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留守儿童暑期集中管理模式可行性探究
——以湖北远安县“阳光家园”为例

2016-02-22 06:55常晓雨
新课程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家园志愿志愿者

□常晓雨

大学生志愿服务留守儿童暑期集中管理模式可行性探究
——以湖北远安县“阳光家园”为例

□常晓雨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成了具体的现实问题。笔者通过实地调查访问的方式,探究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留守儿童暑期集中管理模式这个双向成长平台模式的可行性及其意义,为解决留守儿童因缺少管理而造成的问题提供可参考性的借鉴方法。

大学生志愿服务;留守儿童;暑期集中管理;可行性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十分普遍。留守儿童作为农村人口流动所产生的“衍生品”,这一弱势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高达6100万人,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抽样数据测算,我国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数量达到4000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达到87%,约为3500万人,多数集中在中、西部等人口大省。其中80%以上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监护状况堪忧,此群体中普遍存在着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引起了中国各界乃至世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针对此问题,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访问的方式,以湖北省远安县“阳光家园”为例,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留守儿童暑期集中管理模式这个双向成长平台的可行性,为我国解决和帮助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可参考性的方案。

一、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留守儿童暑期集中管理模式依据及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留守儿童这一特殊性群体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寒暑假此类长假期,脱离了学校的监管,学生在学习和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缺失。高校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缺少实践性问题及社会提供的实践性机会有限,多数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意愿无法得到满足。大学生节假日拥有较长的闲暇时间与留守儿童寒暑期空白的客观性现实情况,为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留守儿童暑期集中管理的双向成长平台提供了契机。

1.留守儿童的客观性需要

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和关爱,使部分儿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孤僻内向性格倾向;大多数留守儿童与(外)祖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一起生活,由于存在代际沟通问题及监护人溺爱,使监护人缺少家长行为的教导,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安全方面存在缺失,尤其在寒暑假中,留守儿童离开学校,缺少了学校老师的管理,使得这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也使孩子的生活方面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目前,远安县共有7~14岁少年儿童15278人,其中留守儿童6875人,占总数的45%。其中,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一年以上(表1,P117),现与 (外)祖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一起生活,留守儿童寒暑假存在空白期(表2,P117)。调查中发现许多儿童在节假日因缺少父母和玩伴而感到孤独,有的甚至长期一人在家生活,心理方面产生轻度抑郁。性格孤僻内向、行为多动的儿童也大有人在。

表1 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时间

表2 留守儿童暑期计划

2.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需求

随着高校德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在大学生素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问题也在不断地显现。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德育工作大都停留在单向的理论灌输,很难使学生产生共鸣,这种与社会脱节的德育方式无法触动学生的心灵,提高自我的自觉性。

同时,大学生自身素质提高及社会责任感增强,使其越来越多地加入到关注和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队伍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的意愿及行动不断增加。而社会所提供的机会有限,使得大学生缺少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机会。调查中发现多数的大学生(约占93%)有参加志愿服务的意愿,但实际有志愿服务经历的只有少数(约占32%),见表3。

表3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意愿

此模式将大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其思想德育由知向行的转变,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的同时,使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实践中、在社会课堂当中获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认同,提高了对自我的认知,提升了自我发展的自觉性,克服了高校德育过程中因缺少实践性和活动性而存在的教学片面性,为高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路径。

3.社会发展的客观性要求

此模式不仅帮助地方政府解决了农村基础教育力量薄弱、农民工子女关爱教育等民生问题,也为广大外出务工的父母减轻了一定的压力及后顾之忧,使他们在外可以更加安心地工作,缓解了一些社会矛盾和压力,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支持,为全社会建立健全和谐的关爱留守儿童服务体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以“阳光家园”为例的基本运行模式简介

