笔(日记)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促进超越自我。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教师在阅读中亲近大师,拥有思想,直抵精神;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教师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融入社会,而不是逃避现实,逃避责任。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有崇高的精神和正义感以及使命感。电视和电脑的普及,给我们带来大量信息和便利的同时,也会给我们的孩子带来很多不宜于孩子成长的信息。有的小学五年级孩子坐在电脑玩游戏,一坐就是十来个小时,这样,其实是非常不宜于孩子的身体发展以及精神成长。阅读,可以让我们的孩子的童年增添更多的色彩。新教育的毛虫与蝴蝶项目,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阅读儿童文学的意义。[5]

1.4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森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相信学生和老师的潜力,会使我们的教育充满了奇迹与惊喜。人的潜力是无穷大的,只要你相信学生的潜力,因材施教,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教师相信自己的潜力,不断的努力和成长,就可以创造出很多很多的不可能,创造出很多的精神财富。记得春节晚会看《千手观音》这个节目,深深的被震撼了。如果不是主持人的解说和台下的了解,很难从台上看出演员们与正常人有什么不同。锲而不舍的努力追求,相信学生的潜力,相信老师的潜力,我相信教育终会谱出动人心弦的篇章。

2新教育:孩子快乐生活的实验田

目前全国开展新教育实验的学校有217所,涉及21个省市,主要推行于农村学校,新教育的基本理念为追寻理想,超越自我。精髓是让老师和孩子们在心中播种理想,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去追寻心中的梦,让他们有信心。它的基本特征是明显的,是注重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状态、注重行动的理念,非常强调“做起来”,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遵循教育的规律,不是无休止的补课和请家教就能解决根本的问题,最主要的是给孩子一个空间,让孩子可以针对性地根据自己学习上的问题支配好自己的时间,快乐自由的成长。

3临淄区的新教育实验

临淄区作为全国23个新教育实验区之一,一直是新教育实验的骨干力量。临淄区的新教育实验成效显著,可供全国其他实验区作为借鉴。2003年,新教育刚刚兴起的时候,临淄区的常丽华和于春祥老师成了“教育在线”的铁杆网友;同样在这一年,临淄区的实验小学、齐陵街道中心校率先走进新教育实验,拉开了新教育实验的序幕。

新教育主张“六大行动”——构建理想课堂、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卓越口才训练、创建数码社区。临淄区金茵小学的和悦教育,从班级校园的墙壁文化到校园的一草一木,无不彰显着新教育的特色;从每个学生一个放个人用品的橱柜到每名学生一个成长档案袋,都反映了学校管理的规范;从书香校园到完美教室,从理想课堂到德育课程建设都反映出师生一起书写生命传奇的历程。临淄区实验小学虽然只是用课件展示的一系列活动,但通过活动能看出他们践行新教育的历程。

临淄区的常丽华老师深深打动了我。常丽华,新教育实验晨诵项目“在农历的天空下”课程主创人,山东淄博临淄金茵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2008年《中国教育报》“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齐鲁名师、山东省优秀班主任……常丽华老师,很好的践行了新教育,相信学生和老师的潜力这一基本观点,创造了教育的奇迹。

令人感受最深的是常丽华老师的晨诵和绘本阅读课。在通俗有趣的《我和小鸟和铃铛》的诗歌诵读中,二(6)班的孩子们感受着“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好!”的独特生命理念。在《巴特恩的裁缝梦》的绘本之旅中,憧憬着自己美好而奇妙的愿望。特别打动人的是:常老师关于《重构教师生活》的专题讲座。绘声绘色的讲解,使听者在不知不觉中,随着常老师的娓娓讲述,跨越时空的限制,经历了“小蚂蚁班”的命名、成长、卓越的三年历程。

4新教育创新之处,意义

“新教育实验”体现了一种“乌托邦”思想。中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理想主义的色彩还是较少,缺乏应有的对现实目标的批判和超越;中国教育片面追求与现实的适应和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引领时代、提升社会的功能。必要的乌托邦”对人的纯功利冲动起到平衡和矫正作用。[6]

新教育发展迅速而受到全国的关注,是因为它是一面旗帜,它用理想的方式向当下的中国教育说“不”,新教育实验是一种追求,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营造中国教育的桃花源,新教育是一种自觉,它用行动告诉人们,中国教育到了返璞归真的时候了。

只要对一线老师有所促动,让大家学会了反思和警醒,在心中埋下了理想的种子,那么新教育实验就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每个老师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写日记,学会了读书,学会了求真,这是新教育的进步之处。只有老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教出好的学生。新教育实验是在民间推广的自发运动,让老师搞好自己家里的试验田,对民间教师有一种推动作用。新教育实验重在行动。

新教育让老师有了激情,有了理想。有很多的一线教师为了理想而奔波,为了理想而努力。他们为了孩子,为了国家的明天,在奔波的旅途上相遇,相互激励,相互学习。智慧的火花往往闪现在观点的碰撞之中,新教育实验是扎根于大地之上、集体之中的一项行动。

新教育是以生命课程为基础,以公民课程(善)、艺术课程(美)、智识课程(真)作为主干,并以“特色课程”(个性)作为必要补充晨诵、读写绘、在农历的天空下、开学一周等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带领学生经历体验、合作探究,建立知识与世界、与自我的内在联系,将所有与伟大知识的遭遇转化为智慧,从而使师生生命更加丰盈。

参考文献:

[1]朱永新.回到教育的原点[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3、20.

[2]万继峰.论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J]科技信息,教育基础.

[3]朱永新.回到教育的原点[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89.

[4]朱永新.回到教育的原点[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92.

[5]朱永新.新教育对话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91.

[6]赵洪涛.乌托邦精神:中国基础教育变革的内在精神新[J].基础教育(月刊),2006(5).

作者简介:苑永丹,女,江西师范大学14级教育学硕士。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4-01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