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雯,陈 琛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29)
社交网络视域下“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析—以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唐雯,陈琛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29)
互联网在中国的运用和普及已有20余年,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给年纪轻、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95后”大学生带来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95后”作为其中较年轻的参与者,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太成熟,经常容易困惑迷茫而内心产生矛盾,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如何利用社交网络的正面导向作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95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适合时代发展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社交网络;“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95后”大学生出生、成长在我国经济发展稳定,生活条件优越的时期,而且与中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近乎同步。1995年5月,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瀛海威成立,互联网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自2013年开始,“95后”陆续进入大学校园,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以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在2013级学生中,“95后”接近65%的比例,在2014级和2015级学生中,“95”后已高达87%,俨然已经占据了该校学生的“大壁江山”(数据来源于该校学工处)。
为了更好地对社交网络环境下“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评价,本文以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95后”在校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社交网络的使用情况。此次问卷共发放了500份(含网络问卷),有效问卷为494分,有效回收率为98.8%。为达到补充细节的目的,后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进行访谈。
2016年1月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网民中学生群体已多达25.2%,位列第一。而2015年新增加的网民群体中,低龄(19岁以下)学生群体的占比分别为46.4%,这部分人群对互联网的使用目的主要是娱乐、沟通。[1]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 service)是基于互联网构建的一项服务,其允许个体在封闭系统内建立公开或半公开的个人文档,并清晰地列出与个体有关联的用户。在此基础上,个体可以浏览自己以及关联用户的各种链接,是大学校园课外生活娱乐、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2]
为更加直观、翔实地了解“95后”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基本情况,笔者在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乎100%的学生拥有QQ、微信账号;95%的学生拥有微博账号;而其他的社交网络工具,如百度贴吧,陌陌,还有前几年盛行的开心网、人人网等,比例均在50%以下。从数据中不难发现QQ、微信、微博已经和其他社交网络工具拉开了绝对的距离,成为主流层面当之无愧的“巨擘”。而95%的学生表示会刷微信朋友圈,82%的学生会登陆QQ空间,70%的学生会进微博。腾讯公司的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已经成为学生社交运营的重要一环。在时间运用上,调查显示,47%的学生每天花费1-3个小时在社交网络上,25%的学生花费3-5个小时在社交网络上。而六成以上的受访者用“时不时”、“经常”、“频繁”字眼来表明自己一天多次登录社交网络。在使用动机和习惯上,53%的学生用社交网络来分享生活点滴、表达个人观点和情绪,44%的学生用来与朋友或者陌生人交流,26%的学生用它来获取外界资讯,22%的学生是为了查找各种资料,有18%的学生看重的是社交网络的某个功能。结合受访学生的解释,“95后”热衷社交网络主要归类为“三个一”,交一个朋友、追一类明星、卖一些产品。但是由线上社交运营转化为线下社交运营的比例并不高,表明现在有“线上凝聚、线下松散”的现象。另外22%的学生表明自己会每天更新和运营自己的社交网络,具体表现为晒照、发心情、写随笔、做微商。
结合调查实际情况,我们把产生上述行为的动机原因归类为三种。一是自我展示。“95后”大学生正属于青春成长期,伴随着内心成熟的欲望,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语或者行为在同类人中得到认可或者共鸣。比如受访者王同学,他说自己喜欢拍照,就经常拍一些照片,经过软件处理,然后上传到QQ空间。当得到别人评论或者点赞时,他会觉得很高兴。再如李同学,他考试挂了科,把自己的动态分享到朋友圈后得到了很多人的慰问,他觉着自己心情舒服了很多。二是获取归属感。据有关资料显示,“95后”理解并熟悉运用信息时代的新讯息、科技或者产品,同时关注贫富分化、社会安全、民生保障等社会公平公正问题,也认同多元的社会评价体系[3]。社交网络几乎与“95后”同生,而且“性格”上也有相似的地方。社交网络为扁平状,去中心化,每个用户在其中均有平等的发声权利,每个人都可以是“媒体”,这与个性张扬、追求平等的“95后”大学生性格特点很相似。社交网络的虚拟化趋势为“交友“带来了新模式,大家可以不必“面对面”交流,通过互联网,以某种相同的兴趣爱好或行业特征为基础,就自行组成了圈子,比如百度贴吧、豆瓣小组。在这种虚拟空间里大家各抒己见,获得精神支持,久而久之就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这对大多远离家乡为独生子女的“95后”大学生来说不能不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三是功能需求。社交网络的功能错综复杂,简单的传图、发表状态,到各种flash/html应用拓展。从“农场偷菜”的火爆到“人肉搜索”,看似毫无关联,但都体现了网络社群转化到现实生活中强大的集体力量。这也不难解释很多人在发出状态时加一句“求助万能的朋友圈(微博)”。
2.1 社交网络虚拟化隐患不断
社交网络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与现实存在着很大区别。社交网络是虚拟的,不用对面交流,无形中弥补了一些性格较为内向学生的社交障碍。这类学生可能在社交网络中找到了“温床”而回避自己自身缺陷,不能勇于去克服它。我们可能经常会看到一类人,在社交网络中“眉飞色舞”、“口若悬河”,但一到现实生活中变得“寡言少语”、“孤僻冷漠”。缺乏良好的现实朋辈交际,把自己沉溺在网络的“圈子”中,对“95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此类情况同样影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这些同学不愿意在现实中展现自我,他们更愿意在社交网络上展现自己。社交网络还造成了“95后”大学生与父母、师长、社会形成代沟,造成交际障碍现象。在受访者中,笔者不断询问“你和父母一个星期打几次电话,你一天打开多少次社交软件”,受访者均愕然不语。由此可知社交网络造成的交流代沟可见一斑。长期的封闭空间,也使少部分“95后”大学生产生了封闭心理。在遇到事情时不愿意和父母、辅导员倾诉,而一再地在社交网络上谩骂,不仅解决不了现实问题,而且进一步传递了负面影响,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较大挑战。
2.2 教育主体发生改变,而教育管理却未与时俱进
