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一场迟来的宴会
对不起,我们来晚了。让大家久等了。
这本四人作品合集(连同展览)最终定名为《靠谱》,然而我们也不能确证它是否真的靠谱。
什么叫“谱”?对于书法来说,也许有迹可循的章法才是谱。这个“迹”,或许是商周铭文之迹,也许秦汉简牍之“迹”,也许是三国至南北朝碑丛之“迹”,又或者是自晋以来有名有姓的书坛大家风流逸士之“迹”,甚至是吴昌硕晚年掉落的一页信札,又或是风过顾景舟的半爿方桌,从壶底印款处扬起的一点紫砂屑。
俱往矣。罗马人西泽早有言在先:拥抱智识即拥抱痛苦。此一代书家,可汲之碑帖琳琅满目,可循之墨迹几触手可得,则我们可否借用先知的一声叹息,长慨自二王苏米褚何到散落于民间的不知名工匠,走着自己的路,让今人无路可走?
五体之外可还有第六体?你又没有玄乎的宇宙能量,何以能发出自己石破天惊的一声嘶吼?一生依谱为书,临帖的毛边纸堆砌起来等高于一座帝国大厦,又有一代一代层出不穷的年轻人从观念出发,秉持实验精神,用新鲜的身体冲击着这一代之腐朽灵魂——在固守中正传统和冲出自己的一片新大陆中间,横亘着人间的误解、时代的审美以及凯恩斯的手,你将如何杀出一个新的黎明?
以上种种,或许是师法古人又不让古人的当代书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黄文斌、鲁大东、王佑贵、施立刚学养背景和生活环境乃至籍贯不尽相同,甚至多少有些南辕北辙的意味,很难说他们是为了一个共同目的而走到一起,但客观上此四子确实形成了一种风格流派,同时又很难归纳。你只惊叹斯人五体俱精,却难想象每一次突破裂变背后的矛盾。所以这不得不成为了一本自带痛感的作品集。每一次书写探索的背后,除了酒杯,还有无法言喻的焦灼和豁出去的任性。
所以,同一个人可以在同一个展览中创作二十幅面目各异的草书《多心经》,随心所欲,但却并不逾越心中的规矩。也可使所谓“三大行书”你中有我中有你,写出生命的大和谐。更可上追仓颉,想象六千年前的原始居民,如何从一只虫子的爬行中领悟一次纸上舞蹈的跳跃。更可老老实实,二十年不离其宗,墨痕不干却血泪感愈强……
这是四位平均年龄四十啷当的书写者,既不衰老,也算不得年轻。头一回结集入展,头一回联合著书。总是要有个开始。而于此意义上,这本书以及这个展览来得也并不算晚。再过十数年,诸君或显或隐,江湖上亦当有其踪迹流转。
花十三 2016年元月写于杭州草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