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侠福 指导:朱婉华
南通良春中医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9
◆感悟杂谈◆
辛开苦降法治疗不寐临床运用浅析
张侠福指导:朱婉华
南通良春中医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9
辛开苦降法治疗不寐,主要抓住气机升降失常,寒热互结,“失眠不寐”为病之标,关键在于“气机失调”。所以寒热并用以苦降辛开,调中和胃,气机失调以除,升降正常,则不寐自愈。
不寐;中医疗法;病因病机;辛开苦降;半夏泻心汤;左金丸;连朴饮
DOI:10.13457/j.cnki.jncm.2016.10.082
辛开苦降法又称辛苦通降法,属中医学治法中的“和法”范畴,是将辛热(温)和苦寒(凉)两种药性相反的药物配伍使用、同组一方,起到平调寒热、燮理阴阳、调畅气机的作用,用以治疗脏腑功能失调、寒热错杂、气机逆乱、升降失常的病证。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辛苦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甘辛,以苦燥之,以淡渗之”。后世据此组方用药,形成了独特的治疗法则——辛开苦降法。实践源于《伤寒论》之泻心汤,汉·张仲景宗《内经》升降相因说,首创辛开苦降法,所制泻心、陷胸诸方,悉以辛开苦降为法,以开结散痞,降阳和阴,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大法。《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说:“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后世医家受其启迪,多所发挥,如金元·朱丹溪的左金丸,《韩氏医通》交泰丸,明清温病学派亦将此法用治湿热病证,如清·王孟英的连朴饮等。近年来,辛开苦降法在临床应用范围很广,在治疗心系、脾胃系、肝胆系的疾患中尤为常用,临床只要辨证确切,用之每能获得良好效果。
人的正常睡眠是大脑皮质功能和植物神经功能的正常表现,在中医学属“神”的范畴。古代医家称“脑为元神之府”,多数医家认为寤眠是心、肝、脾、肾等脏腑阴阳气血、结合自然规律等变化相关的生理现象。如《类证治裁·不寐论治》中说:“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这种规律的破坏,均可导致失眠。造成失眠的原因虽多,但不外虚实两种。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论:“不寐证虽病由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一般而言,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心火偏亢,气滞血瘀,或痰火内扰,胃气不和致令脏腑气机升降失调,阴阳不循其道,阳气不得入于阴,心神不安所致者多为实证失眠;若因老年体衰,气血不足,或病后气血亏损,阴阳失调,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致令心失所养,神无所主,或血虚胆怯,肝失所养,或心肾不交,虚火上扰所致者,多为虚证失眠。但在一定条件下,虚实可以相互转化,彼此相互影响,形成顽固性失眠。
总之,脏腑功能紊乱、邪气阻滞、气血阴阳平衡失调、神志不宁是发生失眠的基本病机。
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脾主升,胃主降。脾升胃降则气血生化有源,水液代谢平衡。当中焦湿热互结,气机阻滞,脾胃不运临床可见失眠多梦,心下痞满,呕吐下利。辛开苦降法是利用药物的性、味特性来调整机体的气机病变。辛味药物具有发散、行气的作用,苦味药物具有降泄、通下的功效,辛味属阳,苦味属阴。辛苦药味的组合,共同完成气机疏通、宣发及排泄、降浊的全过程,平调寒热,燮理阴阳,开结降泄以治不寐病证。故而使用辛开苦降法治疗不寐,主要抓住气机升降失常,寒热互结,阳独上逆,阴独下走。“失眠不寐”为病之标,关键在于“气机失调”。所以寒热并用以苦降辛开,调中和胃。一旦气机失调以除,升降正常,则不寐自愈。
3.1不寐病症中气机升降失调证的临床表现失眠多梦或醒后不易入睡,心下痞满,咽喉不利,腹胀或大便不爽等;或伴有脾失健运,可有口苦黏腻,舌苔黄腻,胃脘嘈杂,肠鸣泄泻,大便粘滞,小便不利等;或伴痰饮内阻(或化热、或痰饮上犯)表现为:咽痒痰阻,胸闷胸痛,咳嗽气喘,心悸,肥胖,疲劳易汗,舌胖,脉寸滑等。
3.2临床代表方剂辛开苦降法属“和”法范畴,具有双向调节功能。其理论源自《内经》对中药性味功效和配伍的阐述,其中半夏秫米汤即为临床治疗失眠的有效方剂。医圣张仲景谨遵《内经》之旨,因证立法,依法遣方,寓辛开苦降法于临证治疗寒热错杂证之中,其中以半夏泻心汤等为代表。如金元·朱丹溪的左金丸,《韩氏医通》交泰丸,明清温病学派根据温病的特点,将辛开苦降理论与“轻可去实”理论相结合,创轻苦微辛法用于温病治疗中,如清·王孟英的连朴饮等。在不寐的临床辨证施治过程中,抓住核心病机,灵活使用这些方剂加减,可以起到良好效果。
例1:刘某,女,48岁,南通人。患者5年间经常失眠,近1月出现头昏乏力,偶有肢体麻木不适,测血压为150/100 mmHg,南通第一人民医院检查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病1级(中危)”,治以硝苯地平控释片5 mg,每天1次,口服降压,而效果不佳,出现头痛颜面潮红,自行停药,来求中医药调治。平素情绪易于激动发怒,口苦溲黄,大便干结不畅,舌淡,苔薄白根腻,脉细弦。辨证属气血失和,肝阳上冲,痰浊阻络,清窍不和。治以清肝通络,理气化痰。处方:竹沥、川芎各15 g,赤芍、夏枯草、百合、酸枣仁各20 g,吴茱萸、炙甘草各6 g,黄连3 g,黄芩8 g,怀牛膝12 g。治疗7天,失眠明显好转,上方加灵磁石30 g,约15天后检测血压为136/84 mmHg,头痛乏力感缓解,后嘱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诸症逐渐好转。随访1年,失眠未再反复,血压正常。
例2:胡某,男,43岁,上海人,失眠夜尿频数案。患者为某公司经理,常常应酬,饮酒酣醉,近2年出现失眠多梦,伴小便淋漓不畅,夜尿频数,心神忧伤,上海华山医院检查诊断慢性前列腺增生,来诊见患者神情欠振,纳谷不馨,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辨证中焦失和,阴阳不济。治以舒畅情志,言语开导;中药治以调和中焦,交通心肾。处方:姜半夏、淡竹茹、合欢皮、功劳叶各15 g,茯苓、谷芽、麦芽各20 g,党参12 g,厚朴8 g,黄连、肉桂各4 g,炙甘草6 g。治疗12天失眠好转,守方加刘寄奴20 g,王不留15 g,继以限制饮酒,其尿频、尿急诸症多有缓解。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以上仅为常法,不寐的临床辨证施治不可拘泥,当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此不作赘述。对于重症或严重内脏损害引起失眠不寐,或脑、肾危候患者,还需配合强心温肾固本治法,持重应机,原机活法。综合所述,既要辨证施治,又要借助现代诊疗手段、中药药理等,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以提高疗效,造福病员。
(责任编辑:刘淑婷)
R256.23
B
0256-7415(2016)10-0193-02
2016-04-23
张侠福(1982-),男,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风湿病、肿瘤、康复及中医内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