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红焰+姜进章
摘 要:传媒产业是由电视、期刊、电影、网络等多个子产业组成,这些产业间的竞合关系以及各自在传媒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对整个传媒产业的市场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2004~2013年传媒产业各个子产业间的力量对比变化、传媒产业的主导产业、传媒产业市场结构未来变化趋势三个层面来考察我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的演进。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主导产业;传媒产业;市场结构
中图分类号:G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2-0068-03
市场结构是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一个概念,贝恩(Brain)在《产业组织》一书中将市场结构的衡量指标概括为卖方集中度、买方集中度、进入壁垒、产品差别化等因素[1]。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精准分析和把握传媒产业市场结构有助于我国传媒产业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目前,关于传媒产业市场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集中度(陶喜红2014)[2]、产业融合(金雪涛2011)[3]、传媒规制(张利平2011)[4]等三个方面。但仅从市场集中度、产业融合、传媒规制这三个方面来考察传媒市场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是不够的。本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全面测度我国传媒产业中的主导产业,从主导产业角度来考察我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深度解析传媒产业中各个子产业间的相互关系和各自在整个产业中的贡献及地位。
一、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十年变革
传媒产业一般划分为电视、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广播、电影、网络和移动增值等十个子产业。网络和移动增值属于新媒体,其他产业属于传统媒体。近十年来,我国传媒产业经过不断地发展和调整,市场规模急剧扩大,整个行业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体规模达8902.4亿元,较2004年的2108.27亿元增长4.2倍[5]。在这期间,由于报纸、期刊、电视、网络等不同产业的发展程度不同步,各产业间的力量对比发生剧烈变化,再加之各产业的市场结构都有所改变,从而导致我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发生较大变动。
如图1所示,在我国传媒市场中,报纸产业十年中的发展最不稳定,增长幅度缓慢。音像、期刊增幅也不明显,发展有起伏。图书、广播、电影和广告公司则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增长率较高。电视产业表现突出,增长幅度较大。网络和移动增值两部分,十年内保持惊人的增长率,逐渐成为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近十年来,我国新媒体产业异军突起,打破旧有的传统媒体一家独大局面,使得我国传媒产业市场演变成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二分天下的格局。如图2所示,在我国传媒产业市场中,2004年新媒体在传媒产业中的产值比重不到10%,到了2009年新媒体的产值比重就超过了40%。毋庸置疑,我国新媒体产业与传统媒体产业市场格局的剧变已经对传媒产业市场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的主成分分析
图1和图2较为直观地反映了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十年的变化,但是,这只是客观地呈现了一个发展的结果,没有很清晰地揭示出中国传媒市场各个产业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逻辑。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来揭示中国传媒业市场的主导产业,旨在从主导产业的角度来考察各个子产业间的内在关系,进而更加全面了解我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
主成分分析法是通过线性变换将多个相关变量筛选出其中比较重要变量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7]。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中,具有高成长性和高创新率,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对一定阶段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转换具有关键性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和扩散性的产业[8]。因此,测算我国传媒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对研究传媒产业市场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选取指标与数据
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4-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产业发展司等,对2004~2013年传媒业市场各行业的产值情况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以电视、图书、音像、期刊、广播、电影、报纸、广告公司、网络和移动增值等10个分类作为初始指标,运用PASWStatistic18对其主成分分析。
(二)公式表示的数学模型和实证结果
FP=a1iZX1+ a2iZX2+......+ aPiZXP
其中a1i,a2i......aPi(i=1,......,m)是t特征向量,ZX1,ZX2,......,ZXP是初始指标标准化处理结果。
将各项评价指标的值输入到主成分分析法的公式模型中,运用PASWStatistic18的描述分析功能将初始数据标准化。然后使用降维因子分析的主成分方法抽取、系数描述统计、即可获得相关性矩阵、解释的总方差和成分矩阵等信息。结果显示,电视、报纸、期刊、图书、广告公司、广播、电影、网络和移动增值产业拥有第一主成分的优势,第二主成分补充了音像的指标信息。
按2个主成分取值计算:
F1=0.32ZX1+0.314ZX2-0.231ZX3+0.33ZX4+0.327ZX5+0.322ZX6+0.334ZX7+0.329ZX8+0.323ZX9+0.318ZX10;
F2=-0.144ZX1-0.203ZX2+0.822ZX3+0.172ZX4+0.204ZX5+0.272ZX6-0.038ZX7+0.157ZX8+0.276ZX9-0.126ZX10;
F=F1λ1/(λ1+λ2) + F2λ2/(λ1+λ2);
F=0.219ZX1+0.201ZX2-0.001ZX3+0.295ZX4+0.3ZX5+0.311ZX6+0.253ZX7+0.292ZX8+0.313ZX9+0.221ZX10;
根据主成分综合模型和指标数据标准化值,计算出2004~2013年的综合主成分值并根据其排序,对历年的传媒业市场各行业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综合主成分为正值的年份是2010、2011、2012、2013年,说明2010~2013年传媒产业在各类别行业的均衡性和整体规模上处于占优水平,且产值综合得分位依次递减。
(三)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主成分分析结果的启示
第一,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传媒产业中的电视、报纸、期刊、图书、广告公司、广播、电影、网络和移动增值产业处于主导产业地位,音像居其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传媒业各主导产业进入了均衡性发展期,整体规模不断扩大。从表1可以看出,2010年是这十年中的转折年,自这年起,我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进入均衡性发展阶段。图3中是2010~2013年我国传媒业各产业的产值比重变化,可以看出这四年中,各产业的比重变化不大,这也印证了以上主成分分析法的分析结果。
图3 2010~2013年间我国传媒业各子产业所占当年总产值比重变化的示意图
(数据来源:国家新闻传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产业发展司、《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4-2013年)、艾瑞[6]。)
