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筱禹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1130)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黄筱禹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而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最核心的问题当属农民收入了。那么,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因此,农民教育对于解决三农问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农民不仅要成为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人才,而且还要有才能、有远见、有创新精神。这些都依赖于农民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所以,开展农民教育意义深远。
关键词:农民教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劳动力
1引言
早在2011年,浙江省就建立了省、市、县三个层次,高、中、初级农村实用人才的三级培训体系:县级设农民学校,市级设农民学院。而在我国内陆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四川省,则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农业劳动力“低质化、弱质化”问题。要培育出大量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使四川的现代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因此,随着中国农业转型在不断推进中对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的不断增加,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化、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来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本篇论文就是从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作为切入点,研究当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可行性的对策。
2提出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业为基础来发展经济,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在80%以上。进入新时期,我国在发展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农民教育的现状与新时期农业发展目标中关于农业劳动力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差距。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农民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
2.1资金投入使用的效率有待提高
目前,新型农民培育的经费来自中央财政、省级财政、用人单位及农民个人,而中央及省级财政是农民培训经费的主要来源。从资金投入使用的情况看,主要存在资金总量不足和资金投入分散的问题。而农民人均培训经费的投入远低于实际需求,经费短缺已成为制约农民培训工作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新型农民的培育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经费来源不同,投入相对分散,缺乏一个有效的机制来统筹安排各部门之间的资金管理。对于农民培训的项目类别来说,各项目在培训对象和内容上多有重合,且每一项目受资金约束,都无法开展系统、深入的培训,导致农民培训出现了多头推进、培训面广、内容重复的局面,培训效果差,大量资金重复、分散投入,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浪费问题严重。
2.2农民教育的结构和内容有待改善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水平与农业劳动力的需求数量不成比例。专业性的技术教育和农民职业教育所占比例太小,我国农村的技术型人才,尤其是初、中级技术人员缺乏。此外,社会上对于学历教育比较重视,而以需求为主的非学历教育却被忽略,并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同时,针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型的教育开展的较少,不能社会的需求,尤其不适应农业科技手段的推广。大部分农民对农业耕作和管理等基础性知识了解不足,从而导致教育推广效果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普遍忽视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农民教育的推广不利。
3提出对策
农民教育对于国民经济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全国上下都应该重视起来,通过农民教育来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改变普遍忽视农民教育的现象,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1创新教育资金的投入机制
在政府教育资金的投入上,我们可以尝试引入当地龙头企业、各种社会组织、农村金融机构等加入到农民培训的融资队伍,建立以政府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同时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尝试推进培训费用的“基金化”运作方式,由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力量等构成专项基金,委托专业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为农民培训提供多元化的资金融资机制。
3.2调整农民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
我们在进行农民培训时,可以增加实用性技术的教学内容,从而贴近农村实际,形成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体,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的教育机制。并探索对农民进行分级指导,分层次、按需求进行培训。建立健全初等、中等和高等三者相结合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其中,农业院校应该起到指引作用,发挥自身优势,配合参与农民培训教材的编写;培训农民骨干技术员,实现间接地帮助培训农民。与此同时,政府应该不断优化农民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的要求,围绕所需职业以及能力要求,在充分考虑未来需求的基础上来制定教学计划。
4结论
教育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民教育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006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新型农民,而要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教育是关键。因此,农民教育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惠娟.新型职业培训塑造新型职业农民.人民政协报,2014(09).
[2]黎家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财政支持问题研究.农村经济,2015(05).
[3]王玉洁.天津市农民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天津理工大学,2010(05).
作者简介:黄筱禹(1992.01-),男,安徽六安人,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0-00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