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雅欣
古琴,雅称七弦琴,其实它更本真的名字,就叫“琴”。为琴冠上“古”之前缀,是近代以来为了区别钢琴、提琴等众多涌入中国的西洋乐器名称。
古琴在构造上,充分体现着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古琴由琴面和底板两块木头合精而成,琴面拱圆,是为“天圆”,底板平坦,是为“地方”,天圆地方,阴阳相合。琴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宽六寸,象征“六合”(东、西、南、北、上、下),容纳宇宙天地洪荒;琴面上十三点琴徽,代表一年中十二个月及一个闰月。七弦中,最初成型的五根弦是五行的象征,分属金、木、水、火、土,从音乐属性讲又是五音,宫、商、角、徵、羽,同时还表示了君、臣、民、事、物五个等级。而第六弦、第七弦相传为周文王和周武王后加,是文、武之声,也是君臣合恩的化身;七弦悬于琴上,亦是北斗七星挂在高空的象征。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之下,一条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它在整个琴面中位置最高,确似山之高岭。根据《易经》,山泽必相对,而在古琴的构造上也充分印证着古人的这种宇宙观,“泽”即是琴轸部位的“轸池”,是琴底部的两个音槽,也就是两个发声孔,其中位于底板中部、较大的一个称为“龙池”,尾部较小的一个称为“凤沼”。山泽相应,龙凤相对,这便是万象天地。
如此看来,小小一具琴身上,有天、有地、有年、有月、有山、有水、有龙、有凤、有君、有臣、有文、有武、有时间、有空间。天地之道,万物之和,便是古琴的化身,亦是古琴的精神。
古琴在众多的艺术形式中,要属偏于宁静的形式。琴的气场,更倾向于,是静中呈现出的美感。古琴的曲风格调,不推崇急和重,而重在情和味。它在弹拨之间可以从容间歇,宛若是留待手指的呼吸、心情的释放。而在这瞬息的无声之际,正是弦外之音冉起的片刻,用短暂的静默给出听者一个空间、一个余地、一个不确定性,让人的心扉开启,在独属于自己的精神花园里,勾画翩翩的景象、释放款款的律动。一首琴曲,往往是一份灵魂的洗礼体验。就像绘画布景中的留白,用大片的空白成就了画笔之外的广阔空间;就像书法笔迹中的断缺,用时断时连的笔触构成了内在的气脉流动。而在琴曲里,并不用紧锣密鼓声声不绝的调子,而用余味深长的停音歇音,悄悄叩开心门,直入内怀。
于热闹中听安静,古琴携带着它的幽古、高远、安详、深刻,以及善于融合的品格,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里,体现着它独特的怡情功效。
(摘自光明网《国学》栏目,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