“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这是腾讯微博曾经的标语,也很好地阐述了社交网络的平等性原则。“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新浪微博用开放的口号去鼓励用户分享。社交网络就像一张扁平的网,在这张扁平网下,每个用户都是信息的创造者、使用者和传播者,而其创造、传播的信息又有可能很快地在“朋友圈”中传播开来。消息就这样一环扣一环,不断向外辐射,不断放大,使得某些在网络上热传的信息很难确定哪儿才是真正的源头和中心点,信息的创造和传播已不再是某些权威组织和人物的专属。任何人只要愿意都可以有意无意地对他人施加影响,实际上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在调查中,我们注意到,相比于过去对于领袖、榜样、英雄的崇拜与钦慕,“95后”大学生的钦慕对象有相当比例来自“自媒体”中的“大V”,这些坐拥少则几百万“粉丝”的意见领袖,言辞犀利,观点新颖,受到学生的追捧。但是他们经常发表或转发一些过于激进极具煽动的言辞,或者放大社会阴暗面、制造一些无中生有的社会矛盾。“95后”大学生由于其心智的不成熟,自我判断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蛊惑,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总认为社会是消极的黑暗的。甚至对学校的某些决定都莫名抵触。
自媒体环境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我国历来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宏观上说,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具体的实施途径较少。微观上说,以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其官网虽然专门设置了“思想政治教育专栏”。但根据调查显示,仅有4%的学生“知道且经常浏览”,“闻所未闻”的学生竟高达68%。在受访者中,陈同学表示网站“界面丑,没更新几次,没有实用性”,王同学直言“没有上过该网页,该网站何时建成也不是很清楚。”高校管理者在新媒体思维层面差强人意,意识不足,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可能更倾向于理论说教模式。对于相关网站建设,也多是应对要求的简单贯彻,敷衍应付。
社交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其关键在于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利用。如若能正视社交网络的力量,转变新媒体思维,积极利用新型网络技术,开辟网络教育新阵地,就可借助它为“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充分发挥它的积极意义。
3.1 顺势而为,转变思路,打造平台
高校不仅是教授科学文化技术之地,还是学生成长成人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之地。高校管理者应该转变固有模式,给予新媒体平台足够重视,还应紧紧围绕“互联网+”的指导思想,搭建社交网络公众平台,对社交网络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足够支持。另外可以在高校学生组织中成立一支高素质新媒体团队,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迅速,多方位、全口径为大学生提供各类教育信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社交网络具有图文结合,声情并茂的优势。2013年,一部《领导人是怎么样炼成的》火遍大江南北。相比以往宣传视频,该片没有刻板严肃,而是采用生动有趣的卡通模式,以风趣幽默的话语,介绍了国家领导人和政治体制。视频毫无意外广受好评,被网友称为是“跟得上时代的宣传片”。这非常值得思想政治教育者深思和借鉴。在信息技术极度发达的现代化手段下,应摒弃传统说教灌输模式,以“接地气”和学生喜闻乐见的的展现形式,辅以声音、图像、文字相结合的教育途径,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3.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基本素养
社交网络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先进理论武装头脑,还需先进的网络技术,创新的管理模式作为基础,如此才能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形式下,在与学生对话中把握主动权。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步伐,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媒体技能培训,改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者知识结构老化的局面;另外为创新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可以邀请相关专家举行讲座或座谈会,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
3.3 引导适度使用,创造良好网络空间氛围,线上线下相结合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应密切关注大学生网络动态,以学生的权益为切入点,以思想教育为纵深方向,通过社交网络与学生共同探讨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对学生的思想疑惑积极进行回应和解答。对沉溺于网络者采用面对面谈心的方式,多组织班级集体活动,进行正确引导。同时高校应该建立起强大的、以优秀学生为主体的网络宣传员队伍和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以他们为标杆发挥导向作用,净化网络环境,引导大家接受正确的思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再者可以利用社交网络举办线下主题活动,将线上线下充分结合,提高活动的传播影响力和号召力。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5/201601/ W020160122639198410766.pdf.2016年1月.
[2]姚琦,马华维,阎欢,等.心理学视角下社交网络用户个体行为分析[J].心理健康进展.2014(10).
[3]李彩娜,张曼,冯建新.家庭功能与社会适应:个人自主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4).
Analysi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Network "95" Tak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Nanch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ang Wen, Chen Che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29,China)
Internet in China use and popularity for more than 20 years, in people's life, work and study produced huge infuence.Especially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network for young, active thinking, after the easy to accept new things "95" college students to bring an irreplaceable role and infuence."95" as which younger participants, world view,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re not very mature, often confused and inner contradictions, to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allenges.How to promote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social network positive role in guiding development is worthy of study In this paper, the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Nanchang University, "95"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explore new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social network; "95 after"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alysis
唐雯(1980-),女,江西抚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陈琛(1993-),男,江苏泗洪人,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