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敏 周亚莉
【摘 要】傅雷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翻译家,其在翻译理论方面造诣极深,翻译实践方面著作颇丰。其深厚的中法双语功底和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翻译学界的地位。本文以巴尔扎克作品汉译为例,分析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策略,探究其翻译观。
【关键词】傅雷;翻译观;巴尔扎克
【Abstract】Fu Lei, a well-known translator in literature, has always felt a deep involvement with translation theory and translation practice. His deep Sino French Bilingual Foundation and the excellent aesthetic ability of the literary works have laid a position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literary translation studies. Taking Balzacs books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analyzes concrete strategies used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explores his translation view.
【Key words】Fu Lei; Translation view; Honoréde Balzac
0 引言
傅雷(1908-1996)是中国历史上艺术造诣深厚,博洽多闻的著名作家、艺术家、教育家、翻译家。他以翻译法国文学作品而闻名,被誉为“中国一代译学之匠”。在20世纪的翻译史上,在他孜孜不倦的翻译生涯中,他翻译了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多位大家的多部作品。他的译作获得广泛赞扬,深受中国读者的欢迎,大大促进了法国文化的中国化。本文以对巴尔扎克的作品汉译为例,探讨傅雷的翻译策略,揭示其翻译观以及给译者带来的启示。
傅雷,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南汇人。20世纪20年代初就读于徐汇公学,在此期间,傅雷打下了坚实的法语基础。但因为反迷信反宗教,言辞激烈,被学校开除。后又转入上海大同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就读期间,在当时颇有名望的刊物上分别发表短篇小说。在校期间,因参加“五卅”运动,上街讲演与游行,险遭逮捕。1927年冬,离开上海奔赴法国巴黎大学文科学习,留学期间,从法国文学中汲取精粹,丰富精神生活,期间游历瑞士、意大利等国,结识了许多世界级的艺术大师。1931年秋回国之后,年仅23岁的傅雷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执教美术史和法语。第二年到法新社担任笔译。1933年秋,傅雷离开美专,专心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从此开始了长达33年的文学翻译生涯。1962年为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永久会员。1966年9月3日傅雷辞世。
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3种,600余万字,累计发行近千万册,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其中巴尔扎克的占15种:有《高老头》、《贝姨》《邦斯舅舅》等,罗曼·罗兰的4种:即《约翰·克里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以及伏尔泰的4种:《老实人》、《天真汉》、《如此世界在》、《查第格》等等。他的译作颇受中国人欢迎,非常畅销(方梦之,2011:460)。
1 傅雷的翻译观分析
傅雷将“重神似不重形似;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奉其为座右铭。傅雷将“形似神似”绘画理论运用于文学翻译,由于艺术创作规律都是相通的,故此“形似神似”画理完全适用于文学翻译。(王秉钦、王颉2009:261)傅雷的“神似说”内涵极为丰富。
1.1 “神似”:化为我有
神似说的第一要义即为将原作“化为我有”,先要将原作的精神和全部细节理解、体会、吃透。他说:“任何作品,不精读四、五遍决不动笔,是为译事基本法门。第一要求将原作(连同思想,感情,气氛,情调等等)化为我有,方能谈到迻译。”(《论文学翻译书》)
下面引一段《贝姨》中的对话:
Ce marriage fut, pour la jeune paysanne, comme une Assomption. La belle Adeline passa sans transition des bous de son village dans le paradis de la cour imperiale.
