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

2016-02-22 13:54张毓婷
西部皮革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生态恢复生态美学生态文明

张毓婷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5)



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

张毓婷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5)

摘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快生态与文明的发展,注重环境和人文思想的提升,日渐严重的生态环境促使人类警醒。人类盼望着新文明时代的到来,即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它是为了克服工业文明带来的弊端,探索一种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和谐发展之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探索实践,走出一条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以期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恢复;生态文明;生态美学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十几年间,我国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工业文明进程的加快,与此同时造成了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环境破坏的负面效应和环境意识的消极态度,造成了经济增长的环境资源代价过大、百姓生活受环境污染限制加重和社会发展中环境因素的负面比例加大等一系列问题。化解环境问题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但是责任主体往往只能考量自身的需求和利益,经济增长与环境责任、人的发展与环境义务、社会发展与环境损益等多方面之间难以达成一致的价值理念。在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人们逐渐形成发展的环境正义理论,是对环境不公正的本质反应。

1生态文明进程中更需要人文关怀

2010年在上海召开了“世博会”,此次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句话中便体现了对人的优待,怎样优待人呢?这就涉及到哲学中的人文关怀问题,城市闲暇环境的营造与设计也是如此,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文关怀”这一大众行为心理领域应运而生,人们对于闲暇时间和闲暇内容的需求越来越多,不仅在闲暇时间和内容上追求,对于承载这一文化交流和繁荣的闲暇环境的质量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大中城市中居民闲暇时间总体上增长,休闲对于城市稳定发展越来越重要,它关系着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的发展和城市规划等诸多方面。而目前大多城市的闲暇环境营造不能满足人们的种种需求,从而使社会整体发展与城市空间不能够匹配,以人为本的城市闲暇环境更为罕见。居住在大中城市中的人们面对着社会的各种压力,寻求一种释放,催生了“吧文化”的发展,各种迪吧、酒吧、慢摇吧鳞次栉比,不难发现,“吧文化”采用的是宣泄方式进行排解压力,这难免有些以毒攻毒的意味。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人们更容易受到抑郁、不安、沮丧等负面情绪的困扰,我们需要具有文化内涵的闲暇方式,真正的舒暖内心、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的闲暇环境,满足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公务员和白领阶层的需求,同时满足农民工与退休人员为代表的广大民众的需求。“人文关怀”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提出,从它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片面性思想发展不仅关注自己,同时关注他人,关注现在,关注未来;不仅关注人所处的人文环境,同时关注人所处的生态环境。“人文关怀”含义的完善使其在环境设计领域得以应用。日本东京、中国上海、长春、吉林等城市分别结合当地文化背景进行具有人文关怀的闲暇环境的探索性实践,本文将对以上城市的数据研究总结其优劣。本文将社会行为学、心理学、人口学与环境学相结合,以大中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依托,进行具有城市特色的具有人文关怀的闲暇环境的设计。为人们提供舒适的闲暇环境,从而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2关于生态文明与生态美学的探究

人类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偏重于客体的农业文明,单纯着眼于主体的工业文明都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特别是工业文明在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人类应当深刻反思如何解决这些负面问题?这就必须着眼于主体与客体的和谐发展。和谐发展既不是农业文明的靠天吃饭,也不是工业文明的人定胜天,而是一个人与环境的和谐状态。包含三个层次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是生态文明,人与社会、人与人是社会文明。只有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同步发展,人类社会才能够进入一个和谐发展的新的文明形态,即环境文明。作为工业文明的超越形态,环境文明只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使人类社会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对抗和冲突之后,升华到一种和谐发展的至高境界。

参考文献:

[1]程广云.生态文明: 观念·规范·制度.[J].社会科学辑刊,2012(03).

[2]徐进刚,马永莉.城市设计与人文关怀[J].南方建筑,2003(03).

[3]曾繁仁.当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美学理论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1).

作者简介:张毓婷(1991.01),女,汉族,四川隆昌,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美学专业2014届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0-0142-01

猜你喜欢
生态恢复生态美学生态文明
怀特海有机哲学审美经验观的生态学审视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原则及方法研究
苏州太湖湖滨湿地生态恢复模式与对策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和谐之美
浅谈绿色设计中自然材料的运用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福建长汀县生态恢复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乡土景观设计在玛纳斯河生态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