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記憶:說說街邊理髮檔

2016-02-23 06:03梁敏平
澳门月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行業時代服務

梁敏平

街邊理髮檔,這個看似低下的行業,其實亦已經營數十載,曾支撐著小城的發展,陪伴過我們的成長。時代在變,街邊檔行業成了都市化發展的“犧牲品”,但那些曾經默默耕耘,堅守信念,用心打拼的經營者確實為澳門的發展出過力、流過汗。

在澳門這座小城裡,奢華奪目的金光大道,中西交滙的歷史城區,車水馬龍的街道馬路,這些都司空見慣。當我們放緩腳步,回首往事的時候,澳門的本來面貌似乎日漸模糊,已經從記憶中淡忘。當年的一個小漁村,就在華麗轉身之後,瞬間變成東方拉斯維加斯。然而,即使在這五光十色、紙醉金迷的社會,閒暇時分,茶餘飯後,人們不免懷舊,還會追尋那曾經發生的往事……

三角花園斜對面,就在一條小巷的一角,簡陋的過道裡,老舊破損的牆壁上掛著鏡子,鏡子裡不時映照出過往的路人和電單車,光管、風扇和吹風筒的電線縱橫交錯,古舊的圓盤椅座落在鏡子的正前方,簡單的理髮工具掛在斑駁的墻面。一位身穿西褲恤衫的中年男子,正以嫻熟細膩的技法在客人頭上“動刀弄剪”,這就是一個傳統街邊理髮檔的景象。在這條巷子裡,至今仍有四家理髮檔在經營,它們散佈在巷道兩側的狹窄空間裡,檔主都已經上了年紀,但每當他們為客人理髮時,都可以看出態度認真,手藝純熟,給人敬業樂業的深刻印象。

姚師傅就是這條巷子裡一家理髮檔的檔主。1957年出生於福建的他,童年正處於老百姓無書可讀的文化大革命時期,因家族三代均以理髮維生,所以從小便跟隨父親學習理髮,累積了一技之長,長大後曾在福建經營7年理髮生意。由於當地80年代初掀起了一股前往澳門的移民潮,姚師傅一家亦於1981年來到澳門,開始在三角花園經營理髮檔,至今已超過三十年。三角花園一帶曾經是澳門最興旺的地方之一,但現今已屬於比較老的舊區,居住者大多是基層市民,人口密度較高。姚先生回憶說:“當時三角花園旁邊還是菜田,園內佈滿了小販及路邊攤,形成一個小型市集,吃的、穿的、用的都可以在這裡買得到。北區因為製造業發達和人口密集的緣故,有很多人來這裡消費,所以三角花園可算是當時北區的地標,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理髮檔的經營轉眼便三十多年了,姚師傅說,在他父親一輩的年代,理髮手藝確實比現在講究得多。而且服務多樣化,除了剪髮以外,還有刮鬍子、修眉、挖耳朵、滿月剃頭等等。由於時代的進步以及客戶需求的變化,理髮手藝逐步被簡化,一些服務,如修眉、挖耳朵等已經不再提供了。在1990年代初,由於出生率上升,同時大量人口遷移到澳門,市場需求增大,那時可以說是街邊理髮檔最興盛的時期。姚師傅還記得當時三角花園一帶就有20檔理髮鋪,僅僅這條小巷裡,最初就有8檔在經營。那時候生意十分好做,尤其在周末和假日,最高峰時一天會有40來位客人光顧。當時理髮行業還有很多髮型術語,比如“西裝頭”、“菠蘿頭”、“平頭裝”、“游水裝”、“保安裝”、“大紅毛”和“小紅毛”等等,五花八門,各有特色。此外,理髮師傅還會緊跟潮流,掌握每一季流行的髮型和風格,更好地為客人服務。姚師傅笑著說:“當時客人只要手拿一張照片或是講起某一個明星,我便能馬上設計出同樣的髮型。”

