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福
(黑龙江省泰来县畜牧兽医局畜牧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2400)
引起保育猪高残次率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陈福
(黑龙江省泰来县畜牧兽医局畜牧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2400)
摘要:保育猪残次率偏高是目前规模化生猪养殖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对残次猪进行育肥,常表现出料肉比升高、抗病力差、出栏延迟等现象,对猪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所以降低保育猪的残次率是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要采取一综合措施来降低保育猪残次率。
关键词:保育猪;残次率;原因;疾病;措施;管理
保育残次猪是指在保育猪的饲养过程中出现的病、残、僵猪,在保育转育肥时,表现为体重不达标或病态。保育残次猪在育肥过程中常表现出料肉比升高、生长发育缓慢、抗病能力差、死亡率高以及出栏延迟等现象,对猪场的经济效益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1引起保育猪高残次率的原因
断奶仔猪的体重不达标。仔猪一般在21日龄时断奶,并且要求断奶体重要达到6.5kg以上。但是,如果哺乳仔猪由于吃不充足的初乳、补饲不及时等,会导致断奶时的体重偏小。而体重较小的仔猪多表现出体质相对较弱,抗病能力较差,在断奶后极易引发各种疾病,而易造成残次猪。
断奶后腹泻。断奶仔猪获得营养的方式从母乳过渡到饲料,很容易引起胃肠不适,从而引起腹泻;仔猪在断奶后,采食量减少,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容易引起小肠绒毛萎缩,使肠道健康受损;仔猪断后仔猪经过换料、环境改变等容易产生很大的应激反应,会使肠道发生紊乱,加重腹泻;如果饲养环境不良,仔猪极易受到环境中大肠杆菌的侵害,导致腹泻。断奶仔猪在腹泻后,肠道受损,尤其是小肠绒毛的损伤会阻碍营养的吸收,而使抗病能力变差,易形成残次猪。
有害气体。保育舍内不良空气质量对保育猪的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舍内的有害气体主要有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如果有害气体浓度超标会使保育猪易患病,特别是呼吸道疾病,而疾病是导致保育猪残次率高的重要原因。
2保育猪高残次率的控制措施
科学饲养,获得较大断奶重。一般断奶重越大的仔猪的抵抗力越强,对仔猪进行科学的饲养,提供充足且全面的营养,提高仔猪健康度的同时,也可提高仔猪的断奶重,是降低残次率的关键。首先要保证初生仔猪及时吃到充足的初乳,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仔猪在吃到初乳后可以获得免疫抗体,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从而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仔猪7日龄左右即可进行正确的补料,训练仔猪采食饲料的能力,这样有利于仔猪断奶后饲料的采食以及增重,并且可以加快哺乳仔猪的生长速度,减少应激性腹泻的发生,提高仔猪的断奶重,为今后的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断奶后的前期喂料的原则是少喂勤添,以水料为主。断奶仔猪经过从营养高、易消化的母乳过渡到固体饲料,极易出现应激,从而导致腹泻、生长受阻等问题,因此,可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抗应激类药物,以减少应激的发生。对饲料的要求适口性好,易于消化并且要求营养全面。
加强饲养管理。加强仔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保育猪的残次率。仔猪在胚胎期要加强妊娠母猪的管理工作,对怀孕母猪后期进行合理的攻胎,并控制好怀孕母猪的膘情,避免体况过肥或过瘦,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以及出生时体重和活力,同时确保仔猪出生后可以吃到充足的初乳和优质的常乳。做好产房的防暑降温工作以及仔猪的保温工作,以保证分娩顺利的进行;做好仔猪的早期补料工作,少量多餐,使其尽快适应日粮的变化;科学断奶,并做好断奶仔猪的分群工作,根据断奶仔猪的品种、体重大小、强弱程度来分群,以避免出现大欺小、强欺弱的现象;抓好保育猪日常的管理工作,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在转群前要做好空舍的检修、清理和消毒工作。仔猪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并且越小对温度的要求越高,所以在仔猪入保育舍后要将温度调控到30℃左右,以后可以每周下降1~2℃。仔猪的生理特点加上经历了断奶、转群、换料、环境变化等,极易产生应激,而仔猪产生应激后,体质下降,抵抗力变差,极易感染疾病,这是导致残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仔猪的饲养管理中,降低仔猪的应激反应非常的重要。补料时要注意逐渐过渡,要保证饲料的适口性,并且要求易于消化;在转舍前可以提供仔猪抗应激类药物,以缓解应激反应。并且保育舍在转入仔猪前,要提前将舍温预热,以使仔猪适应环境的变化。另外,要注意仔猪在断奶1周内避免注射疫苗,以免加重仔猪应激。
做好环境控制。做好环境控制,为仔猪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保证仔猪健康生长。保育阶段,仔猪自身的免疫系统还未发育完善,并且母源抗体处于保护水平,加上仔猪易发生应激,如果生活环境不良,极易使仔猪患病。因此,要保持舍内的环境卫生。及时的清理打扫圈舍,并定期的对栏舍、器具消毒,以减少舍内病原菌的含量。舍内要控制适宜的温差,否则易引起仔猪腹泻,影响生长;另外,保育舍还要保持适宜的相对湿度,湿度过高,会加大有害气体的浓度,易引发呼吸道疾病,一般相对湿度以65%~75%为宜。
3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做好保育猪群的疾病预防工作是降低保育猪残次率的有效工作。保育猪群是疫病的易发群体,因此,要根据本场情况,制定免疫计划,并严格执行,以确保免疫有确切的效果。同时要做好长期抗体监测工作,以了解猪群的抗体水平。另外,还要定期的对保育猪群进行驱虫工作,预防疾病的发生。
收稿日期:2016-04-25
作者简介:陈福(1970-),男,黑龙江泰来人,本科,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与服务方面工作。
doi:10.19369/j.cnki.2095-9737.2016.07.027
中图分类号:S82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7-00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