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放牧与禁牧管理条件下草原群落结构特征变化状况

2016-02-24 11:58乌兰其其格
现代农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荒漠草场群落

乌兰其其格

达茂旗农牧业局草原工作站

浅议放牧与禁牧管理条件下草原群落结构特征变化状况

乌兰其其格

达茂旗农牧业局草原工作站

在对达茂旗草原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草场植被的高度、盖度、多度和草的总产量的变化对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禁牧管理区内群落的种类组成较复杂、种类较多,优势种优势比较明显;在放牧管理区内的地方,群落的种类组成较简单、种类较少,优势种的优势下降。

特征变化 放牧与禁牧管理 荒漠草原

草原生态系统是人类活动影响最剧烈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与维持机理的研究中,草地生态系统是最受瞩目的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在牧压梯度上,不同的植物表现出不同的生态适应对策,例如针茅种群株丛破碎化、小型化,这是针茅在自然环境下的一种适应状态。通过对达茂旗草原比较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的调查,在一定程度上植被的数量特征变化也能反映出一定的地带性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草原生产力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逐渐下降,草地群落的稳定性随着放牧强度增加逐渐降低。通过对草原植被的数量特征统计分析,总结出草原的群落结构特征,研究放牧对草原特征的影响,并由此希望激发人们对草原重要性的理解,唤醒人们的草原保护意识,保持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一、调查区域自然概况

1.自然环境概况

(1)地理位置。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以下简称达茂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包头市北疆,北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部与乌盟四子王旗相邻,南部与包头市固阳县相连,西部与巴盟的乌拉特中旗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6'~110°25ˊ,北纬41°21'~42°40ˊ之间,是内蒙古自治区19个边境旗(市)和23个牧业旗之一。达茂旗地处内蒙古高原,地形南高北低,由西向南向东北倾斜,丘陵、低山间盆地交错分布,南部属丘陵区,中西部有低山,北部属高平原及台地,间有开阔原野。旗域东西长150公里,南北宽160公里,总土地面积为18177平方公里,低山丘陵面积10257.3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52.2%,波状高平原面积80565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41%,丘间盆地河谷面积1336.2平方公里,占全旗面积的6.8%,拥有国境线88.6公里,平均海拔1376米,境内最低点为腾格淖尔1058米,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达茂旗有着广袤无垠的草场,草场总面积163.04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92.1%,可利用草场面积在95%以上,年蓄草量50亿千克,可载畜(大小牲畜)250万只(头);旗域耕地7.77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3.95%,林地1.52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0.77%;水域面积1.29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0.66%,是一片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文化厚重的神奇热土。

(2)地形地貌。达茂旗地处内蒙古高原,地形南高北低,由西向南向东北倾斜,丘陵、低山间盆地交错分布,南部属丘陵区,中西部有低山,北部属高平原及台地,间有开阔原野。旗域东西长150公里,南北宽160公里,总土地面积为18177平方公里,低山丘陵面积10257.3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52.2%,波状高平原面积80565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41%,丘间盆地河谷面积1336.2平方公里,占全旗面积的6.8%,拥有国境线88.6公里,平均海拔1376米,境内最低点为腾格淖尔1058米。主要山脉有文公山、白云鄂博、哈拉敖包、巴士哈拉敖包、巴特尔敖包等。

(3)气候特点。达茂旗地处中温带,又深居内陆腹地大陆度71%~73%,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的主要特征是风多雨少,蒸发量大,日温差大,无霜期短,平均为105天,冬春冷空气活动频繁,初霜早,终霜迟。

历年平均气温为3~4℃,年极端最高气温38.6℃,年极端最低气温-41.1℃。达茂旗降水主要靠太平洋暖湿气流由夏季季风的输送,所以历年降雨季节短暂,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土壤缺水,空气干燥。达茂旗风力强,大风日数多,持续时间长,春季大风最多,冬季最少,有时出现沙尘暴、扬沙。

(4)水资源特征。达茂旗水资源主要由地表水、地下水和过境河流组成,共有腾格淖尔、乌兰淖尔、赛打不苏、哈拉淖尔、呼和淖尔和图古木淖尔6个大小水系。主要河流有艾不盖河、开令河、塔布河、杳干布拉河、乌兰苏木河、阿其因高勒、陶来图河、乌兰依力更河、扎达盖河9条,流域面积10669.8平方公里,均属内陆水系,除最大的艾不盖河常年有小量基流,塔布河为间歇性河外,其余都是季节性河。地下水总体循环处于阴山北麓的内陆径流系统中,南部低山丘陵区为地下水补给区,宽谷、盆地为径流实集区,北部腾格淖尔地区为地下排泄区,总的状况是南部较北部丰实。

