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妈妈
不得不说,我越来越像个懒妈了,4岁多的小妞现在需要我陪玩的时候越来越少,做晚饭时或陪哥哥读书时,她能自个儿玩得不亦乐乎。诀窍何在?那就是我坚守了一条大原则:君子动口不动手。
有人要问:“动口不顶用,人家总说‘妈妈来怎么办?”好,我就用磁力片搭建这个案例来详细解说。
饶有兴趣地开始,却遇到了困难
某个周末的上午,我坐沙发上看书,妞在一旁的游戏区自己翻出磁力片玩了起来。一会
儿她跑过来找我,带着一些挫败情绪:
“妈妈,这个东西我怎么拼不出来?”她指了指图册上最顶端的东西。
我看了一下她想拼的图形,和她实际拼成的图形,立刻发现了问题的所在:
“你数一下图上这里有几片?”
“1,2,3,4,5。五片!”
“你拼的呢?”
“1,2,3,4,5,6。六片!噢,我知道了!”
然后,她欢天喜地地返回去继续捣腾,不一会儿工夫,就拼好了那个五角飞碟。
【大内涵】:
用问题来启发,把思考发现的机会留给孩子。
【小尺度】:
用孩子有能力回答的问题来激发观察和思考。
当孩子主动来寻求帮助时,就算你内心里有千万个“你怎么这都看不出来”“你怎么这都不知道”的念头,也请守口如瓶、打死不说。把发现的机会留给孩子,因为这些都是促进她大脑构建的精华瞬间,收获的是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反之,如果你说了,孩子不经思考就能得到答案,她可能特崇拜你,但同时也会形成依赖心理,每次玩都要叫你陪着。
再次遇到困难,想放弃
度过了这第一道难关,她继续她的工程,我继续看书。但没多久,她又发话了:
“妈妈,我想搭别的了,这个不搭了。”
之前,我用余光扫到她在尝试搭五角飞碟下类似斜屋顶的东东,我猜她是在这里又遇到难关了,搭
不出所以想放弃。
“宝贝,你是不是这个地方有点不会搭?”我指指图册上五角飞碟下的斜屋顶。
“嗯。”
“你看看这个斜屋顶,它的前面有几片三角?”
“三片。”
“加上侧面呢?”
“1,2,3,4,5。五片!”
“我们看不到的背后,是不是还有?”
“对!”
“那有几片呢?”
“3片。”她回答干脆准确,我略感意外。
“好的,那这个斜屋顶一共有多少片?”
“1,2,3,4,5,6,7,8。一共有8片!”数的过程中,她对看不到的3片也毫不含糊。
“好,那你找出8片三角,开始拼吧!”
她找出了8片,开始凑形状,因为她是从上往下搭的,底下没有支撑,这8个三角非常难稳定住。我
说:
“你看,这图册上的斜屋顶下面是有东西的。”
“是的,四方的,我会搭这个!”
说完她马上去搭了一个来。我帮她扶好,小立方和斜屋顶总算磕磕碰碰地对接上了。接下来她又从上往下盖了2楼、1楼,并搭好了一边的搭桥。
【大内涵】:
用语言给孩子搭个“鹰架”,而不是直接出手给出结果。
【小尺度】:
由浅入深,探测孩子的能力。
“我想玩别的”,这是一个重要信号:要么是孩子累了、不感兴趣了,要么是遇到困难想放弃。此时,想要给孩子搭个“鹰架”,让孩子在“最近发展区”里往上跳一跳的爸爸妈妈,机会来了!但是请一定要hold住自己的手,别出手替孩子做!如果手痒忍不住扑上去直接替娃搞定了,那么就等着听孩子一天到晚说“妈妈你来吧。”
这里我给她搭出的“鹰架”是——提醒她思考图片中看不到的那一面。从平面图到立体的转换,这对4岁多的小妞来说有难度。从她的反应来看,经过提示,她想到了看不到的那一面是什么样子。如果你在陪玩的时候,发现孩子跟不上,则说明这些超出了她目前能理解的范围,可以和孩子商量换一个简单一点的玩。
做到一半,想让妈妈来接替
看着已拼出的作品,妞兴冲冲地准备装上绳索,可是桥塔还只有一边,没法连啊!她有点泄气,可还是想做完,只好开始搭另一边。这回有经验了,只见她从下往上搭,结构就稳定多了(这样就不需要我搭把手了)。可是搭到第2
层楼,她又不想干了:
“妈妈你来搭这一半吧,我不想搭了。”
我内心纠结了一秒,前面的拼搭她确实努力了很久,估计有点累了,但我还是想鼓励她自
己完成,那样成就感会大很多。
“哇哦,你一会儿就搭了快2层楼呢!加油,这一边肯定比刚刚那一边要快,因为你搭
过一遍熟悉了,对不对?”
妞瞬间被“洗脑”,继续开工!再次搭到斜屋顶的时候,发现确实比之前那种从上往下的方式容易多了,更增加了信心。看着自己的作品,她脸上写满了成功的喜悦,乐得声音都变调了!
【大内涵】:
由谁来思考和实现,成就感就归属于谁。
【小尺度】:
想鼓励孩子坚持下来,你得要真实而具体地去欣赏鼓励,而不是说两句“你真棒”这样不走心的表扬噢!
“妈妈你来…”,这又是一个重要信号,和“我想玩别的…”差不多意思:累了、倦了、想放弃了、不自信了。在观察的基础上,用真实的信息给孩子正面鼓励,孩子感受到被欣赏被鼓励,就容易坚持下去。坚持不懈的品质,都是从点滴培养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