“阳光家园”是政府支持,依靠村级团干部自主招生、管理,不需要村民缴纳任何费用,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对留守儿童暑期集中进行关爱、辅导,促进留守儿童、大学生群体双向成长平台的纯公益性组织。自2010年创办以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了领导机构、管理人员、留守儿童档案、志愿者队伍信息制度,形成了“阳光家园”运行服务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长期的活动方案。“阳光家园”暑期关爱辅导班现今的基本运行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

首先由县政府依据当地留守儿童分布情况及各村的实际状况确定“阳光家园”暑期关爱辅导班开班地点,同时联系各高校中有意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志愿者形成对接;其次确定开班的村委会创建领导机构,召集管理人员,并根据本村实际调整制定适应本村的“阳光家园”运行和管理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阳光家园”开办场地点,购买相应的用具,进行开班准备;同时,进行“阳光家园”宣传,招募志愿者,招收学员。学员报名之时,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签订安全协议书,以确保留守儿童在“阳光家园”的安全。

2.中期实施阶段

根据前期准备阶段的安排,由专门的人员负责整个“阳光家园”活动的运行。汇总“阳光家园”学员签到情况,建立志愿者队伍信息制度及留守儿童学员档案信息。确保整个活动运行过程中留守儿童学员及大学生志愿者的安全,并保障志愿者的日常生活。同时,定期安排总结会议,对近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汇报总结,纠正不足之处,并对下一阶段的活动进行安排调整等。中期实施阶段是整个活动中的中心环节,需要各方面的积极协调配合以确保“阳光家园”活动的顺利实施。

3.后期总结阶段

首先确保“阳光家园”暑期关爱辅导班顺利结班,召开结班仪式,进行工作总结、汇报。其次,“阳光家园”管理人员对本次“阳光家园”暑期关爱辅导班进行总结、反思,召开总结会议,为下次开设“阳光家园”做好积累和铺垫。

“阳光家园”经过五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由村委会支持主办,村民大力支持,面向全国高校招募志愿者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留守儿童暑期集中管理的双向成长平台模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中央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现面向全省推广。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留守儿童暑期集中管理模式构建的原则及注意问题

大学生志愿服务留守儿童暑期集中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妥善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对于提高全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产生了重要意义,并且在初步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学习借鉴此模式时除遵循以下构建原则及注意问题外,还应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完善和创新。

1.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参与原则

构建此模式,应首先确定留守儿童这一主体需求量;其次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对此模式表示支持并有意向积极参与此模式的运行。

2.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原则

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此模式的意向是此模式的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志愿者自身对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以及与他人良好的沟通交流合作能力成为其参与此模式所应具有的个人素质。

此外,高校的支持和鼓励对于大学生志愿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志愿服务也产生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组织者(政府部门)的参与原则

政府作为此模式的组织者对于其运行实施至关重要。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对此模式参与主体予以关注和组织,确定留守儿童和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意向,并保持沟通联系,实现良好对接;对承办此模式的乡村地区给予物资的支持和保障;并确定参与此模式运行的相关地区及组织点,定期组织其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同时,政府部门应确定有关此模式的相关负责人和参与者,构建相应的管理组织模式,保证其有效运行。

此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留守儿童暑期集中管理模式应该进行拓展,建立志愿实践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长久运行的机制。通过网络等渠道与留守儿童进行长期的沟通交流及心理辅导活动,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同时协助社会建立立体式关爱服务网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通信手段动员其他社会力量,开展行之有效的社会关爱活动,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和法制安全教育,推进关爱教育工作常态化发展。

[1]王伟清,刘柯,刘燕.论基于高校资源优势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灵呵护志愿机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5):173-177.

[2]胡美玲,刘鹏程.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绥化学院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55-56.

[3]孙宏艳.中国未成年数据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教育部团中央协商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工作[N].中国教育报,2013-02-05.

(编辑:郝 婵)

G641

A

1671-0568(2016)26-0116-02

常晓雨,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思政)。

猜你喜欢
家园志愿志愿者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志愿者
家园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寻找失落的家园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