(5)土壤及植被类型。达茂旗的天然草地植被类型主要有四类:一类是以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典型草原;二类是以稀疏的多年生强旱生草本植物为主,并混有大量旱生小半灌溉木的荒漠草原;三类是由强旱生灌木、半灌溉木及丛生禾草组成,并由典型草原向荒漠过渡的草原化荒漠;四类是在以上三类草地内镶嵌分布的非地带性草甸草原。达茂旗草地植被特征是:植物群落组成结构简单,草层矮小、稀疏,多为单层结构,群落的数量特征普遍偏低。达茂旗的典型草原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面积5473.17平方公里,土壤为栗钙土,草地植被的植物组成相对较低,平均每平方米内有植物约10种,主要以旱生植物为主,建群种为短花针茅、克氏针茅、小针茅、冷蒿、多根葱、蒙古葱等。荒漠化草原,主要为剥蚀残丘和高平原低地草原化荒漠,面积1949.92平方公里,土壤为棕钙土(淡钙土),地表沙化、砾化明显,植被组成较简单,平均每平方米内有8种植物,草群盖度15%~3%,平均高度3厘米。

旗内天然林地非常稀少,乔木林分散于沿河滩地和丘间盆地、谷地;灌木林地分布范围较广,但多为强旱生、旱生灌木和半灌木,植株低矮、稀疏,主要是由近年实施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种植。人工植被,以季节性农业植被为主。经过多年植树造林,人工林地有较大发展,目前达茂旗森林覆盖度为7.16%。

(6)矿产资源。达茂旗地质结构复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种类多,分布广,储量大,经勘查有金、银、铜、铁、稀土、宝石、石英、石墨、煤等32种金属和非金属。

2.社会经济概况

(1)行政区划。达茂旗下辖7个镇,3个苏木、2个乡,分别为百灵庙镇、石宝镇、乌克忽洞镇、希拉穆仁镇、明安镇、巴音花镇、满都拉镇,达尔汗苏木、巴音敖包苏木、查干哈达苏木、西河乡、小文公乡,下设8个社区居委会、39个嘎查委员会、38个行政村委会,有353个自然村。

(2)人口。全旗总人口11562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547人,城镇人口32759人;辖区内有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俄罗斯、白、黎、锡伯、维吾尔、壮、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

(3)经济发展与结构。达茂旗实施“提升工业,带动城乡一体;搞活旅游,做大口岸经济;构建‘两型’,实现富民强旗”发展战略。

二、调查工作开展情况

1.调查点位布设

本次调查选址大部分地域位于达茂旗百灵庙镇都荣敖包苏木境内,为一南北向狭长条形状,从南向北为阴山山脉大青山山段山体北部,渐淹没于蒙古高原,地带性土壤由粟钙土向棕钙土过渡,地貌类型为干燥剥蚀高原。植被类型由典型草原植被型及耕种农作物型向荒漠草原植被型过渡。由东向西为典型草原粟钙土向荒漠草原棕钙土过渡,且调查区属于荒漠草原棕钙土地带。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运用群落学常规监测方法——样线、样方法,在设定的代表类型区内随机布设三到五个平行样点,选择固定的生长期进行连续监测。通过群落内每个种的优势度变化,来判断群落是否发生退化。以种群的重要值或每条样线上每个种群的表现值来表示其在群落内的优势度。

通过调查样地植物种的表现值变化,即群落结构的变化来判断群落的质量变化,进一步分析禁牧与放牧管理情况下群落结构的变化。

3.调查区现状分析

荒漠草原植被,主要由四种矮小型针茅属植物建群的地带性群落组成。调查区主要群落类型有:短花针茅+糙隐子草+旱生杂类草群落,戈壁针茅+冷蒿+旱生杂类草群落,小针茅+多根葱+杂类草群落,克氏针茅+隐子草+旱生杂类草群落,红砂+戈壁针茅+旱生杂类草群落,狭叶锦鸡儿+戈壁针茅+杂类草群落等,在达茂旗境内的短花针茅群落,不仅分布在百灵庙以南的山麓石质丘陵隆起带地区,还在百灵庙后山以北的高平原上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且与南部带状分布的短花针茅群落平行排列,北侧的带宽约20公里左右,不及南侧的宽度而已,就这两条“带”的长度而言,北侧的短花针茅群落向东止于四子王旗西端,较南侧为短,因为北侧的气候更加寒冷、干旱。由此可知,短花针茅群落所具有暖温性和明显的气候过渡性。在沙质棕钙土或地表覆沙地段上,发育着以沙生针茅为建群种的荒漠草原群落,常具有锦鸡儿灌丛层片,在碱化沙质土壤上,可见多根葱群落,但一般不成大面积分布;充分体现了荒漠景观的外貌。