第二,我国传媒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严格根据传媒产业的内容资源、技术水平、从业人员素质、既有的产业结构分布情况等一系列客观条件进行科学地判定,不能只按照市场规模简单地做出判断,缺乏正确的“主导”意识。十年来,新媒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而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图书、期刊、音像的发展则受到较大的冲击,市场规模呈现出一定的萎缩情况。但根据以上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结论,除音像以外,传统媒体的其他产业仍然处于主导产业地位。传媒业主导产业包括电视、报纸、网络和移动增值等九个类别,其中电视、网络和移动增值载荷信息较高,主导地位更强。这要求我们既要重视电视、网络和移动增值这三大产业的发展,也不能放松对报纸、期刊、图书、广告公司、广播、电影等产业的支持和投入。
第三,我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需要遵循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近十年来,中国传媒产业规模迅速扩张的主要动因之一是新媒体产业的急剧发展,而新媒体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新媒体普及率的迅速提高。但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18亿,网民规模增长空间有限,手机上网目前是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了3.7个百分点,普及率增长幅度延续自2011年来的放缓趋势,中国互联网发展正在从“数量”转换到“质量”[9]。因此,今后的传媒产业市场结构调整需要根据这一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不能仅依靠新媒体普及率的迅速提高来保持传媒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需要充分挖掘传统媒体的市场潜力,转变新媒体单一的经济增长模式。
三、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未来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过去十年中我国传媒业中的电视、报纸、期刊、图书、广告公司、广播、电影、网络和移动增值产业处于主导地位。进入2014年以后,这九个子产业仍然会处于主导产业的地位,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将延续自2010年以来相对稳定的局面。但由于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变动趋势还受其他多种因素影响,在稳定中会有所变动,具体变动的趋势和程度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一)市场增长空间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国传媒业作为文化产业中重要的一支力量,需要进一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是3100亿元,占GDP的比重是1.94%,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是2.1万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77%,而要成为支柱性产业产值要达到GDP的5%以上。这意味着包括传媒产业在内的我国文化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同时随着中国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的逐步提高,我国传媒产业今后的市场增长空间也会随之扩大。
(二)市场垄断化趋势
我国传媒产业中的垄断包括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现阶段,行政垄断的力量依旧很强,但市场垄断的力量也在不断增强。2013年被称为传媒业的“并购年”,据《证券日报》不完全统计,2015年沪深两市共发生55起并购事件,涉及电视、电影、出版、广告、网络游戏等子行业,累计资金393.56亿元[10]。在互联网媒体领域,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百度收购PPS、腾讯入股搜狗等;在传统媒体领域,华谊兄弟收购银汉科技、浙江常升,浙报传媒、粤传媒、华闻控股、凤凰传媒等也相继加入并购大潮。至少在未来5年时间里,传媒公司之间的并购潮还将持续。
(三)大数据运用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媒体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在新的媒介技术应用的支撑下,传媒产业的服务内容和应用领域不断得到拓展。但是,中国传媒产业,特别是新媒体产业链仍然不完善,存在着很大的缺失,行业发展也因为自身局限受到了限制。大数据的出现,不仅给传媒产业的发展带来技术支持,也给传媒产业也带来了机遇,已经成为中国传媒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同时,由于新媒体产业和传统媒体产业运用大数据的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传统媒体运用大数据能力普遍较弱,这使得传统媒体同新媒体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位置,传统媒体如不尽快提升运用大数据的能力,会导致与新媒体力量对比进一步发生变化,从而使传媒产业的市场结构发生变动。
(四)产业融合
随着媒介新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媒介融合的趋势日趋明显,这种融合趋势不仅包括传媒产业内部的融合,也包括传媒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传媒产业内部之间的融合逐渐模糊了各个子产业之间的界限,如手机报、网络电视、电子书等等。传媒产业和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则使得传媒产业的市场边界变得更加模糊,如三网融合,新媒体同大数据产业的合作与融合等。无论是传媒产业的内部融合,还是传媒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外部融合都会对传媒业市场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四、结 语
中国传媒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并购潮和垄断化趋势、大数据运用能力以及产业融合等因素都会使我国传媒产业的市场结构发生变动。我国要促进传媒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需要全面了解我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从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揭示出中国传媒产业各个子产业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逻辑。
参考文献:
[1] Bain,J.S.Industrial Organization.2nd ed.New York:John Wiley&Sons INC,1959.pp5-6.
[2] 陶喜红.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演变的趋势[J].中州学刊,2014(2).
[3] 金雪涛.基于产业融合的中国产业市场结构特征研究[J].现代传播,2011(3).
[4] 张利平.双边网络型市场结构下政府传媒规制及其优化[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2).
[5] 崔宝国.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6] 笔者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产业发展司、《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4-2013年)、艾瑞等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7] Richard A.Johnson,Dean W.Wichern.4th ed.Applied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Pearson Education Company,1988.
[8] 夏大尉.产业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9] 中国互联网中心[R].第3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0] 陈妍妍.传媒业年内发生55起并购案涉及金额近400亿元[N].证券日报,2013-11-14.
[责任编辑:东方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