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云计算的创新与发展

2016-02-23 03:05:46
信息通信技术 2016年2期
关键词:数据中心互联网+发展

在“互联网+”风起云涌的背景下,云、网、端等新基础设施不断松绑数据依附,加速信息要素在各部门间的渗透,促进人们日常行为互联网化。导航、微信、音乐、游戏、新闻等各种新兴应用正在切切实实改变着社会,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多姿多彩。我们能看到的是生活正在改变,看不到的是整个改变背后的推动力。回顾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变革与进步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淀。蒸汽机推动持续了5000多年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发电机和电动机推动持续了300多年的工业社会向电气时代的转变。然而,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为推动力的信息时代,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风起云涌,经济和社会大力发展,国民生活质量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这种速度是传统的社会变革模式无法比肩的。为此,我国各级政府一直以来对新的信息技术应用给与了充分的认识和政策支持。

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全面向信息社会过渡的新工业革命阶段,主要的推动力是新兴信息技术,其中的核心推动力是云计算。在2000年前后,信息产业从工业时代的一种产业形式,逐渐以其影响力和渗透力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推动着物理世界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在前端,移动终端时时处处感知物理世界的状态,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传输到后端数据中心,经存储、建模和分析后形成信息,之后再深度挖掘成为知识,最后形成智能应用来影响物理世界。可以预见,前端计算将更加便携化、轻量化和泛在化;而数据多样性、格式复杂性和语义不确定性使得计算重心向后端转移,后端计算量呈现集中化和规模化,这也就对数据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计算就是应对这种压力的必然选择,它提供了一种资源动态流转、按需弹性伸缩的互联网服务模式,利用云数据中心庞大的计算能力为“互联网+” 提供基础动力。

总结云计算的发展规律,一般要经历物理集中、数据融合和应用创新三个阶段。第一步,借助虚拟化、云管理平台将基础设施资源池化,完成业务上云。第二步,利用大数据处理平台,对数据进行整合与协同处理。第三步,将组织内的数据与互联网数据结合,催生数据领域的化学反应,促进生产领域的应用创新。目前,物理集中做的比较成熟,各大企业在业务云化的实践中尝到了甜头,持续加大企业的云计算工程项目建设力度,极大地促进了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猛烈发展势头,百度、腾讯、阿里,以及电信、联通等运营商,都有已建在建和筹建规划。预计在5年之内,云计算中心每年将以50%的增速在发展。数据融合正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内部数据关联模式已基本形成,数据应用局限于基于专家个体经验的局部数据挖掘,数据商业化组织意识薄弱,数据应用价值较为有限。应用创新发展空间还很大,企业数据内外联动的应用价值尚未挖掘,未来随着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挖掘方法形成、组织数据积累意识、计算能力逐步强化,以数据为核心的完整生态产业将展现巨大商业价值。从目前的市场动态来看,云计算的市场炒作热度有所降低,云计算已经经过了从无到有的泡沫化峰值,进入稳定发展和深入成熟阶段。

正是在这种趋势下,从十二五开始政府在政策和行动上都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明确了我国云计算发展总体目标。意见指出,至2017年,云计算在重点领域的应用得到深化、产业链条基本健全、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应用示范成效显著、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安全保障基本健全,到2020年,云计算成为我国信息化重要形态和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支撑,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在中央精神的指导下,各地积极响应,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各级单位购买云服务,各地数据中心建设如火如荼。总书记称道的“云上贵州”以云服务取代传统的软硬件优化服务质量,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推动了产业发展,改善了民生服务。

在政策推动下,公有云进一步稳步发展,私有云和混合云迅速发展。其中,混合云兼具了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优势,可以认为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做法,敏感、核心的数据和业务运行在私有云上,确保信息安全和数据主权,而当负载过高时,将部分业务快速、平滑迁移到公有云上,实现计算能力弹性扩展。另外,云计算也在深刻改变着产业布局。传统基础设施提供商不断兼并整合,做大做强,构建完成云解决方案;传统软件厂商向云转型已成必由之路。

与此同时,传统的资源管理和数据处理技术在云计算时代不断发展和升级。例如,超融合基础架构实现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在同一套单元设备中的高度整合,实现模块化的资源无缝横向扩展,使得大规模云数据中心的效率、灵活性、规模、成本和数据保护得到了较大提升;基于内存计算的TeraSort只需Hadoop所需资源的 1/10,而耗时只有1/3;容器比虚拟机启动更快,占用资源更小,基于容器的微服务架构比传统SOA更加轻量化、实用化。此外,以Openstack、Hadoop等为代表的开源软件已经可以和传统商业软件抗衡,不仅是互联网公司,传统IT公司和大客户都在拥抱开源。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市场需求旺盛以及开源技术发展,给国内厂商赶超世界水平、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创造了机会,国外厂商为了开拓中国市场,也在通过各种形式与中国厂商进行技术合作。

产业变革和技术升级为创新带来了动力,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又产生了更多的应用和创新模式。慕课将教育资源放在云端,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可以学到知识;社区医院可以通过远程医疗平台为患者精准预约上级医院,当遇到疑难杂症时,还可以寻找同行专家远程会诊;余额宝背后的天弘基金核心系统上云后的性能表现超出期望,实时处理能力可达到每秒上万笔,3亿笔交易的清算可在两小时内完成。

综上所述,云计算驱动的大数据“信息经济”,带动了移动互联网等产业的发展,撬动了包括制造领域在内各行各业的市场潜力和无限创意。在这种“互联网+”背景下,云计算政策、产业、技术和应用相互影响和促进,正逐步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猜你喜欢
数据中心互联网+发展
酒泉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民航绿色云数据中心PUE控制
电子测试(2018年11期)2018-06-26 05:56:24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基于云计算的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实现与应用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Overlay Network技术在云计算数据中心中的应用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