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震 秦龙
(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6)
航海类高校创新课程教学的现存问题及改进措施探析
——基于D高校的抽样调查
董震 秦龙
(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6)
为了解航海类高校创新课程教学的现存问题,研究者选取D高校的在校本科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创新课程教学整体满意度不高,创新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实际需求不匹配,创新课程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且课程的院校特色不明显。针对这些问题,航海类高校的创新课程教学应实行三方面改进措施:一是建立常态化的教学反馈机制;二是立足学生实际需求,开展项目式教学改革,推动课堂教学与创新实践的深度融合;三是突出院校特色,开设涉海特色创新课程专题。
创新教育;创新课程教学;项目式教学
作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一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前所未有地重视创新的基础培育工作,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机遇,中国的高等教育正迎来全新的变革和挑战,各高校纷纷积极推进创新教育建设,建立了自己的创新课程体系,以不同的方式展开创新创业教学。然而,由于创新教育尚属新生事物,大多数高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缺乏有效的定量定性研究作为改进教学的佐证参考。
为了改善创新教育质量,提升创新教学水平,我们面向D高校的在校本科生,围绕创新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本研究选取D高校的在校本科生为主要研究对象。D高校是一所较具典型意义的国内知名航海类高校,在校本科生约一万五千人。自2011年“协同创新”计划启动以来,D高校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建设,一方面在培养计划中加入创新学分修读要求,开设了“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创业基础”等十余门创新课程,教授学生有关创新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竞赛,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下简称“大创”)、大学生暑期实践项目等形式,资助和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考虑到学生情况和实际条件限制,我们于2015年11月对D高校当年参与“大创”的本科生展开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问卷有效率为95%。所有填答问卷的学生都参加了2015年度的“大创”,其中约27.0%的受访者是至少第二次参加。83.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经学习过创新类课程,调查数据具备一定解释性意义。应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之后,我们主要发现了如下四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
在五分态度量表中,已修读过创新课程的受访者对课程的平均满意度为2.75分,低于3分的平均水平。仅有23.7%的学生对创新课程感到满意。具体来说,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学生满意度最高的为“考核形式”(3.50分),接下来依次为“教师互动”(3.13分)、“课程内容”(2.82分)、结课成绩(2.63分)和教学形式(2.44分)。所有有效填答问卷的学生中,92.1%的受访者表示出对创新课程的兴趣,70.0%的受访者赞成“创新课程很重要”的说法,但62.1%的受访者认为“创新课程的最重要意义在于获得学分”,同时有61.0%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的创新课程教学需要进一步改进。
本调查主要面向有“大创”参与经验的本科生,相比一般的学生群体,我们可以假设这部分学生对创新有着更为浓厚的兴趣,但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自己并没有从创新课程中获取到有关创新的实用知识。调查显示,在参加“大创”之前,仅有44.2%的受访者对项目研究的流程和环节有所了解。约四成左右的受访者学习了创新课程,但依然不了解项目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在学习过创新类课程的受访者中,但31.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修读的创新课程效果一般,10.7%的受访者认为修读的创新课程效果较差,另有3.1%的受访者认为修读的创新课程是无效的。虽然有44.2%的受访者拥有项目研究相关知识,但这其中,30.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知识来源于指导教师,41.6%的受访者表示来源于高年级学长,13.1%的受访者表示来源于自学,仅有14.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知识来源于创新课程,与此同时,45.3%的学生表示,以自己现有的知识来开展创新项目研究时会感到吃力。换言之,学生对创新知识存在着需求,但现有的创新课程并未有效满足学生的需求,创新课程似乎并未触及学生求知的“痛点”。
在学习过创新类课程的学生中,55.3%的学生表示学习的课程内容以“创新方法”为主,35.2%的学生以“创新思维”为主,9.4%的学生以“创新实践”为主,但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表示,无论内容为何,自己接触过的创新课程以讲课为主要教学形式。除讲课之外,学生在课堂上接触过的辅助教学形式按比例依次为“课堂讨论”(64.8%)、多媒体(34.0%)、游戏(5.7%)和实操(1.3%)。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表示,单纯讲课的教学方式影响到了自己对于创新课程的学习,83.2%的受访者曾经自己或是听他人抱怨过“创新课只是讲课”,84.7%的受访者赞成“创新课堂应该有创新的教学形式”。有约10%的受访者希望老师能够在创新课堂上带着自己做项目,15.8%的学生有兴趣了解和尝试“慕课”、翻转课堂等创新的教学形式。
