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
連綿的雨天,讓澳門處於潮濕陰冷的環境下,到處濕濕嗒嗒,但這並不影響遊客遊玩澳門的熱情,拱北關口和關閘一帶,依舊擠滿了熙熙攘攘撐著傘的遊客,可是他們並沒有閒情逸致去欣賞雨天的澳門,而是眼睛緊緊盯著腳下,生怕一不小心就滑倒,可是無論再多小心翼翼,總會有人摔得猝不及防,連聲的哀嚎和滿身的污水,讓旁觀者更加不知該如何前行。
在珠海關口,工作人員在入關大樓內外鋪上了吸水的地毯,同時擺放了小型的吹風機,呼呼的將地上的水漬吹乾,隨處可以看到小心路滑的指示牌,也會有清潔員工不停地在掃除水漬,讓路過人可以盡可能減少摔倒的幾率。過關人員在珠澳之間的過關走道便可以放心行走,不用擔心會突然滑倒的危險。而到了澳門關口,卻鮮少見到雨天路滑的警告牌,也沒有看到相關措施去防止行人滑倒,加上地上的雨水和積水不斷,一直都是濕漉漉的,以致路過的行人大為擔心,碎步挪動。
雨天本就出行不便,本澳的相關部門似乎“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工作人員無需經歷這種出行不便,在偌大的辦公樓裡,風吹不到,雨淋不到,也就不去想如何方便遊客和市民。澳門關閘一直是澳門的第一道門,來澳的數千萬遊客中很大比例都是從關閘出入境,現在看來,下雨天時,這第一道門並未給他們帶來方便,反而是讓他們對澳門有小小的埋怨。試問如果沒有良好的步行條件和環境,還會有誰願意大雨天出來遊玩、購物呢?更何況澳門的很多景點地面,由於歷史悠久、材質等原因,並不防滑,也僅僅只是好看而已。如新馬路的議事亭前地,是在九十年代初,以黑白相間之葡國石舖砌前地和相連街道地面。澳門隨處可見這種歷史悠久的葡國石地面,雖然美觀,但經過時間的打磨,這種地面早就已經被磨潤,平時天氣晴朗,也倒無所謂,可是每逢下雨,走在上面都能聽到“嘩嘩”的打滑聲音,存在滑倒的安全隱患。
澳門從來不是一年四季的雨天,但雨天也是常態,尤其是每年的梅雨季節、回南天,會有不少的日子都是濕漉漉的,地面、墻面的潮水也都不少。所以,有關部門為何不花些心思想想一些防滑措施,想想如何在雨天也能為市民和遊客帶來出行的便利?並不是一定要轟轟烈烈的政策才能贏得喝彩,有時候,這些小細節的改動就為大家帶來驚喜,由小窺大,自然也能感受到澳門這座城市對市民和遊客的用心、貼心,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