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森别克·卡克木
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镇农技站,新疆阿勒泰836500
无公害露地莴笋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霍森别克·卡克木
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镇农技站,新疆阿勒泰836500
阿勒泰地区莴笋病虫害种类比较多,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要求,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要科学施药,控制用药次数和掌握好配药浓度,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
无公害;露地;莴笋;病虫害;防治
莴笋为菊科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中海沿岸,约在七世纪初,经西亚传入我国,现已普遍种植栽培,特别是适合露地种植。下面简要地介绍一下阿勒泰地区莴笋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莴笋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软腐病、灰霉病等。
1.1 症状
霜霉病为盘梗霉菌侵染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从幼苗至成株期都可发生,以生长中后期发生较重。植株的下部叶片先发病,叶面出现淡黄色近圆形病斑,逐渐扩大成不定形,或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病斑颜色转为黄褐色,潮湿时病斑背面长出稀疏的霜状霉层,许多病斑相连可使叶片干枯。风雨昆虫、高湿低温、栽植过密均可诱发此病。
1.2 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及卵孢子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或潜伏在种子上越冬。在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通过雨水反溅、气流及昆虫传播至寄主植物上,从寄主叶片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病菌侵染后出现病斑,在受害的部位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
1.3 防治措施
1.3.1 农业防治
轮作倒茬;因地制宜选种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植株健壮,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1.3.2 物理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清除下部病残叶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销毁;收获后深翻土壤。
1.3.3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或64%恶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隔7~10 d喷一次,连续喷2~3次。以上药剂交替使用。采收前15 d停止用药。
2.1 症状
菌核病为核盘菌侵染所致真菌性病害,一般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以植株生长后期发生较多。多从茎部发病,引起组织发病腐烂。表面有白絮状菌丝,内有黑色鼠粪状菌核,植株感病后为害严重,易造成大面积减产。
2.2 侵染循环
病原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堆肥和病残体内越冬,干燥时可存活三年以上,潮湿时只能存活一年,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混在种子中的菌核也能传播,田间发病后在湿度大时病菌主要靠接触扩散蔓延,植株的健康部位接触病部菌丝即可染病,通过农事操作也能传播。
2.3 防治措施
2.3.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与禾本科作物实行轮作;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2.3.2 物理防治
田间发病后及时清除病组织并妥善处理以减少传播蔓延,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并进行深耕,将菌核埋入土中,使其不能萌发或子囊不能出土。
2.3.3 药剂防治
发现病株时开始施药,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10 d施药一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15 d停止用药。
3.1 症状
属于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结球莴苣肉质茎或根茎部。肉质茎染病,初生水浸状斑,深绿色不规则,后变褐色,迅速软化腐败。根茎部染病,根茎基部变为浅褐色,渐软化腐败,病情严重时可深入根髓部或结球内。
3.2 侵染循环
病菌随病残体留在土中越冬,借雨水飞溅、水流及昆虫传播,从伤口侵入。气温27~30℃、多雨条件下易发病,连作田、低洼积水,闷热、湿度大发病重。
