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对策分析

2016-02-22 08:42赵秀文金锋
科技视界 2016年4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高校学生党员

赵秀文 金锋

【摘 要】高校学生党员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者中的中坚力量,他们有无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的大事。因此,对高校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却存在着诸如实效性不强、教育工作队伍不合格和教育合力尚未形成等问题,对此我们应该通过加强理论武装、完善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改善和优化教育环境等方式来大力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使高校学生党员对共产主义社会充满信心,以此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优秀的栋梁之才。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党员是党最根本的依靠和基础。广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为实现理想毫不气馁的拼搏精神,既是党成功的保证,也是中国持续发展永不停息的力量源泉。习近平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高校学生党员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者中的中坚力量,他们有无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的大事。因此,对高校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1 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困境及成因分析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党员的信仰基本上是正确的、向上的。但是,也有个别高校学生党员的信仰判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理想信念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是很不匹配的,因此,正视并研究阻碍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负面因素,是笃定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前提条件。

1.1 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不强

当代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往往采取传统思维模式,导致背离社会前进方向,与实际生活不相容,既无方向也无效率,下面几个方面表现的最为突出:第一,教育目标不清晰,毫无层次感,走向了极端。一方面,一些高校往往非常重视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极少关注学生自身认知能力和知识素养的提升,与知识发展的路径背道而驰。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却非常看重实践能力对学生自身素质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由此冲淡了对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和目标的教育,致使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总体合力缺失,从而迷失了方向。第二,教育内容死板陈腐,针对性不是很强。现实中许多大学没有专门的针对党员的教导老师,对理论研究不够使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长期滞后于社会发展状况,脱离实际与高校现实格格不入,致使理论无法指导实践,无法解决高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遭遇的现实困难。对此,他们疑惑重重。第三,入党过程要求高,入党后教育反而少。部分高校对学生党员的素质培养存在加入组织前重视而加入后无视的问题,造成“入党前严格,入党后则比较松懈”、“加入组织前拼着干,加入组织后看人干”[2] 的现象。最后,教育方式单一老化,没有新鲜感。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高校热衷于双向、多向的现代化互动性的通讯交流方式。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大多数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往往采取传统单一的课堂教育向高校学生党员传授教育内容,这已经和信息化大潮中大学生的思想发展需求背道而驰。

1.2 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滞后

高校是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前沿阵地,但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却明显滞后,具体表现如下:一是,教育队伍结构不合理。当前很多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主力军主要是学校党政团干部、“思政课”教师和学生专职辅导员。但是,在实践中进行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往往是党政团干部,而“思政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却很少。二是,教育队伍素质不高。尽管我们强调不要把学习拉下,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但是在当今的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队伍中,一些教育者对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性认识不足,往往注重经验,凭借自身掌握的固有观念和思维定式进行教育,缺乏基本理论知识训练教育教学。因此,面对行为活泼、思维敏捷的高校学生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答疑解惑”的要求。三是,教育队伍不稳定。部分高校缺乏健全的考核、激励机制,对理想信念教育队伍往往使用的多、培养的少。许多学生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不强,加之工作压力大、待遇低,很大一部分人将这一工作视为临时性、暂时性工作,没有终身从教的愿望。因此,造成学生辅导员三天两头换人,人才流失严重。

1.3 理想信念教育合力尚未形成

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形成是一个整体工作,需要由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力量相互配合,并将社会理想内化为个人自觉来完成。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则离不开社会和家庭的努力,不能仅靠学校一己之力来实现。令人满意的社会风气、和谐康乐的家庭环境,健康活泼有序的学习环境,是高校学生党员信念理想形成的重要保证。但是在实际中往往是学校做得多,社会还可以,家庭则看热闹,没有形成理想信念的合力。

2 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应对策略

理想信念是人们行动的航标,决定着人们的行动和努力的方向。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提高他们思想素养和道德品质,实现其德智美劳全面健康和谐有序发展的有效途径。

2.1 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为其理想信念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代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点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所以,必须强化高校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为其理想信念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及提供有益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怀理想而探索,遇挫折而不惧,循认识而深化,随实践而创新,与时俱进,是坚定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石。”[3]所以,高校在进行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以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来充实学生的大脑,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引导和促使高校学生党员透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和主旨,以此为契机深化和拓展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尤其要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引领和功能导向属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铸就学生党员笃定的理想信念、指引其以理想信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付出自身力量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必须发挥这一优势,通过教育使高校学生党员拥有主流的价值观念和正确的信念理想,心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始终做到祖国和人民利益最大,坚持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2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为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能否实现预设目标,与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队伍的努力程度关联度极高。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队伍必须合理配置,使之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品德,这样才能确保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的实现。首先,优化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队伍结构,选配一支专兼相结合的理想信念育人工作团队。一方面,要积极吸纳文化素养高,思维活跃、爱学习能学习,忠于本职工作的年轻的不同性别的理想信念培育工作者,为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育人队伍输入新鲜力量。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培育工作团队要专兼结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齐心协力推动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繁荣和复兴。其次,推进教师素质建设,全面提升理想信念教育教师的文化思想能力素养。作为教书育人的“灵魂工程师”,应该坚定思想政治立场,有极深的理论素养和较高的能力素养,这样才能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己的一点一滴来影响、感化学生。

2.3 优化教育环境,为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拓展空间

教育的实施必须以环境为依托,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也同样必须有一定的环境氛围。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4]环境对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很大。良好和谐的育人环境能于无形之中增强教育的效果,歪风邪气充斥的育人环境则很容易使人对教育丧失信心。因此,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开展还必须推进教育环境的建设和优化,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理想信念培养基地。第一,建设和净化社会环境,为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开展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育人环境。第二,建设和净化校园环境,为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创造一个健康、乐观、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第三,推进家庭环境建设,为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创造一个和睦、友善的家庭育人环境。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上述三种力量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共同教育,使全社会“劲往一块使,力往一块用,拧成一根绳”,形成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凝聚力,使信念理想教育真正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

[2]杨镜.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9):13.

[3]陈文斌,张煜.普通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实践的困境与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12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63.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高校学生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