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岩
2015年9月15日,清晨5点多驾车,迎着一轮初升的红日,向着清华长庚医院出发。这一天要去体验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我仰慕的医学界骄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教授。7点10分到达,“清华长庚医院”的大字格外醒目,看到“清华”,就会让人想起那里有着国际一流的精英,看到“长庚”,如果了解台湾的长庚纪念医院,就会知道在这里有着与众不同的医疗服务理念和模式。
一早先充电把国际一流的学识传给更多的人
当我来到位于6层的6A病房讨论室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长匾,是患者送给董家鸿院长和他同事的。他的助手曾建平医师接待了我,说今天7点半董院长先给讲课,题目是“定量化肝切除”。在其他三甲医院看到的多是早晨先查房再出门诊,而董院长是先给医生护士们上课,这可是头一次遇到。正说着董家鸿院长就已经来到了讨论室。他儒雅、帅气,非常亲切的问我是否吃过早饭,让人一点也不觉得拘谨,特别的温馨。紧接着开始讲课,听课的先后有24位医生护士,都在认真的做笔记。
董家鸿院长在他的研究成果中有着多个首创和第一,如:以其国际首倡的“精准外科范式”和创新手术,解决了一系列复杂肝胆病的外科治疗难题,成功实施国际首例以外伤肝脏为供肝的活体部分肝移植;创新体外肝切除方法,治疗在体手术不可切除的复杂肝包病,替代肝移植;完成了世界首例切除7段肝叶的手术,被欧洲外科协会主席Bismuth教授称为“世界肝胆外科的一个创举”。早晨的授课,让医生护士们不出医院就能零距离的领略到享誉世界的医学界独创成果,真是一种幸福。这堂课让我感慨:医生的工作性质与生命息息相关,而他们每天都在为拯救生命拼命地工作着和不断的创新和学习中。
医生护士围着病人转
让病人感到特别被重视
讲完课,时针指向8点,董家鸿院长起身带领医生护士们奔向病房,他告诉我:“来到这里的病人,我们都有一位主治医师专门负责,一组相同的护士专责护理,不用病人到处追着医生跑,而是医生护士围着病人转。不是危重病人,一般不需要家人陪护。”病房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整洁。不仅让病人有着亲人般的关怀和温暖,感到自己特别的被重视,还让其家人免去了奔波、劳碌等后顾之忧。笔者了解到,在清华长庚医院,为病人服务的医生大多是硕士、博士,都是在医疗领域任劳任怨工作十几年的高学历人才,大多数护士也都是本科毕业。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清华长庚医院开业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虽然当时“医保”正待审批中,但每天来看门诊的人却是很“拥挤”,且几乎是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有很多海外患者也来看病。查房结束,8点30分,董家鸿院长来到诊室,门口已经有很多病人在等候,看到院长他们都站了起来,好像是老朋友相见一样在打招呼。
在这里看病是“一患一医一护士”。每位医生配备一名跟诊护士,叫号、咨询等,非医疗事务均有跟诊护士处理,将时间还给医生,将医生还给病人,同时大大提高医师看诊效率。患者进入诊室是由护士陪同,享受的是“贵宾”待遇。每位患者进到诊室董家鸿院长都是先请病人坐下,然后详细询问病情、查体、阅读检查的结果和片子等资料,进行分析和诊断,最后告诉病人结果。其中有位患者很“专业”,将自己的问题写在小本子上,且列出详细的目录,不停的追问,董家鸿院长同样是耐心解释,微笑面对,病人非常满意。每一位病人离开时,都会起身感谢董家鸿院长,而他同时也是起立挥手向病人微笑告别。对于每一位就诊患者,董家鸿院长的温暖话语和肯定的承诺,不仅让病人及家属悬着的心“落地”,更是为这样的家庭带来希望,带来幸福和贴心的温暖。
让人感到更新奇的是,董家鸿院长的诊室不止有一扇门,在后方的其他门可以联通相邻的诊问,看完一位病人后,在助手医生和护士与患者处理后续问题时,董家鸿院长就起身走到另一问诊室,为另一位准备妥当的患者看诊,目的是不耽误病人的时间。院长的步伐大,笔者几乎是小跑着跟随。一上午看了36位病人,就这样在两问相连的诊室问不知穿梭了多少回。忙到10点多的时候,笔者发现诊室里整齐的标志着各种医疗用品存放的柜子,但唯独没有水杯。忙碌中的董家鸿院长是因“沾了”笔者的“光”,才喝了一杯咖啡。全程下来是和病人在一起,连诊室的门都没有出去一次。真的是精心为病人看病,热心为病人服务,全心为病人着想。
中午不休息分析病案
白衣天使是最忘我的人
