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蕊
“打赏”这种事,古已有之。是指地位或辈分高的人把财物送给地位或辈分低的人。说得更明白些,主要是指古时宫廷或者达官贵人给予下人或下属奖励的一种说法。且不细说《木兰诗》里“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就说《红楼梦》吧,大观园的主子们打赏下人,那是司空见惯的。而21世纪,打赏也成为当今互联网上粉丝与“被粉者”间时髦的互动方式。
网文圈的打赏是一种奖励机制
早在2013年,网文圈就诞生了第一个“亿万盟主”粉丝。据说是一位狂热的铁杆粉丝,竟然豪放地为自己的偶像作者“梦入神机”送上1亿纵横币(折合人民币100万元)的“打赏”,创下了网络文学界有史以来粉丝“打赏”作者的最高纪录。这位粉丝在获得“亿万盟主”荣誉称号之余让我们惊讶网络文学狂热粉丝背后的巨大商机。而这位狂热的读者称不是炫富,而是想出口气罢了。
网文圈的“打赏”是一种奖励机制。付费的读者觉得某书写得不错或者其他原因,还可以将充值网站的钱直接打赏给作者。对于“打赏”的收入,几乎所有网站都选择和作者五五分成。另外,还有一种隐形“打赏”叫做月票。这里的月票不是指的公交车票,而是指那些付费看网络文学小说的读者们拥有的特权,可以给喜爱的作品投票,按照不同的充值金额和体系拥有不同数额的月票数量。也就是说,读者充的钱越多,所拥有的月票就越多。作者们得到的月票越多,就越有机会获得网站的奖励。
“大神”作者们的打赏收入高自不必说,但对于很多普通作者而言,“打赏”获得的收入就没有那么可观。花似锦是位新人作家,她表示,“打赏”收入只占到自己总收入的5%不到,可以忽略不计。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网络文学的总产值已经突破10亿元,照此估算,每年通过“打赏”产生的收入也早已突破千万元。虽然“打赏”收入现在并不占主流,但依靠数以千万的庞大读者基数,网站和作者的确能够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
自媒体的新盈利方式
一条新浪长微博获得粉丝百万元打赏的消息,让自媒体圈沸腾了。曾被认为只能靠广告点击盈利的自媒体,似乎找到了一种新的盈利方式。“我觉得有实力的作者,靠粉丝打赏是可以很好活下来的。”目前拥有60万粉丝的自媒体人“鬼脚七”表示,“打赏”是革命性的产品,让有才华的人能赖其生存,而不需为广告折腰。
2014年8月,新浪微博启动了“打赏”功能的公测,同时小范围测试“付费阅读”功能。微博上自媒体作者开通打赏功能后,所发布的长微博末尾会出现打赏按钮。读者则可以根据对文章的喜爱程度,向作者支付一定的费用。
据爆料,从新浪微博启动“打赏”功能到年底的4个多月里有30万人次进行过打赏,其中医疗、财经、科技行业的作者被打赏次数最多,被“打赏”最多的一个作者收入达到20万元。
微信打赏也十分火热。2015年3月,微信开始内测公众号“打赏”功能,被打赏的公众账号作者可获得读者的“小费”。
如同微博打赏,一旦内容付费或“打赏”行为的模式建立,一些有影响力的明星、企业等就可能选择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产品、新歌、新书等首发,或直接提供版权下载。这样不仅提高了平台的活跃度,还积攒了属于自己的粉丝群体,用户也得以沉淀。
其实,不管网文打赏也好,微博、微信打赏也好,对于一些真正的好文章,读者读完觉得有所收获,点个赞已经不足以表达自己对这篇文章的喜爱,那么,打个赏,是可以给人带来难得快感的一点回报。有时候,甚至是“我打赏你,是满足我自己,与你无关”。
这是打赏的妙处。它只奖励优异,不回报平庸。
“打赏”,也可以这样滴
“打赏”并不限于网络文学圈,粉丝们对网络主播们的打赏,似乎更加狂热。