D高校是一所典型的航海类高校,学校设置的专业大多与航海、航运、海洋、海员相关。填答问卷的学生中,63.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学习的专业较具航海特色,八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曾经上过内容与航海相关的特色课程,但仅有不到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参与的创新课程涉及到与院校航海特色相关的内容。与此同时,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赞同“航海类高校的创新课程也应凸显航海特色”,在开放式问题中,也有受访者提到,希望学校能多引导学生申请和开展具有航海特色的创新项目研究。
当然,考虑到创新教育本来就属于成长中的新生事物,我们应理解和允许创新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结合调查数据和后期针对部分师生展开的半结构式访谈,我们建议从三个方面改进航海类高校的创新课程教学:
首先,建立常态化的教学反馈机制。教学是一个有机的互动过程,需要不断从教学双方获取意见反馈,汲取营养,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在创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有专门的研究人员从参与课程的教师和学生那里收集反馈信息。具体来说,一是以一年或两年为周期,定期开展创新课程教学质量问卷调查;二是积极组织授课教师开展座谈,注意引导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改进教学设计;三是针对部分创新成果较为突出的学生,开展深度访谈以不断更新了解其对于创新课程的需求和看法。
其次,立足学生实际需求,开展项目式教学改革,推动课堂教学与创新实践的深度融合。在调查中,学生对创新课程的不满归根结底源于课程设置与学生实际需求的“脱节”,创新课程应由单向的知识“供给”为主转变为强调教学双方互动的“需求”为本,以“项目式教学”理念连接课堂教学与创新实践。所谓“项目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研究的形式组织和开展课程教学,整个创新课程被整合为一个项目研究的动态过程,依照“研究前-研究中-研究后”的顺序将各类常用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分散到项目研究的不同环节,最终达到“做中学”,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也着手推进了实际的项目研究。这样,创新课程教学就与学生的创新实践紧密连接在一起,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得以有效调动。
再次,突出院校特色,开设涉海特色创新课程专题。经过项目式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与创新实践的关系由课程指引实践变成了课程服务于实践,除一般化的创新方法课程之外,我们也应考虑到航海类高校自身的特殊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探索特色化创新化的创新课程设置。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可由研究领域涉海、拥有创新项目指导经历的教师开设个性化的涉海特色创新课程专题,以工作坊的形式,由教师结合学校在航海、航运、海洋、海员等研究领域的优势,鼓励和指导学生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以涉海选题开展创新研究。如此,基础性的创新方法课程与涉海特色创新课程专题构成体和用的关系,创新教育进一步“落地”,确保学生在创新实践中有的放矢,获得较为全面妥善的课程指导。
如一本畅销书所说,创新并不是从1到N的过程,而是从0到1的过程。创新难,教会别人如何创新更难,而找到更有效教会别人创新的方法,可以说是难上加难。创新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臻于完善。本研究只是围绕创新课程教学进行的初步探讨,未来需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加以延展,一方面以年或双年为周期,积累历史性数据作为参考,另一方面将调查范围扩展到其他高校,形成具备比较性的数据阵列。总之,关于创新教育的探讨远未结束,创新教育需要常谈常新,也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加入进来。
[1]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1).
[2]刘长宏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1).
[3][美]蒂尔 马斯特斯著.高玉芳译.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董震,(1984.10-),男,汉族,辽宁本溪人,博士,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社会学系主任,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海洋社会学、航海社会工作等研究。
秦龙,(1973.4-),男,满族,辽宁锦州人,博士,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社会学等研究。
TQ01
A
1009-5624(2016)05-0167-02
1.2014年大连海事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基于“项目式教学”理念的实训课程设计研究:以“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为例,项目编号2014Y30。
2.2016 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骨干基金项目:社会工作介入海员特殊群体的循证实务研究,项目编号3132016097。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