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理髮行業迅速發展,越來越多裝潢講究的美容院、髮廊出現了,而且很快就遍佈澳門各個街區,滿足不同消費階層的需要。雖然競爭激烈,但街邊理髮檔無懼同行的衝擊,依然“屹立不倒”。姚師傅坦言:“大家的客源不一樣,街邊理髮檔走的是‘平靚正路線,加上我的顧客多為熟客,很多都會回頭光顧,甚至會帶著小孩前來理髮。”他說最早期2元便可以剪一次頭髮,即使歷經通貨膨脹,現在亦50元有找,比起時尚髮廊的收費,顯然價廉物美,這是吸引週邊顧客光臨的最大亮點。況且大部份時尚髮廊的師傅不懂使用傳統的剃刀工具,只有街邊理髮檔主才熟悉用剃刀,懂得磨刀的方法,不僅剃得乾淨,而且不會弄傷皮膚,這都是客人再次光顧的重要原因。雖然街邊理髮檔的環境、服務和工具都沒有時尚髮廊好,但足以滿足一般小市民的理髮需求。姚師傅更相信,只要服務好,與客人建立友好關係,就一定能讓熟客滿意並回頭光顧,這正是他的理髮檔堅持經營逾30年的生存之道。

30多年來,姚師傅的街邊理髮檔一直扎根於三角花園,已經建立起一定的社區網絡,具有廣泛的人脈。住在這區的老街坊都認識他,每次經過都會打招呼,有時間還會坐下來聊天呢!不少街坊會帶著小孩來理髮,他們都認為街邊理髮檔的感覺特別親切,彷彿回到童年時光,也好讓孩子們體驗一下自己當年的經歷與感受。姚師傅樂呵呵地說:“以前來這裡理髮的小孩,我看著他們長大,轉眼全都成人了,不過他們小屁孩的樣子我還記得呢!”其實,筆者童年的時候就曾經被母親帶到這裡理髮,乖乖地坐在理髮椅上,約15分鐘左右,一個可愛的“幸福頭”就誕生了。可見,街邊理髮檔體現人與人之間和諧共處的親密關係,它獨有的人情味是時尚髮廊所無法替代的。

然而,在敬業樂觀的同時,姚師傅也不無憂慮。由於社會發展,都市化程度不斷加深,傳統的街邊檔逐漸難以生存,現在營地大街幾乎已找不到理髮檔的蹤影。估計目前全澳門僅存的街邊理髮檔只剩下三幾檔而已,且大多集中在北區。檔主通常是一些傳承多年的經營者,有部份更因退休甚至身故,只留下封塵的檔口,人去檔空。姚師傅直言:“理髮師傅,因為後繼無人,所以死一個少一個。”當問到對行業式微的看法時,他依舊笑着說:“我們都活在時代的巨輪下,誰也無法抵抗社會的變遷。”他認為現在的年青人有知識、有學歷,行業選擇多種多樣,很少會考慮踏入這些路邊行業,他亦不打算要兒女繼承檔口,就讓年輕一代去開創另一番天地吧。不過,姚師傅認為只要自己仍有精力,就會繼續經營理髮檔,因為這是他喜歡的工作,而且這份工作陪伴了他過半的人生,給他很大的滿足感,他希望自己可以保持這種熱誠,自力更生,回饋社會。姚師傅那份豁達隨和、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令人肅然起敬。

街邊理髮檔,這個看似低下的行業,其實亦已經營數十載,曾支撐著小城的發展,陪伴過我們的成長。時代在變,街邊檔行業成了都市化發展的“犧牲品”,但那些曾經默默耕耘,堅守信念,用心打拼的經營者確實為澳門的發展出過力、流過汗。正因為有像姚師傅那樣的人一直堅守著微小行業,繼承著傳統,澳門街頭才不至於乏味。

數十年後,街邊理髮業或許會在小城消聲匿跡,但是,每當我們再次追憶小城往事的時候,都會記得類似街邊理髮檔的情景,也都會想起姚師傅和他的同行勤奮執着的身影。街邊理髮文化將永遠留存在每個澳門人的心裡。

(作者是澳門城市大學2015級文化產業管理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行業時代服務
最新出版行业标准
最新出版行业标准
本刊读者服务部实用产品推荐
物业服务
2018上海服务业企业100强
行业绘本
追求健康的时代,你喝啥
新時代の相互依存へ認識深め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