在湖盆盐湿低地和干河谷等隐域性生境上,由于盐渍化程度与地表状况的差异,分别发育着两类不同的非地带性及越带分布的植物群落,一类是盐化草甸。在低洼轻盐渍化的草甸化棕钙土上,由高大丛生的芨芨草形成的盐化草甸群落,因其明显的高度和郁闭度,使之在低矮、稀疏的荒漠草原亚带中,增添了一种特有的景观。其他还有赖草、鸢尾和苔草等分别组成草甸群落,另一类是超旱生小灌木和半灌木,有红砂、珍珠柴、白刺和盐爪爪等,在砾质盐化棕钙土上形成红砂+珍珠柴群落,在沙质棕钙土上为藏锦鸡儿群落,在湖盆外缘覆沙地上为白刺群落。低洼盐土生长着盐爪爪群落,它们都是越带的荒漠植物群落,具有荒漠景观的外貌,同时也充分反映了荒漠草原在地域的过渡性。

4.草场人为利用状况

达茂旗土地面积大,土壤类型多,南北差异明显,无论北部和南部都有适宜种植业的地带,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在天然草场资源和种植业饲草料资源方面也都十分丰富,具有草场面积辽阔,牧草种类多,质量好等优良特点。但由于长期以来开发利用失当,采取粗放经营的方式,超载过牧,掠夺式经营、造成草原严重退化、沙化,草场载畜能力下降,草原生态环境恶化,草地退化、沙化程度日趋严重。达茂旗林地面积又非常小,覆盖率较低,林业生产主要是防护林、用材林很少,经济产值较低,严重的制约了达茂旗构建北方绿色生态屏障的步伐。

2008年达茂旗贯彻市委、市政府“收缩、转移、集中”战略,认真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等生态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三个集中”工作思路的落实,收缩生产活动范围。在巩固农区禁牧成果的基础上,对牧区2357万亩草场实施全面禁牧,着手开展大规模的牧民转移安置工作。牧区移民村安置1361户,扶持发展舍饲畜牧业;百灵庙镇集中搬迁1221户,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这一举措,从根本上改变沿袭了上千年的传统牧业生产方式,减轻草场压力,减少人为破坏,使天然草原进入稳定修复期,为实现草场资源的控制性永续利用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农区生态林草地更新种草11万亩,种草地面积继续稳定在60万亩。植被状况基本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末利用草原的各项指标。

三、植被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与保护建议

经过调查,达茂旗荒漠化草原平原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主要有针茅、锦鸡儿、蒙古葱、芨芨草、小旋花、栉叶蒿、隐子草等植物群落。

结果显示,由于达茂旗降雨量增加,植物生长季雨水总量水平比往年要高。植物主要以针茅为主,盖度、高度较往年都有所增加,植被平均覆盖度达27%,并且伴随有新生物种(如子母、松叶猪毛菜等),由此看出,荒漠化草原生长的植物最主要是受年降水量的制约,一般年降水量愈多,初级生产力愈高,但同时也受到当年降水量季节分配的影响,特别是春季、初夏的降雨量最为关键,不仅决定群落地上生物量的高低,还制约着群落产量的结构组成。如春雨偏多、较早,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发育良好,群落地上生物时量高而稳定,如果春旱甚至夏季前期都不降雨,到夏末集中降雨,一年生植物层片则非常发达,这不仅降低初级生产力质量,同时还大幅度降低了草地牧草冬季的保存率。

通过这几年政府采取的围封禁牧、划区轮牧、以草定畜、退牧还草政策,严格的草畜平衡制度,使得草场得以轮休、恢复。草场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人为保护条件下,正保持着一种动态变化状态,今后要加强草地生态系统全面细致的科学研究工作,加强草地的技术管理和草地资源的法规管理,可以寻找到保护和利用草地的最佳有效措施,调整草畜关系,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将来在自然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在人为继续以草定畜政策的扶持下,可能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使达茂草原再现生机,为呼包两市乃至京津地区生态安全构筑保障线。

猜你喜欢
荒漠草场群落
祁连草场
向荒漠宣战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合成微生物群落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新草场有多远
我国西北某陆地油田采出水微生物群落结构
荒漠生态系统的演变
荒漠水塘
雪峰下的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