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国的行动纲领

2016-02-21 20:20
军工文化 2015年10期
关键词:强国制造业发展

全球制造业变革正处于深度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Q:我们知道《中国制造2025》是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对顺应新常态,对当前的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请您先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一行动纲领推出的背景。

A:我从全球和国内两个方面的新趋势新情况来讲讲我们为什么要推出《中国制造2025》。先讲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变革新趋势,可以这么概括:全球制造业变革正处于深度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我们是经过深入的研判进而得出这一判断的。近年来,工信部组织有关单位开展了新型工业化、制造强国战略、“十三五”产业结构调整等重大课题研究,为编制《中国制造2025》提供了重要支撑。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形成了一个基本判断,就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成为当今时代创新最活跃、渗透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领域,以跨界融合为特征的“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制造业”日益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就是主动适应这一新趋势的重要举措。

Q:请具体说说你们对全球制造业最新发展趋势的认识。

A:对全球制造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我们总结了四个方面。

制造业发展方式深刻变革。表现在,智能制造成为新型生产方式。在《中国制造2025》中,我们强调了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是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而智能制造则是抢占这一制高点的主攻方向。“互联网+”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新产业,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制造业创新体系正在重构。创新载体从单个企业向跨领域多主体的协同创新网络转变,创新流程从线性链式向协同并行转变,创新模式由单一的技术创新向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转变。

制造业全球分工版图面临深度调整。发达国家强化中高端制造领域的领先优势,中高端产业转移出现回流现象。发展中国家积极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在中低端领域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

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从国家战略聚焦点看,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力图重振制造业,抢占高端制造市场并不断扩大竞争优势。从经济复苏和增长动力看,制造业是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在新一轮发展中,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都不约而同地高度重视和推动制造业发展,努力为经济回暖提供有力支撑。从创新活动来看,制造业历来是创新最为集中、最为活跃的领域。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都注重将制造业创新作为驱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

我国制造业发展已步入爬坡过坎、由大变强的重要关口

Q:从您介绍的全球趋势看,我们确实要加倍努力以融入这些大变革大趋势中。根据你们的判断,当前我国的制造业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A:可以这么说,我国制造业发展已步入爬坡过坎、由大变强的重要关口。有一个数据可以说明。2011年3月份,美国经济咨询机构环球透视公司(IHS Global Insight)的报告指出,2010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达到19.8%,高于美国的19.4%,位列世界第一,这是继一个半世纪之后,我国重新回到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的位置。可以说,近现代以来几代中国人“制造业大国”的梦想已经实现。因此,可以说,我国制造业已经站到了“由大变强”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是,未来挑战也很大,还需要爬坡过坎。挑战也意味着机会,这就需要我们确立新的战略目标,制定新的行动计划。以上正是《中国制造2025》出台的大背景。

《中国制造2025》实施将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进程

Q:请您就这一行动纲领的重点内容给我们做点解读。

A:《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包括发展形势、“三步走”战略目标、九大战略任务和十个突破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及战略支撑和保障四大部分。我这里重点介绍“三步走”战略目标。

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我们认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强与弱,主要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质量效益、持续发展能力等几个方面来判断。目前来看,世界制造业大国大致分为三个方阵:美国处于第一方阵,德国、日本处于第二方阵;中国处于第三方阵。再统筹考虑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基础条件,我们在《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三步走”战略目标。

具体来说,到2025年实现第一步的战略目标,也就是说制造业发展水平接近德国、日本实现工业化时的水平,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到2035年实现第二步的战略目标,在第二方阵中处于领先水平,制造业竞争力明显提升,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实现第三步的战略目标,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一方阵,也就意味着真正成为世界一流制造强国。

Q: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主线是什么?

A: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样一条主线,那就是要将两化融合贯穿于制造强国建设的全过程。所谓两化融合,就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党中央准确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新时期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做出过重要批示,强调要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在《中国制造2025》中,我们坚决贯彻中央的这一战略部署,坚持把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这条主线贯穿制造强国建设的始终。

Q:这些战略目标战略步骤都非常好,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怎样保证它们有实施的动力,从而在预期的时间里实现?

A:我们正在着力增强两大动力:“创新动力”和“改革动力”。

增强创新动力,就是要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打造成为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力量。要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强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立以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以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为重要支撑的制造业创新网络。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端制造业重大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力争在集成电路、新一代移动通信、大数据、智能机器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机制,充分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特别是要扶持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发展。今天的中小企业可能成长为明天的英特尔、微软、苹果、谷歌、百度。我们要为这些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包括提供资金支持、创业辅导、税收优惠、信息咨询等,帮助他们不断完善自身,把创新创意转变成社会财富。

增强改革动力,就是要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造业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释放改革红利,为制造强国建设增添动力。要简政放权,推进依法行政,最大限度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把行业管理的重点放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上,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的制定和实施,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产业治理能力。要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激发制造业创新活力;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倒逼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强制造业领域法规体系建设。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破除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民营经济广泛参与制造强国建设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Q:动力机制有了,那有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

A:我们努力构筑三个保障,即“政策保障、人才保障和组织保障”。在政策保障方面,重点要完善财税、金融和中小企业扶持三类政策。

一是构建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投融资体系。落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支持重点领域大型制造业企业开展产融结合的创新试点,搭建有效的产融结合型金融平台。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拓宽制造业企业融资渠道,构建适应制造业投融资需求的中长期资金筹集机制,引导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产业投资等基金支持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二是制定支持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财税政策。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探索资本金投入新模式,支持制造业重大专项工程的组织实施和企业技术改造。完善国有资本收益使用方式,支持国有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结构布局调整。加快出台支持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重点新材料应用示范项目的实施细则,完善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机制。三是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和服务体系。鼓励商业银行加大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力度,创新产品服务,增加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有效供给。设立中央财政持续支持的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保障水平。建立完善中小微企业征信体系。加强培育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机构,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创新、融资、咨询、培训、人才等专业化服务。

在人才保障方面,重点是建设好三支队伍。一是打造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核心,组织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和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加强培育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要进一步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先进制造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推动部分本科院校向职业技术学校转型,改革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开展新型学徒制试点示范,培育一支数量众多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三是造就一批优秀的企业家队伍。要积极营造适合企业家型人才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注重在企业经营和管理实践中发现和培养企业家人才,健全企业家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造就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人才。

在组织保障方面,关键是建立统筹有方、协调有效、落实有力的制造强国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领导体制方面,《中国制造2025》提出,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由国务院相关部门和有关单位参加,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协调相关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科技政策,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在工作机制方面,重点是建立健全部省联动机制,更多地发挥好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工信部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认真抓好《中国制造2025》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同时加强目标责任的考核,确保规划实施进度。

猜你喜欢
强国制造业发展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70年强国梦圆 70面行业旗帜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秦晋争霸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