上午的门诊一直延续到中午12点半,当回到6A病房讨论室时,我原以为是该吃午饭了,可屋子里早就坐满了医生、护士,他们要和董家鸿院长一起利用中午的时间分析病案。这是一个“整合式医疗”的典型案例,患者是患有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的病人,病情复杂危重,需要手术治疗。为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来自神内、心内、肝胆外科、消化科多个科室的专家分析研究了患者的病情。这时已是中午1点多,快餐盒饭送到了讨论室,董家鸿院长和医生护士们都是一边吃饭一边研究病案。在各大医院都能看到医生到点吃不上饭的感人情景,但是集体一边吃饭,一边工作还真的是第一次。最呵护病人的白衣天使是最忘我的人!医生们的心里只有病人,唯独没有他们自己!医生给病人带来健康,可是他们的健康却令人担忧!分析完病案,制定了系统周密的手术方案、术中麻醉及术后恢复方案等,时针指向中午1点30分,董家鸿院长径直奔向了手术室。
手术中与死神赛跑 医生在用自己的生命挽救患者的生命
当我穿着一身绿色手术服,跟着曾建平医师进入第六手术室后,手术已经开始了。在这里能让人感受到医生在与死神赛跑,虽然紧张但井然有序。只见一块块沾有血迹的纱布被摆放的整整齐齐,这是为了好计数,一目了然,绝对不会出错。笔者是第一次进到手术室,看医生为病人做手术,电影里的那些镜头,如递止血钳、递针管等,都在这里真实的重现。不论医生还是护士,手术全程一律都是站立,很多医生患有颈腰椎病,这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内情”。第一台手术中就有一位女助手,因为发烧被换了下来。看到这里,我的眼里盈满了泪水,内心被深深的震撼:医生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挽救着患者的生命……endprint
两台手术之间的空隙时间,我问董家鸿院长:“您当院长,是管理者;又给病人看病、做手术,是医生;还要进行学术研究、讲课带学生,是学者和师者……同时背负着繁重的工作,您是如何做到身兼数职,却又忙而不乱的?”董家鸿院长笑着解释说:“我们是医管分治,在清华长庚医院有着高水平的医师团队和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医疗专业人员是医院的决策主体,集中精力为患者服务,并做好与临床相关的研究。在我们这里鼓励年轻的医生要敢于攻克难关,向着医学的禁区开进,使不断创新成为常态;另一部分专业管理人才则非常高效的将医院运营做好。两支团队运转中紧密合作,医院运行的整体效率才能更高,最终实现患者利益最大化。”董家鸿院长的话让我感受到公立医院未来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传承恩师 一心赴救永不言弃
从手术室出来已经是下午五点多,紧接着就去“参加”了全院中层干部会,部署相关工作。会议结束是6点半,董家鸿院长让曾建平医师带我先去吃晚饭,而他要准备晚上7点开始的“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一长庚医院学术沙龙”报告。这时我真的为院长“崩溃”了,已经是连轴转12个多小时了,还不休息一下啊,简直就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实际上,董家鸿院长在来到清华长庚医院之前,已是功勋卓著、闻名业界的人物,为什么还要这样奋力拼搏?他笑答:“是受我恩师的影响。‘一心赴救,永不言弃!开别人不敢开的刀,治别人治不了的病。”他的恩师是国际著名肝胆外科学家,中国“胆道外科之父”,中国肝胆胰外科奠基人之一,世界肝胆外科专业化发展的先驱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志强教授。在董家鸿院长办公室,他把恩师的画像摆放在自己办公桌的对面,原来他是时时在用恩师的言行鞭策自己、激励自己不断开拓创新,奋力前行!
曾建平医师告诉我:“董院长是非常令人敬佩和信赖的人,跟着他干的是一番事业,再苦再累也值得!”在这我见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原宣武医院神内的著名专家武剑教授、宣武医院普外科罗斌教授、北大医院妇产科主任廖秦平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的营养师杨勤兵主任,更惊讶的是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院士的儿子王劲教授竟然也全职归国,任医院副院长。他们在原来的医院都是主力,都是响当当的专家。王劲放弃了美国优厚的生活和工作待遇,这是为什么?他说:“是因为这里有着更强的吸引力,在美国虽然薪酬优厚、生活优越,但却没有能继承父亲遗志、报效祖国的平台。”董家鸿院长自豪的说:“他们都有理想,是一群追梦的年轻人。”“那您呢?”“我也是其中之一。”
清华长庚医院从2014年11月开业到笔者体验时还不到一年时间,犹如初升的太阳。相信在董家鸿院长的带领下,他和他的梦想团队将迎着朝阳,让清华长庚医院的明天更美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