好搜百科上,网络主播定义是指:互联网中的一档节目或活动,策划、编辑、录制、制作、观众互动等一系列工作大多由主播负责参与,并由主播本人担当主持工作。网络主播的分类很广泛,包括:教学主播、美食主播、户外主播、外语主播、财经主播、健身主播、理财主播等。
只不过,在国内,以上主播类型相对较少,比较火爆的主要是秀场主播与游戏主播的网络主播形式。
据了解,在签约主播里也分不同级别,顶级的主播可以拿到上百万的年薪,打赏提成高达50%;其他的主播年薪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主要根据其粉丝数量、收到的赏金和为平台带来的流量而定。
2015年年初,全国网络草根艺人年度颁奖典礼在广州举行,当红网络主播从线上走到线下进行直播秀。这些草根艺人中不少以直播表演为正职,收入来源为网民对其的打赏。
越来越多的例子表明,“打赏”是可以作为商业模式存在的。现在比较为网民所熟知的YY、9158等网络秀场也多是依靠“打赏”体系实现虚拟物品销售并实现盈利的。
网络主播已成为一种新兴职业。据中国最大的视频直播网站YY娱乐统计,如今有百万名签约艺人活跃在该娱乐平台上进行直播表演,包括演唱、电台NJ、脱口秀等。这些艺人之中,有流浪歌手,有北漂一族,有退伍军人,有大学老师,有被雪藏的比赛冠军,甚至有卖大米的农民。网民给他们打赏,让他们的演艺兴趣得以实现职业化。YY娱乐表示,要想在千万名网络主播中脱颖而出,主播本身在表演内容和表演形式上肯定要有相当实力。
除了网络上的打赏,打赏制也在慢慢渗入现实生活中。
夏天,正是景区最火爆的时期。2015年,各大商家纷纷大出奇招招揽游客。杭州某景区采用一种游客打赏模式,游客看完表演后给赏钱,多少不定,竟然还有人打赏了一包薯片和方便面。打赏制还进入了餐饮业。有的餐饮门店实行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打赏制。这是一种微信点餐员工打赏系统,使用微信扫码打赏服务员的服务。通过系统生成收款二维码,贴在每个员工的胸牌上(每个员工的二维码不一样),顾客如果对该员工的服务满意,可以自愿用微信扫一扫服务员身上的二维码,进行打赏。系统带有排行榜功能,可查看每个人的打赏总额,让员工良性竞争。
打赏,没有那么简单
多年前,马化腾在一个网络领袖峰会上说过一句话:让天下没有埋没的才华。才华一直都存在着,给才华以回报的源于人本性的品德一直都存在着,现在只需要把两者连接上就行了。一个打赏按钮,直接打通循环。这和当年在园子里听戏,没钱捧人场有钱捧钱场是一个路数,这是老规矩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复苏,也是一个趋势。互联网内容永远免费的时代或许在不久的未来该打上句号了。
但是,任何一种事物,至少是有两面性的。其光鲜的背后,也总少不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打赏”同样不可避免。
虽说互联网“打赏”对于上千万的公众账号的运营者而言是个福音,但也不乏一些争名夺利之徒,利用“打赏”招摇撞骗。
这些年明显的一个趋势是曾经的某些微博大V,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微信大V,他们利用粉丝的崇拜心理和在行业上积累的话语权,通过各种商业活动或无节操地为自己并不认可的品牌做宣传,从中获得巨额利润。
随着“打赏”功能的全面普及,越来越多的为用户提供各种虚假方案和培训的个人或团体、机构正在形成。届时,一场争夺行业话语权的游戏又将开始。在这种情况下,应警惕利益驱动的“打赏”沦为“意见领袖”的敛财工具。
所以,提示诸位,每个月花个百八十块钱在网上就不少了,至于那些一掷千金的“土豪”们,咱们还是叫个好,凑个热闹就够了,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