这门亲事,对年轻的乡下姑娘简直是白日飞升。美丽的阿特丽娜,从本村的泥淖中,平步青云,一脚踏进了帝室宫廷(傅译《贝姨》,1989)。
Assomption, bous, sans transition, la cour imperiale 傅雷分别将其翻译为“百日飞升”、“泥淖”、“平步青云”、“帝事宫廷”准确地将原文的意思传达给目的语读者,文学韵味十足。
只有“化为我有”,译者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作者的最佳“代言人”,所以要做他的代言人,也得像宗教家一般的虔诚,像科学家一般的精密,像革命志士一般的刻苦顽强。”(《翻译经验点滴》)
1.2 “神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变化”
神似说的第二要义即为“需要进一步把所了解的,体会的,忠实而生动地表达出来”。做到“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变化”是极难的。因为“领悟为一事,用中文表达又为一事。况且东方人和西方人之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此两种mentalite殊难彼此交流”(《论文学翻译书》)。下面引一段《高老头》中的对话:
En un moment le vin de Bordeaux circula, les convives s animereent, la gaiete redouble. Ce fut des rires feroces, au milieu desquels eclaterent quelques imitations des diverse vois danimaux. L employe au Museum s etant avise de reproduire un cri de Paris qui avait de lanalogie avec le miaulement du chat amoureux, aussitot huit voix beuglerent simultanement les phrases suivantes: -A repasser les couteaux.
一霎时,波尔多斟遍了,饭桌上大家提足精神,越来越开心。粗野疯狂的笑声夹着各种野兽的叫声。博物院管事学巴黎街上的一种叫卖声,活像猫儿叫春。立刻八个声音同时嚷起来(傅译《高老头》,1998)。
通过傅雷的翻译,将这一闹剧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受众语读者,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一出闹剧中。在巴尔扎克的原作中,他使用了较多的生僻词汇,而译者想要将其所表达的深层意思传递给读者,并非易事。因此有学者认为,巴尔扎克之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如此巨大的名气,傅雷先生功不可没。
1.3 “神似”:“气息贯通—文脉贯通”
神似说的第三要义即为:“气息贯通,文脉贯通”。傅雷认为,一篇译品气息贯通就是文脉贯通。
Je lai cru......我倒以为
Encore!.......又来了
Encore这个词本身不能表达任何情绪,如果按照其本意,翻译为“又一次”,可谓隔靴搔痒。而本文中,傅雷翻译为“又来了”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到男爵夫人表现的厌恶心态,并且将其严厉的神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傅雷以自己严谨的作风,渊博的学识,长期的艺术熏陶和永不满足的进去精神,形成自己了自己“以传神为特色的”和谐完整的译文风格,人称“傅雷风”(王秉钦、王颉2009:269)。
2 结语
傅雷先生留下的三十四部外国文学名著既是宝贵的文学瑰宝,又是译界弥足珍贵的研究资料。傅雷先生以严肃严谨的译风、虚怀若谷的译德、以及关注读者、引导读者、对读者负责的译旨将永远成为中国译界的航标。傅雷作为我国优秀外语文字翻译家,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
第一:兴趣是关键。只有热爱翻译,才能做好翻译。译者要培养自己对翻译的兴趣,培养“我译故我在”的翻译精神。
第二:精通母语。掌握好母语是翻译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葛浩文认为:“翻译中的困难很多,一般不甚了解翻译的人认为最大的问题应该是不懂原文。其实,不懂原文往往是最好处理的一面。因为解决方法很多:我们可以查阅各类辞典、请教专家等等。而自己的母语掌握得好才是翻译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译者在训练自己的外语技能的同时,不能忽视提高自身母语水平。
因此,翻译学习者必须要有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学习精神,不畏繁琐,不仅如此,还需培养自己在各方面的造诣,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家。
【参考文献】
[1]方梦之.中国译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460.
[2]傅雷.翻译经验点滴[N].文艺报,1957(10).
[3]傅雷.论文学翻译书[N].读书报,1979(03).
[4]傅雷,译.贝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26-66.
[5]傅雷,译.巴尔扎克作品集[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141.
[6]黄勤,王晓利.论傅雷的艺术翻译观[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01:67-70.
[7]舒晋瑜.十问葛浩文[N].读书报,2005(13).
[8]田玲.鲁迅与傅雷翻译观之比较研究[J].齐鲁学刊,2014,03:126-128.
[9]王秉钦,王颉.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261-269.
[10]魏薇,刘晓云.大汉风神只此鲲——试论傅雷的翻译观[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83-85.
[11]肖红,许钧.试论傅雷的翻译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03:92-97.
[责任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