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阳
(辽宁省北镇市畜牧技术推广站,辽宁 北镇 121300)
提高蛋鸡产蛋潜能的技术措施
徐 阳
(辽宁省北镇市畜牧技术推广站,辽宁 北镇 121300)
为了使蛋鸡发挥最大的产蛋潜能,养殖场或者养殖户必须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后备鸡群的整齐度,使后备鸡群的体重达到标准,控制好蛋鸡性成熟日龄,加强产蛋期以及产蛋高峰期后的饲养管理,把握到饲料的质量,并在产蛋期对鸡群合理的用药。
蛋鸡;产蛋潜能;后备鸡;产蛋期;饲养管理;性成熟;饲料
提高后备鸡的整齐度。整齐度是后备鸡培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只有鸡群的整齐度交好,个体体型的差异小,才能达到性成熟同步,从而使开产时间一致。因此,要从雏鸡阶段就应重视整齐度的管理。保持育雏环境的适宜,保持合适的温度、湿度及饲养密度。在雏鸡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做好雏鸡的分群工作对于提高整齐度非常重要,将雏鸡按照强弱的不同分开饲养,并在饲养过程中,要及时的挑出弱雏,并提高营养浓度,以提高雏鸡阶段的整齐度。对于育成鸡,要按照大多数鸡的需求来饲养管理,以缩小群体中的个体差异。调控好蛋鸡的饲养密度,适宜的饲养密度可以减少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使鸡群健康成长。
保证后备鸡体重达标。蛋鸡的体重是后备鸡生长发育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开产鸡的体重及骨骼发育达到标准标志着后备鸡达到性成熟。体重超过标准后,后备鸡的性机能会受到影响。骨骼的发育可用胫长来表现,当出现体重达标而胫长未达标时,说明后备鸡体内的脂肪沉积过量,会使产蛋量以及蛋壳的质量都下降。因此,要对后备鸡的体重进行调整,在保证蛋白质摄入充足的基础上,调整能量的摄入水平,当能量摄入量过高时,蛋鸡的增重速度加快。所以在后备鸡的培育过程中要不定期的检查后备鸡的体重和胫长,同时要根据测量结果调整饲喂方法,以使体重和胫长在开产时同时达到标准。
控制好性成熟日龄。后备鸡的性成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蛋鸡对光照刺激较为敏感,合理的光照可促进性成熟,只有性成熟和体成熟达到一致后才可保证蛋鸡产蛋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因此,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光照制度,特别要注意蛋鸡开产前后的光照管理,在延长光照时要考虑到18周龄或20周龄时蛋鸡的体重。如果体重达标则可以每周将光照时间延长1h,一直到16h恒定不变;如果体重不达标,则要向后推迟1周,同时要加强营养,以促使体重达标。
控制好产蛋期的环境。蛋鸡产蛋所需的是适温度为13~23℃,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产蛋量以及蛋壳的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要做舍温的调控工作。同时要注意保持舍内适宜的相对湿度以及空气质量,做好通风换气工作,不但可以排出污浊的空气,还可以调节舍内的温度以及湿度。尤其是对于规模化蛋鸡饲养场,存在着饲养密度过大的问题,通风换气工作更加重要。在操作时要根据具体的生产情况进行,选择适宜的通风方式,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在通风时要注意不可让风直吹鸡体,并且在寒冷季节通风的同时还要做好保温工作,也不可为了保温而减少通风量。
光照可刺激脑垂体分泌激素,促进产蛋。产蛋期的光照原则是逐渐的延长光照时间,并且要保证一定的光照强度,从而使母鸡能够适时开产,并达到产蛋高峰,以充分发挥产蛋潜能。可根据当地的光照情况进行人工光照,或者自然光照再结合人工补光的方法,要求在整个产蛋期都要严格执行制定的光照计划,不可随意更改。
在产蛋高峰期后蛋鸡的产蛋率开始下降,如果饲养管理良好,可以在中后期保持较为良好的产蛋性能。这一时期的管理要点是采取限制饲养,以防止蛋鸡过肥,影响产蛋潜能。在生产上,一般在产蛋率下降到4%~6%时开始限饲,在限饲的过程中要结合产蛋曲线进行适当减料,防止产蛋率下降过快。这一阶段还要做好不合格蛋鸡的淘汰工作,以减少浪费,并提升整个鸡群的生产性能。及时的将病、弱鸡以及产蛋性能不佳的蛋鸡淘汰。另一方面,如果产蛋高峰期持续的时间过长,会导致蛋鸡出现“早衰”的现象,表现为减重严重,蛋鸡脱毛,因此要及时调整饲料的营养,并加加强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避免产蛋期提前结束。
优质的饲料是保证蛋鸡产蛋潜能充分发挥的物质基础,在饲喂时要注意不可使用霉变、劣质的饲料以及饲料添加剂,并且要根据蛋鸡的不同产蛋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来提供全价配合饲料,以保证摄入营养的充足且合理。在饲料过渡时要逐渐的进行,不可一次性完成换料,以免发生换料应激。在提供饲料时,也要考虑到温度的变化,如在寒冷季节要适当增加能量饲料,同时降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
在蛋鸡养殖生产中,蛋鸡的疫病要始终坚持防大于治的原则,在免疫时要注意在开产前就应将各种免疫工作完成,不可在产蛋期,尤其是产蛋高峰期进行疫苗接种。另外,驱虫也要避开产蛋期。做好鸡舍、工具以及给料、给水系统的消毒,这就样才能有效的防止疾病发生。在产蛋期最好不用药,即使遇到发病需要用药的情况,也要谨慎用药。
2016-06-28
徐阳(1981-),男,辽宁北镇人,本科,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
10.19369/j.cnki.2095-9737.2016.10.029
S831.4
B
2095-9737(2016)10-00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