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欢欢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同声传译中译者应具备的素质
黄欢欢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摘要:频繁的国际交往,使得大型国际会议和各种其他国际往来活动越来越多地使用同声传译的工作方式,同声传人才也因此成为社会对翻译人才需求的一个热点。作为翻译的一种形式,其即时性的特点决定在口译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要求译者必须具备一定素质以应对同声传译中的困境。笔者将译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归纳为六个部分,即扎实的双语能力、广博的文化知识、良好的协作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引起译者的反思,使译者能据此提高自身素质,翻译出高质量的译文,促进口译事业的发展及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同声传译;译者;译者素质
1扎实的双语能力
良好的双语能力是学习翻译的先决条件。以英汉互译为例,首先,译者要有深厚的双语语法知识,熟悉两种语言的句法特征及句法习惯,熟练掌握源语与译入语的句法功能。如英语重形合,强调“主客分离”,汉语重意合,强调天人合一。英语频繁使用名词,而汉语偏爱动词。其次,译者应具有较大的双语词汇量,有较强的英语及汉语阅读理解能力,英语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这样在进行汉英翻译的时候才可能产生地道流利的译文和译语,相反,如果译者语言表达不够准确、丰富,很少考虑上下文的衔接与连贯;用汉语表达时套用英语语法,使句子或语焉不详,或句子过长,或不符合汉语表达法。缺乏理解和表达能力,就会产生文理不通、诘屈聱牙的句子,翻译活动注定是失败的。因此,译者平时注意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及遣词造句能力,写作表达能力,提高双语总体能力。
2广博的文化知识
尤金· 奈达曾强调:“就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译者的文化功底甚至比双语功底更重要。”鲁迅先生也曾提出,称职的译者必须是个“杂家”。这也就是说,译者必须要有各方面的,足够多的基本文化素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无带着文化的烙印。翻译是在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同时也是两种文化间的转换与融合。因此一名优秀的译者必须熟知两种语言背后蕴藏的文化背景,具体包括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历史发展、自然科学、地理环境、传统习俗、文学艺术等。因为译者面对的是各式各样的源语与译入语,其题材、体裁、内容等各不相同。这就要求译者必须建立宽广,博大,复杂而精密的文化知识体系,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杂家”。如在中国,问候通常以“你吃饭了么?”作为谈话的开始,而西方国家则常以气候为话题的开始。
3良好的协作精神
同声传译译员一般由两到三人组成一组,共同完成口译任务。由于译员在口译现场面临极大压力,这就要求每20分钟左右,译员必须中途休息,以避免大脑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确保口译质量。此时译员的轮休及轮休过程中对其他译员进行帮助,如协助在译译员记笔记,查找生词及相关资料,则要求译员必须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因为此时的口译任务是团队任务,而非个人活动。
4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
作为社会的一个行业、一种工作,翻译本身的社会职能决定了译者必须对口译任务负责,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这是译者的一大素养。口译任务进行时,译者必须对口译内容进行保密,不得泄露商业或会议秘密,口译时应保持中立立场,不得掺杂个人感情。同时,还要正确评价自己,应根据自身能力,承接口译任务,对口译质量负责,严格遵守《规定国际会议口译工作者协会关于职业道德准则的规定》。
5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由于同声传译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因此,译员必须具有健康的身体,保证口译任务的顺利进行。另外,同声传译译员通常在极度紧张,极度高压的环境下进行口译任务,而口译具有瞬时性、不可挽回性,因此要求译员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面对任何问题和突发情况,都要从容应对,处变不惊。如,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召开的中外记者会上,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让中外媒体无不为之折服,其中两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属于高难度的翻译,如果译员由于未充分准备而临时慌乱,则会出现错译、漏译,严重者可能会因心理临界点崩溃而中止口译任务。而当时总理首席翻译张璐灵活处理,将两句诗词分别译为“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My conscience stays untainted in spite of rumors and slanders from the outside。”这样高质量的译文与其较强的抗压能力密不可分,充分体现了过硬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6强烈的求知欲望
同声传译是一项即时性、不可逆性的现场语言输出与转换任务。译员难免会遇到生词或陌生领域,因此,译员必须具备强烈的求知欲,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如术语,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百科知识,更新口译经验,以便灵活应对新领域、新知识体系的口译任务。
7结语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这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有时候翻译比创作还要困难。任何一门行业的从业者要想获得成功,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翻译工作更是如此,译员要胜任、做好翻译工作,就需要了解其自身素质,因人而异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恰当转换和输出源语与译入语,增加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从而使翻译成为一种高尚的事业,促进人类的进步、文化的繁荣、世界的和平。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龚光明.翻译思维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3]李建立.论理想的译者[A].西北大学学报,2004,3.
[4]柳海民.李伟言.析知识、能力,素质[A].中国教育报,2002,3.
[5]罗新璋.翻译论集[C].商务印书馆,1984.
[6]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黄欢欢(1992-),女,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0-02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