3.3 防治措施
3.3.1 农业防治
重病地区或重病田应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低洼田块应采用垅作或高畦栽培,严禁大水漫灌,病害流行期宜控制浇水。
3.3.2 物理防治
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进行深翻土壤。
3.3.3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采收前10 d停止用药。
4.1 症状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病部呈水渍状腐烂,长有灰色霉层;成株发病多始于近地面的叶片,开始为水渍状,以后迅速扩大,呈黄褐色,病斑上有轮纹,病斑上生出灰褐或灰绿色霉层;叶柄基部开始呈水渍状,红褐色,后基部腐烂,引起上部茎叶萎蔫;根颈发病开始呈水渍状,并向四周扩展,引起茎部腐烂,天气干燥,病株逐渐干枯死亡,霉层由白变灰变绿。留种株花器或花柄受害后呈水渍状腐烂。
4.2 侵染循环
该病是一种典型的气传病害,可随空气、水流以及农事作业传播,通常有一个发病中心然后向周围扩展,发生后如不及时防治,蔓延较快。病菌发育适温10~23℃,最高32℃,最低4℃,遇连阴天多,气温低,湿度大发病重。
4.3 防治措施
4.3.1 农业防治
与十字花科蔬菜、黎科蔬菜轮作2~3年。开沟排水,达到地里不积水,降低湿度;合理密植;及时打掉老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4.3.2 物理防治
及时清除病残体于田外深理或烧毁。收获后深翻土壤。
4.3.3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每7~10 d喷药一次,共2~3次。
莴笋虫害有:蚜虫、斑潜蝇等。
5.1 为害特点
以成若蚜群集在叶背、嫩梢、花序等部位,以吸食汁液危害。
5.2 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若蚜体小柔软(1~2 mm),绿色至紫红色;无翅孤雌成蚜体较大,长约3 mm,腹部肥大,体呈紫红色至漆黑色,腹管指状或长管状
5.3 发生规律
该蚜在北方一年发生10~20代,在20~25℃条件下,4~6 d可完成一代。繁殖适温为22~26℃,相对湿度为60%~75%。北方以卵越冬。
5.4 防治措施
5.4.1 农业防治
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壮苗;铲除田间以及周边杂草;收获后深翻整地,杀死一部分越冬卵。
5.4.2 物理防治
黄板诱蚜。放置20 cm×30 cm的黄板25~30块/ 666.7m2,将黄板置于保护地内,高出植株,诱杀成虫。
5.4.3 生物防治
利用草蛉、瓢虫等天敌捕杀蚜虫,一定程度上减少为害程度。
5.4.4 药剂防治
露地栽培应掌握田间蚜虫点片发生阶段及时施药,药剂可选用21%灭杀毙乳油5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进行2~3次喷雾防治,收获前15 d应停止用药。
6.1 为害特点
雌成虫先用产卵器在叶片上刺孔,然后通过刺孔取食。取食孔呈白色圆形斑点或圆形刻点,多沿叶片纵向排列整齐,也有分散的,当成虫发生量大时,叶片上布满密密麻麻的取食孔;成虫产卵孔与取食孔明显不同,呈细长椭圆形,多数十几粒呈双列倒八字形排列在叶片上。幼虫潜食叶肉组织,形成潜道。
6.2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2~2.5 mm,雄成虫1.75~2.0 mm。成虫头部黄色,复眼蓝绿色且有金属光泽;触角3节,黄色。胸部灰黑色,仅肩胛、翅基部和背板两侧淡黄色,背中鬃2行。足黄色,仅基节基部黑色。前翅无色透明,后翅平衡棒黄色。腹部黑色,节间膜及边缘黄色,长有鬃。幼虫。初龄幼虫体乳白色,口钩黑色,老熟幼虫体浅黄色,身体柔软透明,体表光滑。幼虫腹末端有一对管状的后气门,后气门有8个气门孔。卵。长椭圆形,浅米黄色。蛹。围蛹,椭圆形,初为淡黄色,后变为黄褐色,壳坚硬。
6.3 防治方法
6.3.1 农业防治
适当疏植,增加田间通透性;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把被斑潜蝇为害作物的残体集中深埋、沤肥或烧毁。
6.3.2 物理防治
诱杀成虫。采用灭蝇纸诱杀成虫,在成虫始盛期至盛末期,设置诱杀点15个/666.7m2,每个点放置1张诱蝇纸诱杀成虫,3~4 d更换一次。
6.3.3 生物防治
使用以虫治虫方法,如:释放潜蝇姬小蜂防治;或喷洒生物制剂0.5%楝素杀虫乳油800倍液进行防治。
6.3.4 药剂防治
在幼虫2龄前(虫道很小时),于早上露水干后幼虫开始到叶面活动或者熟幼虫多从虫道中钻出时开始喷洒25%斑潜净乳油1 500倍液,或5%顺式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1]张跃龙.莴笋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5(8):25.
[2]司凤举.莴笋、生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J].长江蔬菜,2009(4):29.
[3]王迪轩.莴笋病虫害防治不可忽视[J].科学种养,2009(4):30.
[4]叶承萼.永安莴笋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与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蔬菜,2004(7):38-39.
霍森别克·卡克木(1970年1月—),新疆阿勒泰人。大专学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
2016-02-17